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解放军报:拓展军事实践的文化视野[图]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10 5:00:51
在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中,存在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等领域。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肖冬松教授借鉴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提出了“文化军事学”这一新概念,从“大文化”的层面来研究军事活动。近日,记者就这一问题对肖教授进行了访问。
记者:据我所知,文化军事学是您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您能谈谈什么是文化军事学吗?
肖冬松:所谓文化军事学,简要地说,就是从文化层面研究军事活动的学说。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广义文化,指的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所有成果的总和。既包括物质成果、规章制度、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教育艺术等社会文化成果,也包括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作战方式、军事思想等军事文化成果。从文化层面研究军事活动,就是从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整体统一以及人如何创造和利用这些成果的角度,来研究和揭示军事活动的特征、本质和规律。
记者:您是如何想到要从文化层面来研究军事活动的呢?换句话说,您提出并研究文化军事学的动因是什么?
肖:文化军事学的提出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动因。从理论上看,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社会,文化研究逐渐成为显学并不断与其他研究相交融,产生了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文化经济学等一系列新学说,这为我们把文化研究和军事研究结合起来,提出文化军事学,推进军事理论创新提供了启示和基础。从实践看,当代军事转型加速推进,军事发展日新月异,军事成果斐然突出。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深思的现象和取向。首先,随着军队建设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军事体系的开放性和封闭性双向增强。军事活动与社会活动既紧密相连又日趋疏离。这既有力推动了军队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协调互动共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和助长了离开社会看军事的要求和倾向,军事实践和认识的社会性视野弱化。其次,随着社会和军事发展,军事要素日益复杂,各部门相对独立性不断增强,军事岗位越来越细化、专业化。这是军事深化发展和军事进步的表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实践和思维倾向。军事实践和认识的整体性视野弱化。第三,随着科技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武器装备等因素在军事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有助于我们自觉加强武器装备建设,夯实军队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但同时应看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物轻人”、甚至只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军事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性视野弱化。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军事和社会、军事局部与整体、人在军事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进行新的思考,而文化军事学所要研究的正是这些问题。
记者:文化军事学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您能简要讲讲它的基本框架吗?
肖:问题的逻辑就是理论的逻辑。文化军事学研究的基本框架,主要围绕三大问题展开。一是以“社会性视野:军事活动的双层文化体系论”为题,着重探讨军事与社会的关系,揭示军事活动的双重基础;二是以“整体性视野:军事活动的文化层级整合论”为题,着重探讨军事活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军事活动的整体过程;三是以“主体性视野:军事活动的主体文化建构与工具论”为题,着重探讨军事主体与其创造的军事文化之间的关系,揭示人在军事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记者:什么是军事活动的双层文化体系?这一部分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肖:军事活动的基础不在于武器装备或经济、政治等单个要素,而在于双层文化体系。一是由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作战方式、军事思想等要素构成的军事文化体系,它们是军事活动的表层基础;二是由物质成果、规章制度、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教育艺术等要素构成的社会文化体系,它们是军事活动的深层基础。军事活动的特征、动力、本质、结果,只有从这两个基础及其相互转化中才能得到全面而科学的说明。中国宋朝拥有强大的社会文化体系,但没有将其转化为强大军事文化体系,导致兵败国灭;日本军国主义用军事文化体系取代社会文化体系,导致国破军亡,结果殊途同归。循此思路,这一部分将重点研究军事活动的特征、动力、本质、结果与两大基础的关系,两大文化体系的互动共进,尤其是社会文化体系的成果向军事文化体系转化的历史、内容、形式、机制、方法与路径等问题。
记者:军事文化包括许多要素,分为不同层次。军事活动就是这些要素、层次相互整合并以此相互对抗的整体性过程。这是不是您所说的“军事活动的文化层级整合论”?
肖:是的。军事文化体系由三层同心圆构成:武器装备等物质性要素是外层,编制体制、作战方式等制度或规范性要素是中间层,军事思想等精神性要素是核心层,军队的文化精神是核心层的核心。军事对抗是文化结构的对抗。军事胜利不是来自先进的武器装备或坚定的信仰信念等单一要素,而是源自把诸多要素统一起来的优质文化结构。以履行使命、提高能力为核心,整合各层文化要素,创建优质文化结构,是军事改革的目标追求。这一部分将重点研究军事活动与文化结构的关系、军事文化结构的历史演变、军事文化结构的层级整合模式、军事改革与优质军事文化结构的创建等问题。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军事活动的主体文化建构和工具论”的主要思想。
肖:按照马克思“文化就是人化”的思想,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作战方式、军事思想等军事文化成果,无论其构成如何复杂、力量多么强大,都不过是人创造的产物,是军事主体本质力量的体现和实现军事主体目的、意志的工具。军事主体不是抽象的,它由个体性主体和组织性主体构成。前者主要包括士兵、普通军官、将帅、军事科学家、文职人员等,后者主要包括连(团)队、普通机关、统帅部、军事智库等组织。在这一部分,我们在论述军事主体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军事文化的工具性基础上,将重点研究军事主体创建并利用军事文化体系的历史、类型、机制和方法,考察和揭示人们较少论及的军事科学家、文职人员、军事智库等军事主体在创建和利用军事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