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弹药专家的“生死档案”——记南京军区某弹药修理试验站站长曹庆国
孙兆磊 本报特约通讯员 刘佩林
【主人公小传】曹庆国,南京军区某军械弹药修理所弹药修理试验站高级工程师、站长,先后有17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被南京军区表彰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3次荣 立三等功。2002年,该站被南京军区表彰为“危险品销毁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
档案之一 怀抱废弹10公里
2002年9月,曹庆国奉命赶赴福建某地执行弹药销毁任务。来到现场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存放着7箱万余支废弃雷管的库房,竟然距万吨油库只有百米;里面的电雷管、火雷管全都锈蚀,有的已流出了液体……
要将这些雷管运到安全地域销毁,就必须重新分拣装箱。曹庆国进入库房,小心翼翼地进行分拣,密密麻麻的白蚁在他身上到处乱爬乱咬。然而,他不敢有丝毫分心走神。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苦分拣,他终于安全地将万余支雷管全部装箱!走出库房,他脱下衣服一看,身上到处是红肿的包块。
分拣装箱后,运输又成了难题。经过一番勘察,他们才在离油库十几公里的地方找到一片滩涂作为销毁点。
雷管最怕碰撞,路上一旦受颠簸引起碰撞怎么办?曹庆国果断地说:“用工程车送,我来抱箱子!”
在场的官兵纷纷劝阻。曹庆国却说:“没事,与这玩艺儿打了10多年交道,它的脾性我清楚。”他让战士抱来被子,将箱子包起来放在腿上,双臂合抱着减轻震动。10公里的路,工程车走了整整90分钟。
“轰隆……”一声巨响,雷管被销毁了,困扰油库20年的安全隐患被彻底清除。
档案之二 巧借水龙伏烈虎
干弹药销毁这一行,经常被形容为骑在烈虎的脊梁上,随时可能遇到危险。对此,曹庆国的原则是不墨守成规、不盲目冒险,寻找妥当的方式来处理。
这是郊区的一个山洞,是日军侵华时的弹药库,手榴弹、雷管及一些弹种不明的弹药装了满满14箱,弹体大都锈蚀。销毁这些弹药,难上加难。曹庆国决定先选一箱,按传统销毁方式试销毁。
不料,试验进行时,弹药箱内突然冒出白烟,并发出“哧哧”的声音。
“危险!”两个字刚从曹庆国口中吐出,“轰”的一声巨响,一股强大的气浪将他掀倒在地。由于他及时卧倒,居然毫发未损。
“这批弹药如全部爆炸,人连个完整的骨头都不会找到。老曹,算了吧。”有人打起了“退堂鼓”。
“不行,这些弹药一日不销毁,群众的安全就一日得不到保障。”曹庆国下定了决心。他通过查阅资料,向军械研究所、军械工程学院的专家教授咨询,才知道这是日航12.7毫米机枪弹,弹内装有极为敏感的猛烈炸药和雷汞,由于弹内雷汞漏出,与铜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敏感度极高的雷酸铜,弹体一旦产生摩擦就会引发火星。
常用的弹药销毁方法不适合这批弹药,怎么办?曹庆国陷入了深思。最后,他决定采取注水降低弹体表面雷酸铜敏感度的办法进行销毁。他找来水管,对准枪弹喷了半个小时,进行了试销毁。结果,成效立竿见影,没有一枚发生自爆。
十几箱弹药就这样全部安全销毁,官兵们兴奋地将这种销毁方式命名为“曹氏注水法”。
档案之三 生死瞬间见精神
某地山谷深处有一个弹药仓库。这年10月的一天,曹庆国和站里的一位战友赶到了这里,将要对该仓库历史遗留下来的废旧弹药进行彻底销毁。
在众多废旧弹药中,最令人担心的是15枚威力巨大的复压式反坦克地雷。这些地雷由于年代久远,只剩下引信及保险机构与弹身相连,引信稍遇重压即会点火爆炸。要销毁这些家伙,就必须把它们逐个“请”出仓库。曹庆国除留下一位技术员协助外,让其他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地带。
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只见曹庆国全神贯注,轻轻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双手插到地雷底部,搬起地雷搂在怀里,就像抱着熟睡的婴儿,害怕轻微的抖动就会将他惊醒一般。他憋住气走几步,然后再停下来深深地呼吸几口……
一枚,两枚……当他抱起第5枚地雷迈出仓库大门时,左脚踩在了一颗石子上,身子猛地向左一倾!
地雷就要滑落!远处的官兵不由发出“啊”的惊叫。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曹庆国猛地用右手搂住地雷,左手迅速从底下轻轻托住雷底。他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轰、轰、轰……”下午4时20分,15枚地雷成功销毁。望着远处的硝烟,曹庆国这才长长吐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