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精英之路 5月2日,中国海军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在内长山以东中国领海进行训练时,因机械故障失事,艇上70名官兵不幸全部遇难。当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发唁电,对该361号潜
艇遇难官兵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官兵亲属表示亲切慰问。唁电说:“361号潜艇官兵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忠实履行军人职责,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不幸以身殉职、为国捐躯,是人民海军的重大损失。他们不愧是人民的好儿子、祖国的忠诚卫士。他们的英名和功绩,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5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出唁电,唁电说:“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认真总结和吸取失事的教训,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切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从本质上来说,潜艇就是一个密闭的钢管,它只是一个武器平台。但在装备了鱼雷、导弹和推进装置后,这根钢管却成为世界武器库中为数不多的战略与战术兼具武器。而且由于现代武器日益精良,潜艇的破坏力和威胁与日俱增。
1897年第一艘实用性潜艇美国的“霍兰”号只有一门火炮和一具鱼雷发射管,如今仅以美国海军现役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为例,该艇携带24枚“三叉戟-Ⅱ”(D5)型战略导弹,射程12000公里,每枚导弹可携带12个10万吨级的热核弹头,圆概率误差为90米。权威文献推测,俄亥俄级潜艇发射全部导弹所需总时间甚至可能少于6分钟。现代战略导弹核潜艇所带的核弹头足以摧毁一个国家,这种能力和威慑力即便是现代大型航母也无法做到。事实证明,无论采用何种动力,潜艇都是海军战库中费效比最高的武器。以致美国的核潜艇之父、曾经三次访华的里科弗海军上将才说:“核潜艇不是常规潜艇的改进,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战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所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无一例外地同时拥有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这显然不是巧合。可以认为,核潜艇是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后盾。从目前看,美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核潜艇,而俄罗斯和前苏联则设计了世界上型号和数量最多的潜艇。潜艇威力在20年前的马岛战争中可见一斑:阿根廷海军并不畏惧英国由数十艘军舰组成的特混舰队,但当英国宣布征服者级核潜艇前往南大西洋后,阿根廷海军舰艇立刻后退了几百海里。而当“征服者号”击沉了阿根廷海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后,阿根廷海军、连同其“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全部退回本土港口,从此再也没有出航。
一个优秀飞行员可以使一架战斗机成为致命的武器,但潜艇却需要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共同努力。潜艇日益复杂的技术装备,使其必须配备训练有素的潜艇兵才能成为钢铁鲨鱼。回顾历史,灾难和牺牲从来没有阻止人们投身于这一令人敬畏的职业,因为它不但激发了勇敢者的热情和人类智慧,并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许多人生道路。但需要指出的是,战争并非为那些以潜艇为事业的人们所热衷。对于潜艇军人来说,他们大多为和平而走进潜艇,就这个意义,他们希望自己的潜艇永远只是“沉默的舰队”。
通往精英之路
“干潜艇这个行当在海军的前程非常灿烂辉煌,海军、舰队司令、副司令、参谋长与副参谋长净是干潜艇出身的,这已不是什么秘密。”
“对于美国海军切斯特·尼米兹上将这类早期的潜艇军官而言,他的入伍动机只是想看看比得克萨斯州西部泥塘大一点的水域;对于世界上另一些加入潜艇部队的人而言,则是想在世界上最有威力最复杂的机器里工作;还有一些人加入海军和潜艇部队则是期望脱离穷困,或者对他生长的环境已经感到绝望,不论什么理由,他们都加入海军准备开创另一种生活”《猎杀红十月号》和《核潜艇之旅》的作者、美国著名军事幻想小说大师汤姆·克兰西这样概括潜艇部队军人的入伍动机。一个美国水兵在向当地的征兵办公室申请通过后,需要被送到当地训练中心实施基础训练。数周后,再转到某个专业训练站,训练电子、水声、轮机、武器等相关专业。如果他要前往某艘核潜艇服役(美国海军现役潜艇全部为核动力潜艇),还将前往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核潜艇学校训练6个月。如果他选择潜艇兵作为终身职业,还需要在美国潜艇大本营,位于康涅狄格州格罗顿的潜艇学校继续受训。
