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专家称中国向稀土强国转变须打压低水平出口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10 5:00:51
巨大的稀土储量一直被视作中国占领产业链高端的一大优势,但这种优势还有待巩固。目前,国际市场稀土供应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不过,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寻求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开发本国稀土资源。对中国稀土业而言,只依赖价格和资源优势,路只会越走越窄,必须设法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升中国稀土资源的能力,甚至参与整合世界稀土资源。
日前,拥有加利福尼亚山口峡谷稀土矿的美国莫利矿业公司宣布,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将通过上市募集5亿美元资金用于重开并扩建该矿。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相关企业和媒体的关注。实际上,中国稀土储量占全世界的71.1%,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储藏、生产以及贸易国,出口总量在全球占比达到80%。既然有如此大的优势,国内为何对此反应强烈?
这是因为我国稀土的竞争优势主要停留在资源和价格上。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大规模开采稀土并出口,在低廉的开采成本和几乎没有环境保护成本的情况下,中国廉价的稀土统治世界市场,大部分国家就停止了开采。依靠牺牲环境拼价格获得竞争优势的稀土产业,甚至还不如依靠人力成本优势的加工制造业,属于最低层次的竞争优势,也是不可持续的。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稀土资源廉价出口问题的影响,开始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出口配额限制,使国际稀土价格大幅度提高。不过,这种制度并没有显著提高中国稀土产业的竞争能力,只是让部分掌握出口配额的企业获得了暴利。可见,通过简单的资源控制手段来干预市场,不是什么高明的竞争策略。在稀土价格上涨之后,国外的许多稀土矿重新具有了开采价值,进行开采也是顺理成章的,迫使中国稀土行业到时候又只能和人家去拼价格,才使稀土企业对国外重新开采会如此敏感。
实际上,稀土产业的竞争绝不仅仅是控制资源那么简单,限制出口并不能提高中国稀土产业竞争力。在资源不具有垄断性的情况下,稀土产业的竞争优势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技术环节。目前,我国虽然拥有多项原创的稀土冶炼分离提纯技术,但稀土功能材料核心专利基本被国外垄断。1985年以来,在中国申请的有关稀土类的专利4288余项,其中外国企业专利申请2188项,占我国稀土类专利总量的51%以上。一多半稀土类知识产权均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我国稀土行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拼资源储量、打价格战只能是中国稀土行业的唯一武器。现在我们必须换一种思路来参与国际稀土产业竞争,那就是鼓励科技创新,占据科技制高点,只有拥有了强大的技术能力,我们才能够提升稀土资源的价值,甚至整合全球的稀土资源。
因此,我们应当摈弃行政垄断思维,取消出口配额制度,建立鼓励技术创新的税收制度,把征收的部分税收来补贴稀土企业的研发,保护稀土资源,鼓励产业技术创新。对附加值较低的原始矿产和初级产品,可以征收惩罚性资源税和出口关税,而附加值越高的稀土产品,出口关税和资源税越低。只有这样,才能打压依靠稀土资源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的生存空间,促进全行业提升技术。只有实现了中国稀土产业从拼价格向拼技术的转型,中国才能从稀土大国转变为稀土强国。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