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盘点美军7年伊战得失:军火商发财民意分裂[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5 15:30:53

  2007年11月25日 美国加州莫妮卡海滩,数不清的十字架代表着美国为伊拉克战争付出的代价。

8月18日,美军在伊拉克的最后一支作战部队撤退至科威特。 中新

即将奔赴伊战前线的士兵抱着熟睡的女儿,依依不舍。

美海军陆战队在伊拉克战场。

  美国得到和失去了什么?

  随着最后一支驻伊美军战斗部队的撤离,历时7年零5个月之久的伊拉克战争终于迎来了结束的曙光。伊战是美国发动的第一场“先发制人”战争,除了“失败者”伊拉克,美国自身亦付出了5000人阵亡、3.2万人受伤和7000多亿美元军费的高昂代价,几乎陷入另一场越战的泥潭。

  任何一场战争都会给当事国留下一笔“遗产”。现在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对于七年前发动战争的美国,它究竟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如果说伊战到目前为止没有赢家,那么谁又从中“受益”和获利?

  美国失去的……

  硬伤:巨额军费消耗国力

  2003年3月20日,美国打响了伊战第一枪。尽管在战争之初攻打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中,美军只有138名士兵丧生,但此后本欲享受胜利果实的美军士兵却频繁遭到伊境内反美武装袭击,伤亡人数节节攀升。截至2010年8月16日,驻伊美军士兵阵亡总数已达4415人,另有约3.2万人在战斗中受伤。

  伴随着久拖不决的战争,美国军费水涨船高:维修和更新武器、维持军队日常开支、照顾伤残退伍军人……美国的国库被不断蚕食。截至2010年8月19日,美国用于伊拉克战争的开支已达7423亿美元,超过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的费用,对美国经济构成了沉重的负担。甚至有学者指出,重创美国的金融危机,其“罪魁祸首”是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8年,美国军费增加绝对数额高达12387亿美元,几乎相当于2008年秋天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的两倍。与此同时,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美国国内出现新一轮经济繁荣的假象,催生了大量的金融泡沫,美联储为应对通胀连续提高利率,导致贷款成本骤升,诱发次贷危机。在庞大军费开支的重压下,美国财政赤字达到了惊人的程度。2008年2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对美军退休和现役军官进行了一项民意测验。调查结果显示,近90%的退休和现役军官认为,受伊拉克战争的拖累,美国军力已大幅削弱,80%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国此时无力再发动另一场大规模战争。

  内伤:民意分裂破坏团结

  长达7年多的伊拉克战争不仅夺走了大批美军士兵的生命,掏空了美国国库,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撕裂了美国社会。这场备受争议的战争让美国民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裂。

  2001年1月布什上台,标志着右翼保守势力在美国政治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尽管新上台的奥巴马政府对布什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进行了大幅修正,但保守主义团体仍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反战呼声始终高涨,主张美国加入全球贸易的自由派也大有人在,双方交锋如火如荼。由于伊拉克战争的巨大消耗以及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奥巴马政府不断提升税收,却又再度引发美国国内关于“联邦政府”的角色之争。“茶党”和“咖啡党”先后兴起,这在一定程度上撕裂了美国的政治版图。

  事实上,伊拉克战争诱发的美国民意深度分裂或许可能构成对美国未来真正的威胁。

  软实力受损:国家形象蒙污

  作为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对自身在全球的影响力一度津津乐道。但自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的“软实力”正在一点点削弱。伊拉克战争打破了美国在后冷战时期形成的一强独大的格局———美国无法再担当国际警察,国际秩序也开始重新洗牌,此后的金融危机则加速了这一进程。

  美国政府曾以萨达姆政权秘密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支持恐怖主义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然而事实证明,美国的指控纯属子虚乌有。其后,伊拉克的民主化重建进程缓慢,伊国内持续动荡不安,上百万民众流离失所。与此同时,驻伊美军却又不断爆出“滥杀无辜”以及“虐囚丑闻”等恶性事件,世界舆论一片哗然。加之美国在巴以问题上长期处事不公,这几乎让美国成为穆斯林世界的公敌。

  美国的同盟体系也由于伊拉克战争而出现裂痕。经过冷战考验的美欧同盟在伊拉克问题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裂,连一向紧跟美国的英国也开始修正立场,美国与俄罗斯等大国也同样因为伊拉克问题滋生龃龉。这也迫使奥巴马政府积极修补美欧同盟关系,并且以主动姿态重启美俄关系,力图扭转前任布什政府留下的糟糕局面。

  美国得到了什么

  “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成了很多人对伊战所下的评语。但是,美国人在这场战争中真的一无所获吗?就战术层面而言,伤亡惨重的驻伊美军此番撤退难称光彩,但就战略层面而言,现在断言美国输掉了伊拉克战争,依然为时过早。

  1.拔去眼中钉,威慑潜在敌人

  也许对于美国来说,伊拉克战争最大的收获就是推翻了长期与自己作对的萨达姆政权,除掉了自己在中东地区最大的一颗眼中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伟认为,美国以武力将萨达姆赶下台直至将其最终处死,对世界上美国不喜欢的国家起到一种威慑作用。即如果继续和美国作对,可能会导致与伊拉克同样的结果。

