专题栏目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 >> 原创文学 >> 军事纵横 >> 正文
走进我军第一个军事体能训练研究中心
作者:开心笨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3/12/28 16:08:42
 [转帖]走进我军第一个军事体能训练研究中心
海上问题陆地解决,高原问题平原研究,战时需要平时准备。解放军体育学院构建的我军第一个军事体能训练中心,把这一设想变成现实,创造出一个个惊人的奇迹。 

  海上航行不再晕船 

  [现场回放] 初春的一天,某海域,陆军海上抗眩晕试验演练正在这里举行。 

  “砰、砰、砰”,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升空,经过300公里陆地摩托化机动的部队分乘数艘登陆艇向某岛开进。经过8个小时的海上颠簸,登陆艇在岛外滩靠岸。上岛后部队又进行了5.3公里武装奔袭,但没有一人被写入“非战斗减员”名册。这一成绩,解放军军事体能训练研究中心的抗眩晕成果功不可没。 

  [笔者体验] 在军事体能训练研究中心“抗眩晕实验室”,笔者看到一个普通的训练舱,它被安装在电动支架上,4个角用钢索链拉着,外表看上去像个集装箱,内部设施却又像一个船舱。这是该院研制的我国第一台“绳索斜拉式电动抗眩晕实验平台”。别看它简单,却可以逼真地模拟航海中的各种动态和直浪、斜浪、混合浪等各种海浪。还可以自行加温加湿加异味,营造高温、高湿、异味和缺氧等恶劣条件下的船舱环境。 

  笔者与8名学员一同登上模拟舱。随着一声令下,舱就像船一样开始启动起来。开始船舱还平稳,像行驶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大约20分钟后,实验舱开始出现颠簸,像是在加速。接着船舱内的温度开始上升,出现了高温、潮湿、异味。笔者感到恶心、闷气、缺氧。接着,实验舱颠簸的幅度更大了,就像一叶孤舟遇到了八级大风,时而被抛上10多米高的浪尖,时而又跌落深深的波谷。 

  笔者仿佛失去了自我,开始出虚汗、呕吐,脸色变得苍白,甚至连坐的力气都没有了,只好趴在凳子上抱着水桶吐。但经过训练的8名学员却胜似闲庭信步。 

  为什么和我们一起参加实验的学员那么镇静、从容,几乎没有什么反应? 

  实验中心范晓燕教员给我们揭开了这个“谜”:这些学员经过了专门的抗眩晕训练。据她介绍,在大海里航行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官兵60%以上都会出现晕船,一般人接受了这种训练,基本都会具备抗晕船能力,即使不全部消失也会增强抵抗能力,而且体能恢复较快。 

  高原体操显奇效 

  [现场回放] 高原某边境线上,战士们正在执行巡逻任务。有3名新战士是第一次参加徒步巡逻,严重的高原反应和缺氧使他们气喘吁吁、步履蹒跚。面对这些,前来调研的解放军体育学院的领导流下了泪水。 

  “我从来没有那么痛心过,他们还是十七八岁的孩子,那个时候我就感到,如果我们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就愧对身上的这身军装,就是工作上的失职啊! ”院长张训才将军激动地说。 

  [笔者体验] 采访时,笔者被一种特殊的训练操所吸引,它与其他体操不同的是,除了对体能的锻炼外,更注重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训练。研究人员告诉我们,它叫抗缺氧操,是体能中心为了抗缺氧训练而自创的一种特殊体操,也是高原组合练习的一部分。 

  在专家指导下,笔者也进行了一次抗缺氧练习。一节六个练习学下来,的确让笔者感到气喘吁吁。当我们要求再学第二节时,研究人员却要我们先休息,等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下一个练习。据介绍,这种训练方法是通过特定的间歇跑组合,启动机体无氧代谢供能系统为主的功能机制,造成体内大面积乳酸堆积,从而使机体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提高无氧情况下的适应能力和体能耐力。 

  几天后,研究人员根据笔者体能的恢复情况,又指导我们进行了抗缺氧的第二练习。经过几天的训练,笔者尽管没有走上高原检验训练效果,但感觉身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步行上楼不再气喘吁吁,跑步登山不再感到闷气。通过计算机测试,其训练效果是:抗缺氧能力得到很大锻炼和提高。 

  [笔者追访] 把高原抗缺氧难题拿到平原来研究试验,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学院领导的脑海里:尽管我国多家单位对这一难题进行了攻关,但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国外也只是采取在高原建立训练基地,在平原建立低压氧舱等办法进行抗缺氧训练,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原抗缺氧和高原反应的问题。 

  学院军事体能训练研究中心承担了这项课题的攻关重任。在实验室里笔者看到,仅他们反反复复的研究报告用过的底稿摞起来就足有一人多高。 

  攻关的那段日子,大家脑子里装的都是“抗缺氧”,见了面就是“有思路了吗?” 

