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解放军报评论:失却精神的民族只能任人宰割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31 15:30:57
- 解放军报原标题: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
(一)
65年前,经过6年局部抗战和8年全面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华夏山河破碎,神州风雨飘摇,在痛苦中呻吟和反抗了一百多年,遭受了帝国主义肆意践踏蹂躏的中华民族,终于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扬眉吐气的全面彻底胜利。
今天,中华民族昂首挺立于世界的东方,和平的阳光照耀大地,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即便是席卷全球每个角落的经济危机,也阻挡不住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迈向美好未来的铿锵步伐。这一切,都与那场胜利密切相关。
我们有太多的理由纪念这个胜利:为它洗尽百年屈辱、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为它牵制和消灭了三分之二以上日军、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为感恩在抗战中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数百万先烈,为告慰在侵略者野蛮暴行下死难的数千万同胞……
更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花在抗战中盛开怒放!一场几乎亡国灭种的战争灾难,一声“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被迫发出的怒吼,成为了民族精神觉醒与激发、整合与凝炼、重塑与升华的历史契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经受了五千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大检阅、大考验、大弘扬、大提升,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我们这个民族以民族复兴为主题的当代民族精神的基础,标志着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而至成熟。诚如毛泽东所说:“正是这个战争,锻炼了中国人民。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
(二)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精神的胜利。
这是一场军力、经济力悬殊的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前,日本的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只有13.6亿美元,比例是4.4∶1;日本年产钢580万吨,中国只有4万吨,比例是145∶1;日本年产坦克330辆、大炮740门,中国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
正是倚仗这强大的优势,侵略者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也正是畏惧于这一严酷的现实,亡国论者断言:如果抗战,中国将会成为第二个“阿比西尼亚”。
然而,人类数千年的战争史早已反复证明:战争不仅仅是物质力量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
生存还是毁灭,独立还是亡国,要自由还是当奴隶,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不给予明确的回答,容不得半点苟且与含糊。当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到了极点的时候,反抗的意志和决心也沸腾到了极点;当退缩已退无可退、忍耐已忍无可忍的时候,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便在巨大的压力下有如喷涌的岩浆般得到最强烈的爆发与升腾,表现出一系列鲜明特点: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于是,从东北同胞发出“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的誓言,到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口号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从冯玉祥、吉鸿昌等不满对日妥协政策而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到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从国内各阶层爱国人士捐钱捐物、毁家纾难,到海外侨胞成立各种救亡组织、4万多华侨青年回国参战;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捐弃前嫌、一致抗日,到各民主党派支持拥护、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华民族集合在抗日大旗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于是,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观在中华大地呈现,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浩歌在神州处处奏响。抗日名将佟麟阁牺牲前说“军人应马革裹尸,唯一死报国”;张自忠牺牲前说“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杨靖宇牺牲后胃里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刘老庄连”82名官兵牺牲时仍保持着射击姿势、嘴里咬着敌人的耳朵……左权、彭雪枫、赵一曼、赵尚志、马本斋、李林、赵登禹、戴安澜、郝梦龄……狼牙山五壮士、马石山十勇士、太行八百壮士等等,中华儿女为反抗侵略付出了伤亡500万生命的代价。除了那些为后人传诵的有名的英雄,更多的是无名的普通士兵。在华夏大地上,他们已化作青山,化作河流,化作风雨过后的一道道彩虹。
民族精神的极大激发弥补了物质条件的不足,转变了武器装备的劣势。当数万万人精神抖擞站立起来,侵略者就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以及一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斗争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思考、过滤、提炼、强化而逐渐累积起来的。
被称为“民族精神之父”的18世纪德国哲学家和诗人赫尔德说:“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它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创造一切,理解一切。”
中华民族是一个盛产伟大精神的民族。在绵延五千年的文明创造中,培育出了许许多多光彩夺目、普照人间的民族精神。例如,“以公灭私”、“天下为公”的尚公精神,“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民族团结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勤学苦钻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守精神,“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变革精神,等等。
毋庸讳言,在我们的民族精神之中,也有不少曾被鲁迅、柏杨等批得体无完肤的劣根性。分散的、封闭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封建宗法制的长期统治,使得中华民族在西方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时却成为一头“睡狮”。近代以来,在帝国主义的反复侵略、蹂躏、瓜分下,中国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也丧失殆尽。
中华民族曾掀起过三次民族救亡的高潮。第一次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有康有为等人领导的戊戌变法,后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纲领。第二次出现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诞生,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孙中山也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反帝反军阀声势浩大。第三次就是抗日战争的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敢于大规模侵略中国,是因为在他们记忆中的,是甲午战后的清政府屈膝求和,是参与八国联军轻而易举踏破京城,是“支那人”的一盘散沙……然而,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头“睡狮”终于醒了过来!
