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美国媒体称中国高估自身实力可能造成中美冲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10 5:00:53

资料图:解放军红旗-7型防空导弹攻击空中目标

  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5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崛起与战争之路

  一战前4年,英国政治家诺曼·安杰尔在其作品中称,军事征服已不适用于当代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今天,许多决策者按照相同逻辑,预测中美可以避免战争。但这些人可能错了。这正是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所暗示的:就如上世纪欧洲的情况一样,对塑造亚洲未来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而非经济。中国的崛起很可能引发在安全领域跟美国的激烈竞争,导致世界这两大经济体之间大有开战可能。

  这与时下的普遍看法相左。一般认为,美中关系会有个良性未来——这基于一种观点,即美国可以驾驭中国,办法是鼓励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在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全球秩序中崛起。在华盛顿,持这种看法的大有人在。

  但历史告诉我们,米尔斯海默的警告不可忽视。一战前,英德法每年的贸易额分别占到其GDP的52%、38%和54%,且大量贸易发生于彼此之间。但经济上的彼此依赖并不足以防止悲剧性事件升级。

  如今,中国所宣称的“和平发展”似乎也是扎根于牢固的经济基础。为了维持高速发展,中国需要亚洲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至于美国,华盛顿没人想看到跟中国爆发冲突,特别是在美国还正在打两场战争的情况下。

  虽说目前为止,经济上的互相依赖和美国为“驾驭”中国崛起所作的尝试成功避免了两国开战,但近来外交领域的战火——围绕中国重申南海主权、称其属于北京“核心利益”——印证了一些学者过去10年来所持的看法,即上世纪初欧洲的局势有可能在今日东亚重演。若论战略目标,在经过数十年的故步自封后,中国正重新进入一个并非由自身建立的地区秩序。随着中国崛起,它会日益迫切地要保护其“核心利益”。

  邓小平执政以来,中国的大战略是避免与比其强大很多的对手(如美国)发生冲突,同时打造“综合国力”。但历史一再证明,不是基于战略利益的和谐,而是靠政治手腕和克制建立起来的和平具有天生脆弱性。由于没有亲历伤痕累累的中国近代史,该国未来的领导人会更加坚定自信。甚至现在,他们认为中国在确保其外交政策目标方面进展过于缓慢。危险在于,就像100年前德国在欧洲那样,中国高估了自身实力,低估了美国的力量和决心——加之战略上的不满和急躁——会加速造成灾难性的误判和失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