  中心主任孙学川,是个喜欢在“黑暗”中琢磨的人,他的许多“奇想怪招” 都是在休息时和晚上想出来的。 

  一次,他正在休息,突然停电了,密封很严的房间变得燥热潮湿起来,他感到有一种憋闷和嗓子难受的感觉。他突发奇想,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在低海拔地区对气候的变化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它是否对高原反应也特别敏感?于是,他在一定强度负荷下,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进行刺激,果然发现人的机体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很快他就把这一原理应用于实验中,并采用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官兵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进行有针对性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官兵抗缺氧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接着,他们又一鼓作气创编出高原抗缺氧操、高原组合练习等多项辅助训练动作,创新了高寒山地500米障碍,增设了《高原体能训练》、《高原体能训练“ 四会”教学》等针对性很强的课程。10公里越野、8公里间歇跑、昼夜极限拉练、持续捕捉目标信号、抗缺氧、抗高寒、耐高湿等16项自创内容的训练,使官兵们在大运动量、高强度背景下的抗缺氧、抗疲劳和抗高原反应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让体能经受住“战火”考验 

  [现场回放] 茫茫丛林中,体育学院组织的应届毕业学员千里野营拉练正在这里进行。 

  学员们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展开了以快速行进、快速转移,吃、打、藏、住为主的训练内容。 

  一支特殊的小分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和学员行走在一起,不时从学员的训练中采取数据进行快速分析,然后通过对学员身体机能、形态指标和生化指标变化的监控和调控,向指挥部输送学员的体能信息,为指挥部的训练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正是有了他们的科学指导,使学员们轻轻松松走完了1000多公里的行军路线。特别是创造出连续高强度行军100公里无一人身体严重不适和疲劳损伤的佳绩。后来学员们才知道,协助他们创造奇迹的小分队,是来自军事体能训练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们。 

  [笔者体验] 为了让笔者真实感受科学的体能训练给人体带来的明显变化,研究人员为我们制订了一个详细的训练计划表,并找来几名经常参加训练的学员与我们组成对照组。 

  在第一天早上的5公里越野训练中,笔者没有跑完就已经累得走不动了,接下来就是浑身疼痛、吃不下饭、没有精神。下午4点,研究员组织对照组学员进行全副武装的5公里越野,跑完全程,学员们仍显得轻轻松松。 

  研究人员给我们做了一个解释,5公里武装越野对人体的血糖和肌肉的糖原消耗十分大,完全恢复需要24小时,因此每天清晨空腹进行类似5公里越野的高强度训练是不科学的,而每天下午4点前后,是人体运动机能的最佳时期,进行高强度训练效果更好。 

  第二个实验是研究人员把我们带到网络中心,实行足不出户的网络指挥。我们身着白大褂,坐在指挥平台上,根据他们的安排利用鼠标为中心实验室发指令,然后再利用反馈的信息进行计算机综合、分析、归纳。整个实验下来感到浑身发酸,眼睛干涩、而且还有些胀痛,特别是心胸也有一种憋闷和阵痛。研究人员告诉我们,这就是信息战给指挥人员带来的“体能综合不适症”。我们只是做了一次短暂的实验,未来高科技战争对人体的影响更明显。 

  [笔者追访] 如何把理论变为现实,真正实现体能就是战斗力,学院研究人员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 

  在攻关的那些日子里,中心每一位科研人员心里都记着一句话:“体能就是战斗力。” 

  在攻克“渡海抗眩晕”、“高原抗缺氧”这两大技术堡垒后,他们及时把研究方向由海上和高原“两个点”,延伸和拓展到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创新构建全军军事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的“面”上来。 

  确定了围绕“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军人体能的要求”、“军人体能素质与战斗力”、“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等综合体能研究方向。使体能训练研究由技能开始向体能、技能、智能的综合方向转变。 

  他们大胆地把基础体能、专业体能、综合体能、特殊环境下作战体能等融为一体,建起了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军事体能教学体系。 

  新创出一批特色突出、实用性高、可操作性强的体能训练新课目,增加了体能训练预测学、军人作战心理学等多项体能训练课程,把以前单纯练体力的体能训练拓展到了练体力、脑力、快速反应、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性体能训练上来,发展了训练空间。 

  他们还根据人体机能的适应规律,运用军事体育医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用于调节训练强度和密度的教学模型,加强了对学员身体机能、形态指标、生化指标变化的监测和调控,把体能训练的强度和密度科学地搭配、穿插于军体课程中。经过上千人次的反复实践,单科训练时间平均缩短了25%,训练损伤减少71%,训练成绩提高了32.8%。 

  他们的成果不仅得到了成功检验,还为第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型标准》和《纲目》的出台奠定了基础。如今《标准》和《纲目》经部队试训后,总部已批准正式颁发全军实施,成为指导、规范全军体能训练的法规性文件和教材。 


更多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文章录入:好雨润物    责任编辑:好雨润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