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漫谈航空母舰(一)历史与发展
自日俄对马海战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舰巨炮”主义思想,主宰了世界各个海军强国。按照这一理论,舰艇的吨位越大越好,装甲越厚越好;与此相应,火炮也是口径越造越粗,装药量越来越多。各国竞相发展大吨位、重装甲、大火炮的战列舰。而日本海军“大和”级超级战列舰则是这一理论达到极致的产物(该级共建三艘,即“大和”、“武藏”和“信浓”,其中“信浓”后被改装成航空母舰,然而在其处女航中,便被美军潜艇击沉)。虽然航空母舰此时已崭露头角,而当时英、美、日、俄等海军大国却都将其放在了辅助、支援舰只的地位上。而二战的主角之一的德国,直至战败都没能建成一艘航空母舰。
时代的进步是不受太多客观因素所影响的。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光辉”号航母编队在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将军的指挥下,以舰载机对意大利海军所驻的塔兰托港进行奇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使皇家海军解除了地中海方面的威胁,从而得以集中兵力用在和德国潜艇与袭击舰的较量上来,扭转了大西洋战场上顾此失彼的不利局面。而这次攻击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确定了以航母作战群为主力,偷袭珍珠港,将美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全歼在其锚地内的大胆方案。
当时日大本营的原定的太平洋战争计划是这样的:即南下日军对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发起攻击后,美太平洋舰队必然会前来支援作战,而日军则依托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轴线用潜艇和陆基航空兵沿途对美实施消耗作战,最后当疲惫不堪的美舰队赶到预设战场--菲律宾海域时,以逸待劳的日联合舰队从特鲁克基地出发和美军在菲律宾海域打一场舰队大决战,彻底消灭美太平洋舰队。
可是,山本却充分认识到了航空母舰的作用,他提出以航母编队对美太平洋舰队的驻地珍珠港进行空袭--既然能在其巢穴内便能把他们干掉,为什么要等他们出来呢?由此,他和大本营内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要知道这一计划的成功必须寄托在两个靠不住的假设上,即庞大的机动部队(航母部队)在集结和横渡大半个太平洋期间不能被发现;机动部队对珍珠港进行空袭时,美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必须都在港内。如果任何一点不成立,不但会在战争一开始就陷于极端的被动之中,且出动了日本海军几乎全部航空母舰和主力舰只的机动部队,很可能将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舰队集结和航渡的隐蔽可以靠精心策划和实施欺骗来加以实现,而对于后者则完全寄托在运气上了。
很显然,以日本海军的全部家当来赌运气,只有真正孤注一掷的赌徒才会下这样的赌注。更何况机动部队从日本本土到夏威夷的航渡需要走10天。在战云密布的情况下,这么多的日主力舰只“失踪”10天,怎么可能不让别人知道?而且从战术上说也有着种种不利条件。可以说除了“出奇制胜”这一点外,山本的设想违背了有史以来所有的作战原则。就连计划中担任机动部队指挥官的南云忠一也反对这一方案。但是山本固执己见:“如果失败了,那么这场战争就不打了;如果南云不愿干,我亲自出海指挥。”最后他甚至不惜以辞职相威胁,最终迫使军令部同意了这一计划。
1941年11月26日以“赤诚”号等6艘航空母舰为首的日军机动部队自日本单冠湾起锚,经气候恶劣且过往船只稀少的北太平洋航线向夏威夷秘密进发,并于12月6日进入了攻击阵位。12月7日6时15分,日空袭机群起飞,对毫无防备的瓦胡岛狂轰滥炸。山本的赌博收到了奇效:击沉或重创美战列舰7艘、巡洋舰6艘,击沉击伤其余舰船多艘,美太平洋舰队除航空母舰幸运的不在港内外,几乎全军覆没。自此时起直至中途岛战役期间,日本联合舰队在太平洋、印度洋中畅通无阻、更无敌手,一时间广阔的大洋竟似成了日本的濑户内海。而美军则深陷于处处疲于应付的被动之中。此役中航空母舰显示出了她非凡威力,海战史上一个新时代到来了。