  2.建立亲美政权,获地缘红利

  美国通过伊战,在伊拉克建立了一个亲美政权,在中东地区塑造了有利于美国的地缘战略格局。尽管这个政权现在并不稳定,但毕竟存在,加上原本就与美国关系密切的以色列和周边一些国家,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无疑获得了进一步巩固。

  这对于其谋求并保持全球霸权,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是“两洋战略”,即在欧洲大西洋地区通过北约东扩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而在亚太地区则以“日美安保条约”和建立战区导弹防御体系来实现其战略目标,继续保持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强势地位。而中东作为连接两洋的要冲,地位举足轻重,美国维持和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将该地区置于稳定的掌控之中也是题中之义。

  3.掌握伊拉克石油资源

  其次,美国通过占领伊拉克,间接掌握了伊拉克蕴藏的丰富石油资源。尽管美国政府并未公开宣称石油是美军入侵伊拉克的战略目标,但通过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以及对伊拉克新政府的掌控,美国事实上掌握了伊拉克的“黑金”。

  专栏作家罗·瑟斯格尔曾发表题为《只要石油还在,美国就会驻守伊拉克》的文章,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发动伊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伊拉克以及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对于美国来说,这些石油在100年内将拥有战略意义,美国将会这样(驻军)100年”。

  伊战军事警示——

  高科技也难救

  前线疲惫的美国兵

  过去的十年证实了高科技力量的局限性。即使出色的科技能力让美国以极小的代价,在一眨眼的工夫就取得了表面上的胜利,但完全征服反抗武装就显得困难多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美军前线部队的士气日渐消磨,美国也逐渐对自己驾驭中亚、中东这些地区的能力丧失信心。

  在伊拉克战场,美国超过4400士兵阵亡;在阿富汗战场,美国伤亡数字还在攀升。美国自己也意识到,许多高科技武器面对山区和城市游击战并不奏效,当然经济上更不划算。因此,美国国防部今年2月1日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正式摒弃了以往的“同时打赢两场战争”战略,要求美军积极应对眼下现实威胁,具体措施则包括:采购更多无人机和直升机;提升特种部队作战能力等等,使美军拥有快速反应能力以应对游击战。

  连续十年的战争也限制了原来许多雄心勃勃的武器研发和装备计划。例如新一代隐身战斗机F-22的采购数量大幅度被砍,美国国防部长甚至暗示将减少一艘航母,转而开发和扩大部署濒海战斗舰等因应现时威胁的装备。

  谁获利?谁“受益”?

  美国政客、军火商大发战争财

  虽然美国政府在伊拉克战争中花掉了大把钱财,但与此同时,钞票也以前所未见的速度流向了美国公司的腰包。

  英国《独立报》报道,美国副总统切尼曾经担任过要职的美国石油巨头哈利伯顿公司,堪称是在伊拉克的承包商中的大赢家。据悉,该公司一直为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和基础建设项目提供安全保卫,就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提供建议。从2004年开始的3年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合同为其带来超过160亿美元的收入,是所有外国承包商收入总和的9倍。

  战争刺激了美国国内的军工企业。一篇研究伊拉克战争与军品市场的文章显示,著名的雷声公司就从伊战中获益匪浅,因为该公司的联合直接攻击导弹在战争中被广泛使用。

  而伊战带来的某些影响甚至可能走到了美国预期的反面。有些西方媒体把美军的此次撤军称为“体面的失败”,美国的所有战略目的在这场战争中均未最终达成。有一种说法是,这场战争给美国所谓的“对手”带来了一个准备、拖延、喘息的机会。

  伊拉克战争将美国的国力、军力拖在了伊拉克,像一个黑洞一样吸收、消耗着美国的国力和军力,使美国没有更多的力量对付其他“对手”。应该说,获取战略利益最大的就是被美国视为“对手”或“敌对势力”的人群或团体。

  眼下的战争——

  阿富汗战争

  重生了一台战争机器

  8月19日凌晨,随着最后一批美军作战部队踏上归程,世人的视线转向美军的另外一个战场———阿富汗,美国军队仍在以类似的理由、方式从事着一场类似的战争。阿富汗战争会重蹈伊战的覆辙吗?

  答案注定比伊战还悲观,因为阿富汗是一个加强版和扩散版的伊拉克。这样悲观的判断来自两个战场上的三大明显的区别。

  首先,伊拉克战争毁灭了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阿富汗战争则看似要创造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其次,伊拉克战争毁灭了一台战争机器,阿富汗战 争则重生了一台战争机器。

  最后也是最糟糕的一点,伊拉克战争是不扩散的,阿富汗战争则相反。萨达姆觊觎过他国领土,但从未试图输出过某种意识形态。塔利班则不同,它当年在拿到统治权后不惜与世界为敌,也拒绝和基地组织分道扬镳。即便塔利班输掉了这场战争,它同样要输出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因为阿富汗更广阔的战场随时会给它翻盘的机会。

  下一场战争?

  从伊撤军“声东击西”

  或一年内空袭伊朗?

  美国《大西洋月刊》9月号的封面文章以《艰难的抉择》为题,报道了美国和以色列在一年内空袭伊朗的可能性,推测美以会发动外科手术式的轰炸,摧毁伊朗的核设施。

  有分析认为,美军在中东打另一场地区性战争的最大障碍就是中俄,因此最近在中俄周边频频军演,意在施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