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星座系统编队飞行示意图
核心提示
近来外电有评论指出,21世纪军事航天发展将加快实现重大转型。即由目前的空间支援与力量增强,转为空间控制与力量运用,使空间从支援地球上陆、海、空作战的辅助战场,转变成为与陆、海、空、天高度融合相互支援的一体化主战场。届时,谁能控制太空这个制高点,谁就将取得战争的主动权。为适应新的变革需求,近来小卫星系统发展异军突起,它们以独特性能和优势受到各航天大国青睐,并于太空逐鹿中竞相转动起小卫星“魔方”。
现代小卫星一般是指质量低于500千克的卫星,由于现代小卫星采用全新设计理念和运用了大量高新技术,使其性能空前提高,既能以单颗卫星廉价、快速地完成相关航天任务,又能以多颗卫星组成“星座”完成多项空间任务,因而其快速发展代表了一种新趋势,受到世界各国航天界普遍关注和重视,在军事应用领域更成为各军事强国竞相研究与发展的战略重点。
快速组网构建小卫星“星座”
现代小卫星发展独具优势,它们开发周期短,易制造,功能相对单一,便于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目前国外一些航天大国的现代小卫星,从立项研制到发射,一般仅需要一两年时间,而通常大卫星从研制到使用至少需要10年左右,往往会出现卫星运用技术落后于当前技术现象。而小卫星制造可采用标准化星体和模块化设计,能够在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并储存,便于即时发射与补充。
可实现快速组网与重构,是小卫星的最大优势。它们可以组成编队飞行,就好像航空展上的飞机编队飞行一样,只不过小卫星是绕着地球在飞。
研发成本低、发射灵活是其又一大特色。现代小卫星造价一般只有几十万至几百万美元,由于它们体积小、重量轻,易采用先进成熟技术,而且既可以利用大型卫星发射火箭剩余能力进行搭载发射,也可以实现一箭多星发射,既可以灵活运用固体火箭或改装过的弹道导弹发射,也能够用微型火箭或大卫星释放小卫星等新方式进行发射,因而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用。
各种小卫星协同工作能快速组成小卫星“星座”,来共同承担通信、预警等任务,从而实现单颗大卫星功能。它们甚至可根据需要,在单轨道或多轨道平面上构建起应急卫星体系,完成大卫星难以完成的重任。
快速反应满足空间作战需求
可以形象地说,小型卫星群或星座就像能够随意组合的魔方,能够满足对未来空间作战“随机应变”任务的要求。由于小型卫星控制和组合能力较强,因而通过调整小型卫星群的布局结构,就可以完成不同作战任务对小型卫星的特定需求。
即时、灵活的发射能力,使之能够满足未来空间作战“快速反应”的军事需求。小卫星可以从战斗机或运输机上即时发射,甚至可以用气球或地面武器装备系统发射,从而满足军事上“快速反应”的要求。不久的将来,发射1颗小卫星甚至会像如今发射1枚导弹那样简单。
低成本特点也满足了未来发展空间力量“可承受性”要求。发展空间力量是一项耗资巨大的计划,作为空间力量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卫星发射费用占有很大比例,因此航天发展必须考虑与国家经济承受力相适应。而小型卫星成本不高,质量轻、体积小、发射费用低,可批量生产,却只占总发射费用的极少部分,所以对发展未来空间作战力量极为有利。
编队组网飞行可大大提高航天器系统的抗毁伤能力。由于卫星编队飞行,单颗卫星发生故障最多只会导致自身退役,而不会使整个星座彻底瘫痪,其余卫星又可以重新排列弥补故障卫星的空缺,所以增强了整个作战系统的抗毁性。简化的操作方式,甚至使地面控制人员只需做类似的“拨号”操作,就可以赋予系统新的作战任务。
争夺制天权实战潜力巨大
目前,小卫星技术发展已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未来,小型化空间技术的发展,将使许多国家凭借小型、轻型、廉价发射系统便可进入太空,这显示出小卫星巨大的应用潜力,特别在未来空间军事应用领域其影响作用将日益深远。
天基空间监视网。增强空间监视能力,是空间控制以及利用空间实施联合作战军事行动的关键一环。要争夺制天权,前提是全面掌控空间局势。据悉,目前美国空军正在进行“实验卫星系统”(XSS)系列试验,以提高半自主运行和近距空间目标的监视能力。
战术移动通信星座。小卫星与现有地面通信、同步卫星通信系统相结合,可使军事通信能力空前增强。小卫星战术星座,可以广泛应用于战场移动通信,具有地面通信设施少、机动性好、抗毁能力强等突出特点。
导弹预警星座。据悉,目前美国正在实施的导弹防御天基预警系统被称为“天基红外系统”,计划部署24颗近地轨道小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网。这些小卫星不仅能发现和跟踪在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和弹头,而且能有效实现对大型巡航导弹的预警,使早期拦截成为可能,可将防区范围扩大2~4倍。
空间作战卫星。空间作战中,卫星是一种能完成多种空间作战任务的小型智能航天器,具有自主控制、地面遥控操作和快速机动能力,既可用于对己方航天器在轨维护、补给与升级,又可用于对敌方航天器的监视、干扰、攻击与捕获,可谓攻防兼备,身手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