然而珍珠港的胜利者日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革命性的变化,依然奉行着“战列舰决胜论”。甚至当英国远东舰队“威尔士亲王号”及“反击”号两艘大型战列舰在南中国海被日陆基航空兵击沉而全军覆没后,日本自已都不相信航行中的战列舰是被飞机击沉的!而在珍珠港损失了几乎全部主力战列舰的美国却迅速从中清醒过来,大力发展舰载航空兵和航空母舰。先在珊瑚海和日军打了个平手(双方各损失一艘航母),后凭借着破译出日军密码的有利条件和斯普鲁恩斯将军几乎是完美无缺的指挥,在中途岛一役以弱胜强,以舰载航空兵大破日本联合舰队机动部队(航母战斗群)。一举击沉了日本“赤诚”号等4艘航母,并使日本丧失了数百名精英级舰载机飞行员,取得了中途岛战役的胜利。从而改变了被动局面,吹响了战略反攻的号角。从此,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易手了。
1944年,同盟国反攻菲律宾。面对江河日下的战局,不甘心坐以待毙的日本联合舰队以二艘“大和”级战列舰为首倾巢而出,双方在莱特湾海域大打出手。10月24日,美航母编队对日栗田舰队实施了毁灭性的空中打击。460毫米主炮和城墙般的装甲武装起来的超级战列舰在小小的舰载机面前几无还手之力,“武藏”号被击沉, 1945年春,同盟国发起冲绳战役。垂死挣扎的日军“大和”编队携带单程燃料向冲绳的盟军发起自杀性攻击,然而他们连盟军舰船的影子也没能看到。4月7日“大和”号及其编队几乎全部舰只都被蜂拥而至的美航母舰载机击沉,仅有2艘驱逐舰逃脱。同年8月日本投降,从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航空母舰则确立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
在八十年代初的英阿马岛冲突中,英皇家海军特混舰队横渡大西洋,一举击败了阿根廷,收复了马岛。在此次地区战争中,英“无敌”号、“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部队,出色地完成了对敌封锁、为舰队护航、对地攻击掩护、和空战任务。为英军的胜利立下了头功,再次向世人证明了航空母舰在现代战争的重要作用。
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竞相展开军备竞赛,而在航空母舰问题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美国始终大大领先于苏联及世界各国。苏联只建造了“基辅”级四艘轻型航母,直到其解体前,一艘中型航母才刚刚下水。美则先后建造了“中途岛”级、“珊瑚海”级、“小鹰”级、“尼米兹”级等数个级别二十余艘大型航空母舰,始终能够保持十余艘航母服现役,能够在全球各地随时能出动一至数个航母作战群,达到了维护其地区利益、炫耀武力、威慑敌对势力、扮演“世界警察”的目的。并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入侵格林纳达、突击利比亚、入侵巴拿马、海湾战争和不久前空袭南联盟等地区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除了少数事件外,对爱好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而言,美军的航母则是扮演了不光彩的反角。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航空母舰也象当初的战列舰那样面临着淡出海战主角舞台的境地。高科技条件下,舰队和兵力的调动集结和航渡几无秘密可言,“珍珠港”或“中途岛”奇迹已成历史。常规动力潜艇隐身、攻击性能的不断提高、核潜艇从战略化向战术化的发展,陆基作战飞机的作战半径的扩大和各方面性能的飞速提高,都给航空母舰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机动的隐蔽性、突然性和战场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导弹技术的发展更使舰载机的作用大大降低,其最主要的攻击任务已渐渐被战术导弹所替代,而只能担任一些护卫、侦察、搜反潜等次要任务。在海湾战争和空袭南联盟战斗中,绝大部分的对地攻击任务都是由战术导弹和陆基飞机来完成的。尤其是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时,美军先后出动了6个航母战斗群,而收效却甚微,这也充分说明了“航母时代”正走向衰退期。可以预见,航空母舰在未来的战场必将从战略兵器转变为战术兵器,其主要任务也将从进攻转化为侦察、支援配合其他军兵种、舰支作战和为舰队提供空中保护上来。
