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澳媒披露中国导弹实力:DF-31A实战部署10-15枚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东方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0 15:32:39
澳大利亚空中力量杂志最近载文披露了中国导弹部实力,文章除对中国东风系列早期型号导弹进行介绍之外,还分析了东风-31、巨浪-2等新式导弹,称东风-31和东风-31A导弹缺乏足够越野机动性,并指出目前中国东风-31导弹实战部署约10枚,而东风-31A导弹的实战部署数量则有所增长,到今年时约有10-15枚。
中国DF-31A洲际弹道导弹实战部署10-15枚
文章+
称,中国的弹道导弹力量无疑代表了太平洋战区中最精锐导弹力量。最近其一直在努力研发高度机动的越野运输-起竖-发射车,用于运输射程较短的武器,而且还部署了洲际弹道导弹。射程更远的武器增多,发射系统存活性更强,这大大提升了中国弹道导弹部队在西太平洋战区外(包括欧洲和美国)进行作战时的有效性。
解放军和解放军海军部署了多种国产弹道导弹。解放军核武库新增的武器是公路机动东风-31系列。东风-31有三种变型弹:公路机动东风-31、增程公路机动东风-31A以及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东风-31的研发始于1970年,最初称东风-23,1985年改称东风-31。东风-31于1999年8月首次试射,目标是整个前苏联地区。同一时期中国还在研发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目标是美国大陆。但于2000年之前取消,改进后的东风-31A保留了东风-41的能力。东风-31于2006年部署,东风-31A于次年部署。
文章指出,东风-31和东风-31A的主要缺点是依赖运输起竖发射车设计,此设计缺乏足够的越野机动性。这就限制了这些武器的分散性,可能会影响其存活能力。但还须指出的是,东风-31发射时无须完全垂直。这可能意味着,发射前导弹必须对准目标。而且,文章还指出,东风-31可能被东风-31A取代。美国国防部称,中国目前部署的东风-31约有10枚,与2008年持平,而东风-31A的数量有所增长,到今年实战部署数量约在10-15枚之间,而2008年时还不到10枚。这表明东风-31在解放军的单支部队服役,很可能是南阳第813旅。
巨浪-2是东风-31的一种变种弹,部署在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上,起初预计于2010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但美国国防部报告称,巨浪-2出现了一系列飞行试验故障,不可能在2010年达到作战状态。巨浪-2的失误可能与东风-3明显部署不足有关,而且这种武器据信也是仿制他国的。这可能表明,东风-31A性能的改善可能不适用于巨浪-2或东风-31的设计。
文章介绍说,解放军首枚真正的洲际弹道导弹是东风-5。东风-5于1965年开始研发,1971年9月首次试射成功。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紧张,东风-5被迫于1980年底服役。1983年到1986年,延长东风-5导弹射程的工作有所突破,进而导致东风-5A的部署。现在,20枚井基东风-5A洲际弹道导弹构成了解放军核威慑力量的大部分,东风-5早基型号已被升级或撤销。东风-5A导弹是一种单一弹头导弹,但作为东风-5A导弹项目的一部分,相关分导式多弹头研究工作早以于1983年的时候启动。
文章称,东风-4导弹是在东风-3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旨在打造出一种可从中国大陆触及关岛的武器系统。尽管中国从1965年便开始研制东风导弹,但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了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上。1970年,解放军重新设计了东风-4导弹,使它能够打到莫斯科,并于1980年使它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据美国国防部透露,目前仍有15-20枚东风-4导弹正在服役,由10-15个发射装置提供支持。
东风-21D末端制导系统类似美国潘兴II中程弹道导弹
东风-21是中国主要的中程弹道导弹,它有多种射程不同的变型版,用来执行不同的任务。东风-21导弹的所有变型版都是两节、固体燃料推进导弹,并由公路机动运输起竖发射车上发射。目前,东风-21导弹有四种变型弹处于作战状态,而且它的派生型导弹——“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已经装备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最初主要集中开发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变体。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开始研制东风-21导弹。他们最初的重点是研制“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实际上,“巨浪-1”导弹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测试成功后,北京政府才于1978年开始研制东风-21导弹。这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成功代表着中国固体弹道导弹的设计首次取得了成功。
文章指出,由于射程短,再加之092式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存在局限,所以巨浪-1的性能受到质疑。不过东风-21家族却发展为一系列有效的武器。东风-21的研发始于1988年,东风-21A的改进之处包括,增加了精准度和射程。中国于1984年开始研发东风-21C,而东风-25则意在提供携带更大弹头。东风-21C也采用了新式WS-2400运输-起竖-发射车,有一定的越野机动性。
文章还表示,虽然东风-21和东风-21A是核攻击武器,但东风-21C是一种常规武器系统,使用末端制导增加准确度。最新服役的变型弹是东风-21D,它是一种使用末端制导机动再入飞行器的反舰弹道导弹。机动再入飞行器可能装备与MGM-31潘兴II中程弹道导弹上类似的快速自动数字计算系统。
东风-3为单级液体推进设计。是第二炮兵的首个可靠中程弹道导弹设计,于60年代开始研发,为中国提供了攻击美国在第一岛链内基地的能力。东风-1于1960年开始研发,之后该武器于1964年重新命名为东风-3,之后的设计又做了大量改动。该导弹1971后达到初始作战能力。80年代中国研发了改进型的东风-3A,射程更大,准确度更高,是解放军中仍在服役的唯一变种弹。东风-3采用牵引发射器,有一定的机动性,但可能缺少重要的越野能力。文章指出,虽然美国国防部仍称解放军的东风-3A有作战能力,有5-10个发射器和15-20枚导弹,但也许更重要的是,该系统其已经以常规装备弹的形式出口给沙特阿拉伯。
东风-15系列在中国战术弹道导弹中应用最广
东风-2A是中国生产的第一种中程弹道导弹设计,已于1979年退役。其最初版本为东风-2,但在试验中遇到问题后进行重新设计,之后命名为东风-2A。而东风-15系列则是中国战术弹道导弹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而且一种射程较短的中程弹道导弹。第二炮兵部署了固体推进导弹的三种变型弹,M-9可谓是巴基斯坦“沙欣”战术导弹的基础。单级东风-15的研发开始于1984年,于1989年达到初始作战能力。
东风-15B和东风-15C为原始东风-15的两级改进型。东风-15B变型弹改进了鼻锥体,翼为十字形,据称有末端制导能力。东风-15C包括一种新型圆柱鼻锥体,可能装有新式弹头或末端制导系统。东风-15由TAS545或WS-2400运输-起竖-发射车运输,有高度的机动性及越野能力。
东风-11为短程战术弹道导弹,在第二炮兵大量部署。其由高度机动的8 x 8 WS-2400系统运输-起竖-发射车运载。东风-11的研发始于1985年,之后的东风-11A开始于1993年。一些消息表明,东风-11最初设计用于出口时命名为M-11,解放军使用的称为东风-11A。M-11已出口至巴基斯坦,成为了“加兹纳维”战术弹道导弹的基础。
8610是HQ-2/CSA-1 GUIDELINE SAM改装为短程地对地导弹的一种变型弹。该武器开始研发于1986年,而且仅面向出口市场。8610曾出口至伊朗。B-611为短程低成本战术弹道导弹,用于进行战地打击。但各方消息就解放军是否已经或将要采用B-611存在不同意见,但据悉土耳其已经获得批准建造此种武器。知远 北风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