一个中国海军潜艇兵的入伍动机也许大致相同,然而我们可能永远也不能知道程福明选择走进潜艇部队的真正原因,这位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的副支队长已经在最近的361号潜艇失事中牺牲。他的同学王新森现在还能回忆起程福明当年的样子,他的性格也像他选择的职业一样,非常内向。中国海军从1979年开始恢复军校招生,那时潜艇学校的招生范围分为:从部队推荐的战士和地方入伍的学生。后来,从部队推荐学员的数量逐步减少,通过高考从地方录取的学员则逐步增加。而过去潜艇部队来的士兵学员必须经过两年服役期才有机会进入潜艇学院继续深造,因此程福明和王新森这样的部队士兵学员的年龄都在二十一二岁左右,比从地方来的学员年纪普遍大一些。王新森他们那一批学员共分为三个班,军地学员混合招生,王新森与陈福明同级但不同班。
“我是1977年12月特招入伍,先在潜艇学院训练团训练了两个星期,然后经过了潜艇学院10个月训练后才能上艇。在部队工作将近两年后,1979年经部队推荐返回潜艇学院深造。当时是‘文革’结束后潜艇学院第一次招收学员,入学时还叫潜艇学校,在校期间才改名为潜艇学院。程福明当时是从北海舰队潜艇第12支队来的,我是从东海舰队的潜艇第22支队入学。”按照当时部队的原则,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程福明和王新森在1983年潜艇学院毕业后各自都回到原来的部队。“位于青岛的海军潜艇学院是一所为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和防救部队培养中、初级指挥干部和技术干部的指挥院校,最早创建于1953年,原名为海军潜水艇学校,或者称为第四海军学校。1969年9月‘文革’中学校被撤销,直到1973年12月才在原址恢复。日本江田岛海军学校也负责培养潜艇学员,不过即便青岛潜艇学院不是亚洲惟一的,也是亚洲最大的潜艇学院。”王新森说。
那些年潜艇部队系统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潜艇学院的改名。王新森回忆说,刚入伍时他们部队还有两艘老式的03级潜艇,即西方所谓的W级。不过在他从潜艇学院回到部队后,这两艘03型潜艇都已经退役了。王新森没有说最初的两年潜艇兵训练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出于职业习惯,他甚至至今不愿意说当年班上有多少同学,但他表示现在仍在潜艇部队的同学只有不足10人。可见对这个职业,尽管在海军中具有良好的上升空间,但成长之路上实在要经历一道道考验。在经过入伍10个月的训练后,新兵被分配到彼此相距上千公里的不同舰队,再被分到不同的潜艇支队、不同的潜艇。但只有经过所有科目的训练——被称为“全训”——并通过考核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水兵。一条潜艇通过全训要历时1到2年,这决定了并非每个水兵都能通过“全训”,因为服役期有限。
“艇长是潜艇上的灵魂人物。”
同样,一名美国潜艇兵一旦向他服役的第一艘潜艇报到,第一项任务就需要获得海豚胸章,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潜艇兵。此后他需要努力逐步晋升,成为士官长,或者选择读大学进修成为军官。如果不去大学进修军官,他可以选择成为专业军士,相当于士兵中的军官。他们一般是经验丰富、年纪较大的士兵。然而对于军官而言,美国海军更偏好于大学毕业并获得正统理工学位,尤其是获工程学位的人。这一点与中国海军完全相同。
“艇长是潜艇上的灵魂人物。”王新森表示,“成为潜艇艇长的条件是需要很早就通过全训,这需要出海训练多、强度大、科目全。完成从岸上训练、水上水下航行、鱼雷单艇攻击、布设水雷等一系列训练科目。”王新森在1979年重回潜艇学院后学的是鱼水雷部门长专业。他回忆说:“海军潜艇学院的主业之一是培养鱼水雷部门长、航海长,学制4年,毕业时获大本学历并获工科学士学位,授中尉军衔。副艇长、艇长一般在他们中产生。如果要想晋升到副艇长则必须再回潜艇学院艇长班学习两年相关课程。潜艇机电长由海军工程学院负责培养,学制4年,毕业时获大学本科学历及工科学士学位,授中尉军衔。艇上副政委、政委一般在他们中产生,同样也要先在海军政治学院进修两年。一般来说,航海部门和鱼水雷部门属于指挥专业,相对而言升迁较快。”王新森表示,“程福明在牺牲前是潜艇12支队的副参谋长,职务升迁比较快,这说明他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是比较强的。”
成为一名美国潜艇军官的第一步,则是通过美国“海军反应堆办公室”主任的选拔。这些候选人通过接受四星上将们一连串的提问,来评判他们的知识结构以及面对压力的处理能力。过去在与被称为美国核海军之父的里科弗海军上将面谈时,候选军官们经常要面对里科弗的各种怪异问题和近乎羞辱性言语的考验。可以说当年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所有军官都是由他亲自参与选拔的。那些现在已经是核潜艇艇长的许多人都领教过他极为刺激性的言语。不过奇怪的是,许多核潜艇艇长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都会表示这种做法造就了一大批能干的潜艇军官。发现(discovery)频道在采访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乔治亚号”艇长时,这个看起来目空一切的家伙在谈及当年里科弗对他面试时要他“滚出去”时,竟然满是得意和愉快的神情。