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在新时代里仍念念不忘“航母的威力”的人,必将象曾经坚信“大炮巨舰”的人那样为战神所抛弃。那么谁将成为新世纪的“海上霸主”呢?有人说是潜艇,也有人说是建立在导弹发射平台基础上的新型巡洋舰等。笔者的意见偏向于前者。但究竟谁执牛耳,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自日俄对马海战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舰巨炮”主义思想,主宰了世界各个海军强国。按照这一理论,舰艇的吨位越大越好,装甲越厚越好;与此相应,火炮也是口径越造越粗,装药量越来越多。各国竞相发展大吨位、重装甲、大火炮的战列舰。而日本海军“大和”级超级战列舰则是这一理论达到极致的产物(该级共建三艘,即“大和”、“武藏”和“信浓”,其中“信浓”后被改装成航空母舰,然而在其处女航中,便被美军潜艇击沉)。虽然航空母舰此时已崭露头角,而当时英、美、日、俄等海军大国却都将其放在了辅助、支援舰只的地位上。而二战的主角之一的德国,直至战败都没能建成一艘航空母舰。
时代的进步是不受太多客观因素所影响的。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光辉”号航母编队在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将军的指挥下,以舰载机对意大利海军所驻的塔兰托港进行奇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使皇家海军解除了地中海方面的威胁,从而得以集中兵力用在和德国潜艇与袭击舰的较量上来,扭转了大西洋战场上顾此失彼的不利局面。而这次攻击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确定了以航母作战群为主力,偷袭珍珠港,将美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全歼在其锚地内的大胆方案。
当时日大本营的原定的太平洋战争计划是这样的:即南下日军对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发起攻击后,美太平洋舰队必然会前来支援作战,而日军则依托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轴线用潜艇和陆基航空兵沿途对美实施消耗作战,最后当疲惫不堪的美舰队赶到预设战场--菲律宾海域时,以逸待劳的日联合舰队从特鲁克基地出发和美军在菲律宾海域打一场舰队大决战,彻底消灭美太平洋舰队。
可是,山本却充分认识到了航空母舰的作用,他提出以航母编队对美太平洋舰队的驻地珍珠港进行空袭--既然能在其巢穴内便能把他们干掉,为什么要等他们出来呢?由此,他和大本营内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要知道这一计划的成功必须寄托在两个靠不住的假设上,即庞大的机动部队(航母部队)在集结和横渡大半个太平洋期间不能被发现;机动部队对珍珠港进行空袭时,美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必须都在港内。如果任何一点不成立,不但会在战争一开始就陷于极端的被动之中,且出动了日本海军几乎全部航空母舰和主力舰只的机动部队,很可能将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舰队集结和航渡的隐蔽可以靠精心策划和实施欺骗来加以实现,而对于后者则完全寄托在运气上了。
很显然,以日本海军的全部家当来赌运气,只有真正孤注一掷的赌徒才会下这样的赌注。更何况机动部队从日本本土到夏威夷的航渡需要走10天。在战云密布的情况下,这么多的日主力舰只“失踪”10天,怎么可能不让别人知道?而且从战术上说也有着种种不利条件。可以说除了“出奇制胜”这一点外,山本的设想违背了有史以来所有的作战原则。就连计划中担任机动部队指挥官的南云忠一也反对这一方案。但是山本固执己见:“如果失败了,那么这场战争就不打了;如果南云不愿干,我亲自出海指挥。”最后他甚至不惜以辞职相威胁,最终迫使军令部同意了这一计划。
1941年11月26日以“赤诚”号等6艘航空母舰为首的日军机动部队自日本单冠湾起锚,经气候恶劣且过往船只稀少的北太平洋航线向夏威夷秘密进发,并于12月6日进入了攻击阵位。12月7日6时15分,日空袭机群起飞,对毫无防备的瓦胡岛狂轰滥炸。山本的赌博收到了奇效:击沉或重创美战列舰7艘、巡洋舰6艘,击沉击伤其余舰船多艘,美太平洋舰队除航空母舰幸运的不在港内外,几乎全军覆没。自此时起直至中途岛战役期间,日本联合舰队在太平洋、印度洋中畅通无阻、更无敌手,一时间广阔的大洋竟似成了日本的濑户内海。而美军则深陷于处处疲于应付的被动之中。此役中航空母舰显示出了她非凡威力,海战史上一个新时代到来了。
