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专家称西方设置圈套挑动舆论争斗离间中印关系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8 15:32:31
资料图:印度军人在边界地区巡逻
“既不存在中国对印度的威胁,也不存在印度对中国的威胁。”1982年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会见印度客人时,对中印关系作出了上述评价。作为两个比邻而居的崛起中大国,有着两千年传统友谊的中国和印度,理应成为一对携手共荣的好伙伴。然而近些年,两国追求合作共赢的进程却被来自媒体和民间的杂音束缚了手脚。
为追求商业利益,一些印度媒体把炒作“中国威胁”、“中印对抗”当成了提升销量和点击率的不二法宝。这些真假难辨的耸人消息经过一些中国媒体的二次传播和再加工,无形中加深了两国人民对彼此的误解。有关专家指出,媒体的声音不代表政府的决策。中国应该冷静对待印度媒体的炒作之风,否则极易授人以柄,让躲在背后的西方势力找到离间中印的机会。
印媒再掀涉华风波
8月27日,《印度快报》、《印度时报》等多家印度主流媒体报道说,印度“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最高军事指挥官、陆军中将贾斯沃尔原计划在8月份到中国参加印中之间的一次高层交流,但由于中方认为克什米尔主权存在争议,因此拒绝给贾斯沃尔发放签证。很快由这则消息衍生出另一条更具爆炸性的新闻———印度政府将以“中断军事交流”的方式“报复中国”。《印度教徒报》援引一名匿名印度官员的话说,中印两国军队之间的未来军事交流和联合军事演习已经被暂停,直至中国解决这一问题后才会恢复。
印度媒体紧抓此事不放,甚至平白无故地将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部长卡皮尔·西巴尔的正常访华与“中印军事交流中断”联系在一起。据报道,西巴尔将于9月10日访华,其间将参加9月13日至15日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有印度媒体称西巴尔的访华之旅为“融冰之旅”,此访可能“打破中印之间的防务交流坚冰”。
仅过了两天,印度媒体又转而开始炒作中印边界问题。《印度时报》8月29日报道称,中国政府于7月12日没收了上海世博会印度馆内附有印度地图的宣传册。在这份地图上,“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藏南地区———编者注)被标示为印度领土。该报分析称,中国政府这样做是因为受到一些专家和网民的巨大压力。
9月1日,多家印度媒体发出最新报道称,印度政府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反制”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政策。近日召开的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会议达成共识,认为印度将以“强硬态度对抗”中国,尤其涉及印度领土主权问题。
别跟着印媒体“骂街”
“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确实还存在一些争议,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激起印度媒体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印度问题专家胡仕胜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胡仕胜指出,印度媒体以前也有过拿边界问题说事的先例,有的可能是确有其事,有的则纯属胡乱编造。“印度媒体的商业主义色彩很浓,反华报道几乎成了各大媒体吸引眼球、争夺受众的一种商业手段。这是印度固有的媒体生态,媒体的声音不代表政府的立场,所以我们没必要跟他们较劲。”
在印度媒体煽风点火的同时,中印两国政府适时地出来灭火。中印两国国防部都第一时间否认了“中印防务交流中断”的传闻。而对于中国政府没收世博会印度馆宣传手册的消息,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称,“(中国)并没有干扰印度馆的运转”。
胡仕胜说,今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两国政府都希望双边关系再上一个台阶,因此极力避免两国关系因为媒体的煽动而受到伤害。“由于政府对中印关系前景有正确认识,所以媒体再怎么吵吵,也不会使中印关系脱轨。”
胡仕胜强调,印度媒体集中向中国发难的情况去年也有过。 2009 年9月份,一些印度媒体以所谓“中国军队入侵印度拉达克地区”为由头,集体发出恶意反华报道,由此引发了中印之间的舆论战。一些中国媒体和网民开始抨击印度。“事实上,所谓的‘中国军队入侵’完全是臆造出来的故事。可是我们似乎听惯了印度媒体炒作这类事情,所以就理所当然把它当成了反击印度的理由。”
胡仕胜补充说,中国媒体在处理印度对华报道时,需要擦亮眼睛,分辨消息的真伪,同时应多跟专家学者积极沟通,用理性客观的基调去报道,而不是仅凭一时意气跟着印度媒体“骂街”。“恶性的媒体竞争可能会误导两国民意,而民意又会绑架政府,使得两国政府推动双边关系的努力越来越因循守旧。”
西方设套离间中印关系
有关专家认为,中印互斗不仅会破坏两国的合作大局,而且还会让躲在背后看好戏的西方势力得逞。有些时候,西方媒体故意散播中印不和的消息,以此来挑起两国舆论争斗。中国切不可陷入西方设下的舆论圈套。
最不愿意看到中印联手的美国善于玩这套把戏。美国《纽约时报》8 月下旬刊登的一篇报道称,中国向巴控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地区派驻了1万多名军人,以“确保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和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均否认了相关报道。马苏德·汗说,该地区没有中国军队,目前只有一支中国救援队在帮助遭遇洪水的灾民。
除了借敏感的边界问题挑拨中印关系外,美国媒体还经常专注于中印两国的军事动向,企图制造“中印为敌”的假象。美国外交政策网站7 月6日发文称,为应对不断提高的中国军力,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已经启动了一项秘密计划,支持印度陆、海、空三军扩充战力。根据计划,印度正在组建两个新的山地师,计划将其部署在中印东北部边境。与此同时,印度海军正在努力建造并获得各种性能强大的新平台。
胡仕胜对本报记者介绍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常以恶性竞争的眼光来看待中印崛起,故意扩大两国潜在的竞争性。最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文章就把目光放在了中印关系上,认为具有充足人力的印度超越中国并非幻想。美国《华尔街日报》去年10 月的一篇文章———“中印21世纪对抗加剧” ———列举了中印两国在双边贸易、金融投资、航天工程等领域存在的竞争关系,最后得出莫须有的结论:两国的紧张关系将加剧。
“西方对中印关系采取的是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的策略。这样做其实是他们失落的一种表现,因为发展模式接近的中国同印度如果联手的话,必将冲击西方国家在世界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胡仕胜说。他进一步指出,西方现在明里暗里奉行“扶印抑华”的政策。他们认定印度是“最大的民主国家”,而中国是不民主的。西方媒体经常用印度“强大的潜力”来遮掩“中国模式”的光彩。
应把印媒与官方分开
中印两国的一些专家学者指出,恶性竞争只会加剧两国的战略消耗,如果双方能够发挥各自的后发优势,取长补短,必将产生 “1+1>2”的效果。
印度商务部长、著名经济学者贾伊拉姆·拉梅什曾发明了“中印度”(Chindia)一词,认为“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应该加强合作,为构建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各自的贡献。印度德里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斯里玛蒂·查克拉巴里教授也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印发展模式是互补的,而非彼此对立。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方面,印度都应以中国为师。反过来,在金融体系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软环境’方面,印度也有值得中国借鉴的优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印度问题专家胡仕胜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培养健康的民意对于中印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两国最要紧的事是增进互信,减少猜疑。这就需要两国媒体对民意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民族主义情绪在两国都有存在,中国一些媒体喜欢不假思索地转述印度媒体的涉华报道,有时还会加入情绪化的东西,甚至把媒体的言论“转嫁”给印度政府。
胡仕胜指出,印度英文媒体代表和反映的是印度战略精英的看法,并不代表印度政府的对华政策。“中国媒体和网民决不能被印度媒体牵着鼻子走,应该多从积极的大方向审视两国关系。譬如,中印的共同点多于中国同西方的共同点,印度的崛起对中国也是一种战略缓冲,等等。”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