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位执教多年的老师家做客,与其闲聊为文之道。听他讲,曾教过的一位很聪慧的学生,十分酷爱写作。只是酷得成了癖,以至“跑了偏”,连前程也耽误了——高考时填志愿,非重点大学中文系不报。结果因总分不及而落榜。更令他不解的是,该人回乡后仍自恃才高,不屑勤工务农,执拗地以为文来希冀一举成名出人头地。
言毕,向我展示了这人新近送给他的信和文稿。品读之,文采确实不低。只是信札内容充满了未逢“慧眼”编辑识珠的幽怨,恳请恩师托道上的朋友鼎力举荐之。文稿则以“苍天也负有心人”为主题阐发感慨……
这位老师怅然谓叹曰:一味的“跑偏”,字句写得再流畅,也不过是没有价值的方块组合。因为缺少了为文的灵魂——悟性和谋求。
诚哉斯言!
以笔者切身感受,大抵不外乎此二。
悟性,当是文章的精髓。只有通过悉心咀嚼人生这本大书,并从中悟出引发人们共鸣的立意,才能赋予笔尖鲜活的灵性,使之在纸上“生血生肉”。反之,若只靠引经据典或堆砌词藻,有病就呻吟,无病也哼哼。无非写成几具模样俊逸却木然呆板的橱窗模特而已,没几个人肯投入深情去欣赏的。
至于谋求,则是为文的方向盘。爱就要爱它一个潇洒自如,把握住那个“著书不为稻梁谋”的路标——不写不足以为快时,便伏案去写,写到一种“沉浸不闻雷雨声”的专注境界,写出那份“人皆欲言而未言”的独到感受。写完了,千万别把能否发表甚至发表在哪一级刊物上看得太重。权当情感得到了释放,精神有了种超脱。写不出来便罢,扔下笔尽管去工作去郊游去和人闲侃神聊,也别绞尽了脑汁去硬憋。总之,且莫将其当成什么能流光溢彩的云霞去采撷,也别当成什么姹紫嫣红的繁花去栽种,更不可以痴痴地去做什么文学梦、作家梦,那可就真得是“跑偏”了。稍微偏点还没啥大碍,偏到神经兮兮,舍此毋宁死的程度,就难免饱受“怀才不遇”之忿的折磨了。那样,委实是在自讨烦恼和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