在“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时代,战争是一个民族自我淘汰的过程。地球上曾经诞生过许多民族和国家,有的民族在残酷的战争压力下毁灭了,有的民族则在战争的血与火中洗掉自身的污垢,像凤凰涅槃一样获得了重生。若问:中华民族何以能数千年经磨历劫而巍然屹立、熠熠生辉?答案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具有无可比拟的顽强生命力。即便是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中华民族仍然能够猛醒。
雄狮醒来,依然还是一头雄狮!
(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民族精神得到重塑与升华。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民族凝聚的核心力量,是民族精神得以重塑和升华的关键因素。
这是一个以民族和人民根本利益为自己利益的政党,这是一个以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己任的政党,这是一个有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政党,这是一个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先进的政治组织。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中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顺理成章地担当起领导民族解放、重塑民族精神的重任。
民族危急时刻,共产党人率先吹响了抗战的号角。早在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尚处在国民党重重“围剿”之中的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抗日宣言,并派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优秀儿女前往东北组织抗日斗争。1935年8月1日,还在长征路上艰难跋涉的中共中央又发出《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各军队、各界同胞立即停止内战,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又从民族大义出发,力主和平解决,继而拥蒋抗日。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高举民族解放的大旗,引导着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
于是,抗战中被唤醒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培育和带领下,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和进步意蕴。抗日战争不但把我党我军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传播于全民族,践行于斗争中,还在艰苦卓绝斗争中创造了延安精神、抗大精神、狼牙山精神、南泥湾精神等瑰宝,使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民族精神获得新的、更加旺盛的活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总是在历史进步中不断得到丰富、在灾难考验中不断得到升华。65年来,从革命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哺育,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艰苦努力,广大人民群众的勤奋实践,抗战中觉醒和重塑的民族精神,越来越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和伟岸挺拔的身躯。
(五)
作为一种既存的文化因子,民族精神能熏染、浸润、溶解人民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从而影响民族乃至个人的命运,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从亚历山大帝国到罗马帝国,从阿拉伯帝国到奥斯曼帝国,从波斯帝国到蒙古帝国,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离不开精神和信念的激励,而从兴盛到衰落,也无不是从精神萎靡、信念失落开始的。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走出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第一次摆脱了一百多年来的内忧外患、兵连祸结的民族危机,一扫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重新找回了民族自尊与自信。但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才刚刚开始,即便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个甲子、神州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我们也还只能说: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
这正是一个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
然而,人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历史的伤痕刚刚结痂,今天社会的某些地方恰恰出现了精神“缺钙”现象,甚至以恶搞、丑化、淡化民族英雄包括抗日英雄为时尚。清人袁枚有云:“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主人渐贫穷,屋舍亦颓谢。”失却了精神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失却了精神的民族,只能做任人宰割的羔羊。
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就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民族振兴上,而欲使民族振兴,首先就必须振兴民族精神。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落后就要挨打,惟有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使祖国强大起来;软弱就要挨打,惟有发扬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精神,挺直脊梁,做精神的巨人;麻痹就要挨打,惟有发扬居安思危、忧患在先的精神,时刻做好应对民族危亡的准备……惟其如此,才能达成千千万万华夏子孙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宏愿,也才能不愧对65年前以至170年间殉难的无数亡魂。
(六)
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人民军队的胜利,抗日战争中民族精神的凝聚、丰富和升华有我军的重要贡献。
我们党这样评价我们这支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祖国的重要力量,是一支有高度思想觉悟、良好道德品质和严格组织纪律的军队,对全民族有巨大的精神影响。”因此,党中央要求军队走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弘扬民族精神是军队义不容辞的责任。
弘扬民族精神,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对祖国的最大热爱和对人民的最大忠诚,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极贡献力量,做到高举旗帜、听党指挥。
弘扬民族精神,就要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体现了党和人民对革命军人的基本要求,凝聚了民族精神的精髓。要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扎根心灵最深处,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下,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
弘扬民族精神,就要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军人是民族的卫士,是民族精神最直接的担当者。提升遏制和打赢战争的能力,提升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党和人民对我军的现实要求。当我们能够不折不扣地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时,我们才能骄傲地说: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我传承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述往事,思来者”,沧海桑田,人间正道。伟大的抗日战争,用我们的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构筑起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在历史的天空下,在亿万炎黄子孙的灵魂中,蜿蜒于人类社会的崇山峻岭,并向着未来激情延伸……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