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塔利班与美军长期周旋秘诀:地雷战地道战并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6 10:17:23

资料图:塔利班武装人员

  让10万美军和阿富汗中央政府头疼不已的坎大哈塔利班到底有何独特之处?他们都采取哪些战术打法与高技术的西方军队周旋?作为“嵌入”美军驻阿前线部队的《环球时报》记者,我们通过随军观察以及采访战地各方,试图找出坎大哈塔利班能与实力强大的美军长期周旋的战术秘诀。

  地雷战与地道战并用

  《环球时报》记者10日返回美军驻阿前线部队第101空中突击师第320野战炮兵团1营营部驻地特拉诺瓦的当天,距此地仅600米的一个美军连队驻地斯托特基地巡逻队外出执行任务时,因为嗅弹犬晚到10分钟,导致一名美军士兵被地雷炸死,造成该连士气集体低落,以至于1营取消了记者原计划前往该连采访的安排。

  “塔利班的土制炸弹并不专业,但架不住他们人人都会制造和埋设土制炸弹。”1营A连的军士长罗伯特森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还透露,在A连最近一直采取清剿行动却难以攻克的恰科巴村,虽说塔利班职业武装人员只有20余人,炸弹制造和埋设专业人员只有2名,但他们却教会了当地村民制造和埋设炸弹的技巧。这些土制炸弹多是“两根导线、一些炸药、一个引爆器”就可以制成,而埋设时更可以借“下地种庄稼”为由,因此这种“群众性”地雷战让美军防不胜防。

  为应对无所不在的土制炸弹,美军绞尽脑汁。塔利班为获得当地民众支持,会告诉当地百姓土制炸弹的埋设地点,因此美军会用金钱收买线人获得相关线索;再有就是动用嗅弹犬。军犬训导员马克斯维尔军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我们连,军犬发现的炸弹比工兵探雷器发现的要多得多,我们有条军犬发现了15枚炸弹。事实上在整个阿富汗,军犬发现的土制炸弹数量远超工兵的努力。”《环球时报》记者在随军步行巡逻时注意到,美军巡逻队总是让两条军犬走在最前面,然后才是携带扫雷器的工兵。

  尽管恰科巴村只有35户人家,而且村民已一逃而光,可美军重兵压境却久攻不下。除土制炸弹和狙击手威胁,还有一个让美军拿不定的因素,那就是地道战。“根据我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作战经验,恰科巴村下有相对复杂的地道。”罗伯特森军士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记者9日采访的双面间谍侯赛因也表示:“我听说村里有地道,但好像并没有全村连起来,只是相对独立的地下室。”A连副连长巴伯科克中尉说:“他们经常能在夜间逼近卢戈巡逻基地,用枪榴弹和AK-47向我们射击,说明他们在利用地下通道活动,否则我们早将村里的主要地面通道架上铁丝网,他们根本无法自由通行。”对于这一怀疑,美军同样没有什么高招:如将整个村子夷为平地,必然会惹恼更多村民;如果放任处之,塔利班一时半会仍是来去自如。

  “人民情报战”异常活跃

  双面间谍侯赛因经常为美军提供一些土制炸弹方面的情报,但更多时候却是帮塔利班监视美军动向。“事实上,塔利班情报人员可谓无处不在!”美军中尉巴伯科克感慨道:“就拿我们诺兰基地来说,专盯我们基地的不少于4人,可我们拿他们一点招也没有。”

  巴伯科克中尉说的这4个人,《环球时报》记者至少碰到过两次。9月7日上午,A连2排离开诺兰前进到卢戈巡逻基地时,在基地门外就遇到一家祖孙三代。他们站在那里看着美军出发。当巴伯科克中尉上前盘问时,50来岁的男子很镇定地指了指驴车上的几捆青草说:“我们是来割草照顾牲口的。”距离基地大门约200米外水渠边的一棵树下,一名中年男子坐在那里休息,眼睛却不停地朝基地这边张望。9月8日下午,当《环球时报》记者随同换防的突击队员返回诺兰基地时,居然又撞上祖孙三代,依然赶着驴车,只不过这回车上搭的不是青草,而是几筐石榴。一名中年男子仍坐在老地方“休息”。罗伯特森军士长很无奈地说:“我们其实也知道这4个人是监视我们出入基地的塔利班间谍,或者至少是线人,但因为没有证据,所以我们既不能赶他们走,更不能逮捕他们。”

  坎大哈塔利班的情报人员到底有多活跃呢?专门研究坎大哈塔利班的加拿大学者格拉梅·史密斯说了一个故事:“2007年7月的一天,我离开坎大哈空军基地前往市区与塔利班的一个发言人接触。他很得意地对我说:‘我甚至知道你上午离开基地时拎的是什么颜色的包!’这说明塔利班的情报系统已经成功打入阿富汗南部最大的联军基地。塔利班的情报系统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间谍网络,而是由当地同情者和专业情报人员混杂在一起的人民情报战争。这种情报系统往往是美国和盟国情报间谍技术无法企及的。”

  “飞毛腿纵队”采取轮休制

  作为一个整体,坎大哈的塔利班究竟是伙什么样的人?坎大哈的塔利班与阿富汗全国塔利班有什么不同呢?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320野战炮兵团第1营营长弗莱明中校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就我们掌握的情况,当地的塔利班骨干可能有外国人,但我们发现的多是当地年轻人,平均年龄20来岁的样子,小的只有14岁。”1营A连的军士长罗伯特森也证实说:“这里的塔利班多是当地人,没有受过特别训练。”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驻阿南部多国部队军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军事情报部门眼里,坎大哈塔利班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全职塔利班,或者叫骨干塔利班,成员是巴基斯坦人或者阿富汗人,但肯定是在巴基斯坦境内接受过训练。他们或聚或散,分散时是以十多人一组在坎大哈全省活动,聚起来时往往会达数百人之多。一旦聚集起来,他们的目标往往是对准当地政府高官或者联军部队,会袭击或者摧毁当地标志性建筑。他们多数时候靠步行,间或会用牲口当脚力,基本上是避开公路行动。通信联络是靠无线电、手机和海事卫星电话,携带小型武器、火箭发射器、狙击步枪、迫击炮、地雷等,有时也带防空机枪。总之,他们是坎大哈塔利班战斗主力,如同“飞毛腿纵队”,打完一场硬仗后往往会退回到阿巴边境地区休整,由另一个“飞毛腿纵队”取代。

  第二类塔利班是当地游击队员,他们在坎大哈占绝大多数。这些人往往以距离本村方圆一天的路程为单位作战。这些人主要是配合骨干塔利班作战,任务是当向导、侦察、运送弹药和补给。骨干塔利班往往会付钱给他们,比如出钱让他们破坏公路或者埋地雷。一旦骨干塔利班离开该地区,这些当地的游击队员就会放下枪械继续种地。第三类塔利班是地下塔利班。往往是由一个长老或者一个与塔利班有关系的老人牵头,他们秘密活动,搜集政府和驻阿联军的情报,管理武器弹药,并且在夜间给支持政府或美军的人送“恐吓信”。最重要的是,地下塔利班往往充当当地游击队员与全职塔利班之间的联络纽带。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