然而珍珠港的胜利者日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革命性的变化,依然奉行着“战列舰决胜论”。甚至当英国远东舰队“威尔士亲王号”及“反击”号两艘大型战列舰在南中国海被日陆基航空兵击沉而全军覆没后,日本自已都不相信航行中的战列舰是被飞机击沉的!而在珍珠港损失了几乎全部主力战列舰的美国却迅速从中清醒过来,大力发展舰载航空兵和航空母舰。先在珊瑚海和日军打了个平手(双方各损失一艘航母),后凭借着破译出日军密码的有利条件和斯普鲁恩斯将军几乎是完美无缺的指挥,在中途岛一役以弱胜强,以舰载航空兵大破日本联合舰队机动部队(航母战斗群)。一举击沉了日本“赤诚”号等4艘航母,并使日本丧失了数百名精英级舰载机飞行员,取得了中途岛战役的胜利。从而改变了被动局面,吹响了战略反攻的号角。从此,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易手了。
1944年,同盟国反攻菲律宾。面对江河日下的战局,不甘心坐以待毙的日本联合舰队以二艘“大和”级战列舰为首倾巢而出,双方在莱特湾海域大打出手。10月24日,美航母编队对日栗田舰队实施了毁灭性的空中打击。460毫米主炮和城墙般的装甲武装起来的超级战列舰在小小的舰载机面前几无还手之力,“武藏”号被击沉, 1945年春,同盟国发起冲绳战役。垂死挣扎的日军“大和”编队携带单程燃料向冲绳的盟军发起自杀性攻击,然而他们连盟军舰船的影子也没能看到。4月7日“大和”号及其编队几乎全部舰只都被蜂拥而至的美航母舰载机击沉,仅有2艘驱逐舰逃脱。同年8月日本投降,从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航空母舰则确立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
在八十年代初的英阿马岛冲突中,英皇家海军特混舰队横渡大西洋,一举击败了阿根廷,收复了马岛。在此次地区战争中,英“无敌”号、“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部队,出色地完成了对敌封锁、为舰队护航、对地攻击掩护、和空战任务。为英军的胜利立下了头功,再次向世人证明了航空母舰在现代战争的重要作用。
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竞相展开军备竞赛,而在航空母舰问题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美国始终大大领先于苏联及世界各国。苏联只建造了“基辅”级四艘轻型航母,直到其解体前,一艘中型航母才刚刚下水。美则先后建造了“中途岛”级、“珊瑚海”级、“小鹰”级、“尼米兹”级等数个级别二十余艘大型航空母舰,始终能够保持十余艘航母服现役,能够在全球各地随时能出动一至数个航母作战群,达到了维护其地区利益、炫耀武力、威慑敌对势力、扮演“世界警察”的目的。并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入侵格林纳达、突击利比亚、入侵巴拿马、海湾战争和不久前空袭南联盟等地区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除了少数事件外,对爱好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而言,美军的航母则是扮演了不光彩的反角。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航空母舰也象当初的战列舰那样面临着淡出海战主角舞台的境地。高科技条件下,舰队和兵力的调动集结和航渡几无秘密可言,“珍珠港”或“中途岛”奇迹已成历史。常规动力潜艇隐身、攻击性能的不断提高、核潜艇从战略化向战术化的发展,陆基作战飞机的作战半径的扩大和各方面性能的飞速提高,都给航空母舰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机动的隐蔽性、突然性和战场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导弹技术的发展更使舰载机的作用大大降低,其最主要的攻击任务已渐渐被战术导弹所替代,而只能担任一些护卫、侦察、搜反潜等次要任务。在海湾战争和空袭南联盟战斗中,绝大部分的对地攻击任务都是由战术导弹和陆基飞机来完成的。尤其是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时,美军先后出动了6个航母战斗群,而收效却甚微,这也充分说明了“航母时代”正走向衰退期。可以预见,航空母舰在未来的战场必将从战略兵器转变为战术兵器,其主要任务也将从进攻转化为侦察、支援配合其他军兵种、舰支作战和为舰队提供空中保护上来。
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在新时代里仍念念不忘“航母的威力”的人,必将象曾经坚信“大炮巨舰”的人那样为战神所抛弃。那么谁将成为新世纪的“海上霸主”呢?有人说是潜艇,也有人说是建立在导弹发射平台基础上的新型巡洋舰等。笔者的意见偏向于前者。但究竟谁执牛耳,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