并非所有的严格选拔程序都在事后受到赞赏。“我国潜艇兵在体检时有一个独特标准,就是要求整齐美观、啮合良好并且完整。军方的说法是万一潜艇失事、水下脱险穿潜水装具时便于咬住供气面罩。其实你当了潜艇兵、参加了水下脱险潜水训练后就会发现,即便你是个没有牙齿的老头,供气面罩也不会从你嘴里脱落,因为橡皮供气咀箍紧紧箍在你的牙床上。但很不幸的是,很多身体很棒的小伙儿都因牙齿不合格惨遭淘汰。”王新森说。
“与水面舰艇官兵不同的是,潜艇兵平时并不住在艇上,而是有专门的水兵楼,有更大的私人空间。与水面舰艇比,夏天不必在被晒得滚烫的甲板下的舱室里领教煎熬之苦,用水、洗澡、洗晾衣服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在水面舰艇里都成问题,而潜艇兵就不必为此烦恼。”王新森说,“当然,从待遇上来看,在舰艇上服役比在岸上服役津贴高,而潜艇兵的津贴又比水面舰艇的高。”王新森现在还记得当年服役时的很多细节,“当时(1980年前后)我们每天的伙食费是2元钱,出海一天还有5角钱的补助,陆军只有四角五分,而当时北京、上海的一个二级工月收入才40元左右。”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中国潜艇兵的生活也比较优越,王新森表示,当年罕见的肘子、黄花鱼、平鱼、大虾、鸡、鸭、肉都是当家菜,各色时鲜蔬菜目不暇接。“当年东海舰队潜艇支队的伙食水平更是在全海军拔头份,部队的后勤部门挖空心思、变着花样地调剂食谱。与别的兵种相比,潜艇兵比较特殊的是有疗养机会。如果有远航的话还可以疗养一个月。”而有报道说,美国海军核潜艇士兵喜欢用艇上橙汁墩地板和厕所,因为“美国橙汁酸,不好喝,但是酸性物质利于清除污垢。”
“若干年前,当山迪·伍沃德将军还是潜艇司令时,他决定了一个政策:指挥潜艇是年轻人的玩艺儿。”
正如有人所说:“潜艇在物质生活上是尽量予以满足,在精神上却只有永远的遗憾。在这种条件下,英美海军仍然能够吸引足够的优秀人才在潜艇上服务。这不是‘成分’问题,也不是较高的津贴就可以做到的。”美国潜艇艇长的最后一阶段考核是通过由1946年时任美国海军部长、后任美国国防部长的詹姆斯·弗莱斯特创立的“准舰长班”培训,其目的是使潜艇部队在选拔艇长的时候有完全的自主权。这种班类似训练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超级射手”(top gun)班和训练空军飞行员的“红旗班”(red flag)。在为期6个月的训练中,这些准艇长们将会接受从发射鱼雷到战斧巡航导弹以及布雷等一系列训练,直到毕业后得到自己的潜艇——如果没有被淘汰的话。即便有如此严格的艇长考核,汤姆·克兰西心目中最优秀的潜艇艇长却在英国海军。
“二战”后惟一一次核潜艇发射鱼雷击沉军舰的战例就是由英国核潜艇艇长创造的:“征服者”号发射的2枚马克8型鱼雷在马岛战争中将阿根廷“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击沉,超过600名阿根廷水兵葬身于冰冷的南大西洋。与美国人相比,英国潜艇部队更注重培养潜艇指挥官的战术素养。在真正拥有一艘价值昂贵的皇家海军潜艇之前,这些对其趋之若鹜的英国潜艇副艇长们同样需要通过一系列近似实战的测试。与美国的“准舰长班”一样,英国人的测试也有一个名字:“毁灭者。”它包括对迎面驶来的一艘直到数艘反潜舰艇进行快速瞄准射击,考核气氛近乎疯狂。胜利者自不待言,而失败者将接受考核教员奉送的一瓶威士忌,并被后者亲自护送上岸:从此他永远再不能踏上英国海军的潜艇!
“若干年前,当山迪·伍沃德将军还是潜艇司令时,他决定了一个政策:指挥潜艇是年轻人的玩艺儿。这也是一项从历史中衍生出来的观点。”汤姆·克兰西表示。王新森也指出,法国就规定他们的潜艇兵干到35岁就可以退休,而中国的情况与法国相似。“年轻人也许更能够承受潜艇上的艰苦和压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美国的潜艇指挥官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到战争结束时,担任艇长的却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然而从冷战时期开始,英美的潜艇艇长队伍里,经验重新占了上风。
由于潜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成为安全和胜利的保证。美国潜艇部队甚至要求潜艇上的每一个官兵都要结婚,因为“家庭成员是潜艇传统中的基石”。而汤姆·克兰西更表示,“潜艇作业那充满压力的步调,即使在和平时期,年轻人总是比年纪大的人能够适应。但把这个目标——打仗——放在心里,就不可能在33岁(这是英国皇家海军核动力潜艇艇长的最低年龄限制)以前造就出一个训练有素的全方位军官,更别说在27岁以前了(这时他们只能指挥柴油动力潜艇)。”
无论是哪种体制和传统,潜艇部队都需要杰出的人才。虽然他们从不谈论他们的潜艇和自己,那怕是点滴情况,但他们的传统将来也许会被一群喜爱或者从来没见过大海的男孩所继承。无论你是否知道他们的名字,或者因何种原因而知,无论他们生存,还是死亡,你应该知道他们的活动虽然局促在那个封闭的钢罐里,但他们的意志却凌驾于整个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