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少将尹卓。
据中国航空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海军少将尹卓长期关注航空工业发展,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就航空工业当前发展和信息化背景下航空装备需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前我国航空工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尹卓:航空工业这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正是不断快速上升的阶段。
在军事航空领域,大家都已经充分意识到空机化、升空优势带来的好处。西方国家在二战期间,航母能取代战列舰就是走了空机化的道路,陆航的快速发展也是走了空机化的道路。大家都知道飞机是三维机动的,其机动能力比地面机械化装备、海上的舰艇多了一维。机动能力高了一个数量级。为什么航空母舰长盛不衰?不是因为它的平台,而是因为舰载机的作战能力,它使机动平台和整个护航编队的作战能力形成一个综合效应,核心作战能力在飞机上。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获取、传输手段及指挥控制手段如果放在航空平台上,其作战效益比放在地面、水面上要高很多。这就是预警机发展的原因之一。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军队展现出来的信息获取手段,“死神”、“全球鹰”这样的无人机,都充分说明空机化、升空优势带来的好处。同样的一部雷达、同样的探测手段,如果升空9000米,空中的控制范围大概是地面的500倍以上,这就是升空优势。
目前大家都认识到了这种基本规律。这就促使了我国当前航空工业、特别是军事航空装备的快速发展。
在民用航空领域,大型飞机专项像羽翼一样带动了航空工业的发展。
“十二五”应该继续利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发展好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使我们国家变成真正的航空强国。
记者:当代世界航空工业发展是什么状态?我国航空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哪些差距?
尹卓:在军事航空领域,我们能看到的不光有F-22、F-35,还有最新出现的X-35A、X-47B。欧美发达国家始终还是站在航空业发展的最前沿,到2020年左右X-35A、X-47B或将进入实战阶段,这对全球航空工业都将是很大的挑战。
另外,国际上下一代无人作战飞机也已经能看到雏形了。无人作战飞机,一是基于信息化的程度,另一个是人工智能。未来,不管是有人机带着无人机作战,还是无人机单独作战,整个空战的作战样式、空战的性质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出了大中小型多个系列,搭载不同作战负载,甚至到连排一级配备的无人机。
目前看来,我们还不是航空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航空装备在机械化领域里,还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在整个“十二五”期间,甚至在2025年以前,第一要补课,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第二要用信息化牵引机械化发展。信息化发展要上一个大台阶,新一代装备要形成作战能力,平台数字化达到较高水平;雷达、全数字化飞控系统、数字化综合航电系统需要进一步提升,与多种作战平台配合,形成综合作战能力。
记者:当前我国发展航空工业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尹卓: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发展应该有自己的系列,要形成系列型谱,全系列覆盖。发动机发展需要十多年时间,周期比飞机长,要考虑技术成熟度、可靠性,需要长期积累,不能确立平台背景后才开始发展发动机。我国应该有一套独立的发动机发展规划,选一些机型列入国家重大专项,包括军用、民用和直升机发动机。同时,要加强不针对具体型号的基础项目研究,重点关注材料和工艺问题。国家应采用积极的鼓励政策,鼓励大家去做基础材料、基础设计、基础试验等研究,为我国航空装备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航空装备信息化还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我们整个的科研管理对软件不够重视,投资也不够,其实未来软件系统就直接体现着装备的作战能力。软件系统很复杂,需要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使用人员、空军作战人员结合起来发展。我们当前软件的列装、投资都不足,我们不能用机械化时代的眼光来考虑信息化装备的发展。以F-22为例,发动机和机体材料的投资只占了25%,飞控、综合航电系统的软件价格超过了机体和发动机的价格。而我们现在软件的投入强度远远没有达到。未来,我们一定要把重点放在软件开发,长期积累,靠飞行逐步让其成熟,真正形成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
航空工业发展一定要重视自主创新。我建议大飞机在发展中,一方面在进入市场时要采用综合继承的方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先把民机推上市场;但另一方面要考虑专门投资,研发自己的装备,包括综合航电系统、大型涡扇发动机等。在大飞机发展的最初二三十年,可能要不计成本地扶植相关产品和部件的国产化,但只有这样才能使大飞机真正成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