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旅游自驾-军旅文学 >> 原创文学 >> 军事纵横 >> 正文
朝鲜境内中国志愿军陵园有朝方民众前往凭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27 11:37:38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之际,正在朝鲜进行友好访问的志愿军老战士代表团24日赴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进行祭奠。这是老战士们在毛岸英烈士铜像前祭奠。本报记者 王卫东摄

10月24日,中国志愿军老战士代表团成员在毛岸英烈士陵墓前抚摸毛岸英雕像

  10月24日,平壤的早晨笼罩在平日少见的雾霭之中,透着丝丝清凉。追寻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烈士的足迹,由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率领的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一大早就从平壤出发,前往100公里外的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志愿军烈士陵园祭奠。

  沿着蜿蜒的山道,记者透过车窗看到路两边的小山时而相连,时而孤峰耸立。朝鲜大部分地形都以山地为主,位于朝鲜腹地的桧仓更是包裹在青山之中,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1957年,志愿军和当地群众在桧仓城中心区150多米的山腰上,建成了朝鲜面积最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安葬着包括毛泽东主席长子毛岸英在内的134名志愿军烈士。

  一路颠簸两个小时后,代表团来到陵园朴实无华的石质大门前。望见门上用中朝两国文字书写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据介绍,从大门开始的240级台阶,象征着当年浴血奋战的24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多少人曾经满怀崇敬地从这里走过?今天记者在现场看到,来到这里凭吊烈士的不仅有中方代表团成员,还有不少朝鲜官兵和民众,显示出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烈士同样的怀念。

  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不断得以巩固,这是告慰烈士最好的方法。郭伯雄副主席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在此凭吊先烈,既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开创未来。”此情此景,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中朝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和培育的中朝友谊一定会世代相传,发扬光大。

  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从下到上共分三层,每一层都以精巧的建筑述说着英雄们的历史。在一层陵门门楣上镌刻着郭沫若手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碑亭梁枋四面有讲述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等志愿军英雄事迹的石刻。陵园第二层花岗石基座上高达14米的手握钢枪的志愿军烈士雕像,则以凝望远方的目光和坚毅的表情,让人感受到志愿军战士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石座正面,刻有和平鸽与“和平万岁”的字样。在这座雕像前,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及正在朝访问的志愿军老战士代表团全体成员,解放军文艺代表团的代表以及中国驻朝机构人员,向烈士们默哀,缅怀在这里长眠的先烈。

  这座雕像之后,是134名烈士的墓地。在毛岸英烈士墓前,志愿军老战士代表团成员向旭即席赋诗:“一别五三年,今奔谒陵前,喜看新桧仓,战友当安眠。”据他介绍,他这里所说的“新桧仓”,既指桧仓志愿军陵园得到很好的保护,也意在说明与往昔相比朝鲜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确,正是秉承着烈士们英勇奋斗的精神,中朝两国人民正在努力把各自的国家建设得更好。这,何尝不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

  秋风之中,那一座座圆形白色的坟冢排列得整整齐齐。每座墓旁都有一株从祖国移植的东北黑松陪伴。当年幼小的黑松如今枝繁叶茂,松果盈枝。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成员绕墓区缓行。郭伯雄副主席和代表团其他成员凝重的表情,透着对先烈的缅怀与对和平的追求。


更多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文章录入:烟灰缸    责任编辑:烟灰缸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