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台媒体称大陆反航母弹道导弹威慑作用大于实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青年参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21 9:57:51

资料图:解放军二炮列装的东风-21C型弹道导弹

  东方网12月18日消息:针对亦真亦幻的中国“反航母弹道导弹”,台湾《军事家》杂志近日就其可能的作战方式及军事价值进行了一番点评。文章称,尽管制造这种武器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但出于攻击美国航母或导致战事升级的担忧,它的威慑作用大于实战意义。

  美军紧盯中国导弹试射

  国际军事观察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反航母弹道导弹是以现役的东风-21导弹为基础研制的,其发射重量在15吨上下,射程1200至2000公里。电脑模拟显示,此类导弹虽然不太可能直接击沉航空母舰,但足以令其丧失战斗力。一些美国专家甚至指出,中国反航母导弹除了安装普通弹头外,还能携带电磁脉冲及温压弹头,称得上一种有效的压制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完整的反航母导弹项目绝不仅限于几枚导弹,而是一个由侦察、通讯、指挥、作战四大部分构成的复杂系统。从近年来公开的有限资料来看,相关配套工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着手进行,且使用的多为成熟技术,故不存在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

  话虽如此,作为一种相当精密的武器,反航母导弹仍然需要经多次试射后才能实战部署。截至目前,美国的监测系统尚未捕捉到中方进行试射的迹象。

  今年9月,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威拉德上将表示,解放军在过去10年中的进步惊人,特别是其正在发展的反航母导弹,美军需及早采取措施反制。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吉原俊井则认为,要想有效打击航母,中国还需解决3个具体问题:其一,以超视距雷达锁定目标;其二,用预警机定位航母;其三,以卫星侦察并制导导弹。完全满足这些条件,至少还要10年。

  与美方防患于未然的心态不同,台湾多数媒体至今不相信中国大陆能研制这样复杂的武器系统。在它们看来,“反航母弹道导弹”只要不试射,对它的怀疑就无法消除。

  释放心理威慑讲求技巧

  不容回避的一点是,美军的航母本身即为核武器的投射平台,中方的反航母导弹也能搭载核弹头,同样属于“准”战略武器,不能单从战术层面评估。正如美国《防务新闻》周刊曾指出的那样,使用这种导弹攻击航母,美国将很难判断中方的真实意图;恐慌和犹豫不决可能令美方对“疑似核打击”反应过度,甚至动用核武器回击。

  正是引发核战争的危险,给中国反航母导弹的运用施加了无形的限制。一方面,美国航母战斗群是对中国战略利益的威胁,中方必须有平衡这种威胁的能力;另一方面,中美刀兵相见可能导致战事不断升级,给亚洲的繁荣构成破坏,这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所以,如何把握在冲突边缘行走的尺度,特别需要各方达成微妙的默契。

  文章称,对中国而言,在发展打击航母的能力的同时,也应将使用这种能力的条件告知外界。中方应该令外界避免以下两种误判:一是“航母可以在中国近海为所欲为”,二是“中国会不加节制地使用反航母导弹,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发起突然袭击”。

  文章还认为,一国的军事崛起必然在周边引发不安,中国的威慑力越强,使用武力反倒要更谨慎。中国要仔细学习释放威慑力的方式和手段,真正做到“不怒自威”而非“怒而不威”。

  按照这样的思路分析,中国大力发展反航母弹道导弹,主要意图系“恫吓”美国海军并拒之于近岸1000公里之外,而非在实战中将航母送入海底。换言之,这种神秘武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威慑的手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