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红一连不忘光荣传统为铺设光缆冬日涉水12小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28 21:27:19

“红一连”正在连史室进行传统教育。(李三红摄)

  永不褪色的“名片” ——广州军区“模范红一连”继承发扬红军传统纪事

  东方网6月24日消息:广州军区警卫营一连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团第一连。在80余年光辉历程中,连队曾经历长征,参加过平津、平型关、孟良崮等战役战斗。新的历史时期,这个连以“建设红军连队、培养红军传人”为目标,4次荣立集体二等功、11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982年被广州军区授予“模范红一连”荣誉称号。今年2月,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提到“红一连”,许多官兵会用钦佩的口吻说:那是我们军区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

  七杆老枪说不尽故事——

  “名片”在血色历史中浸染

  回忆起入伍第一天,连队骨干邓忠瑜激动地说:“当时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连史室里看到的那七杆枪!”

  第一杆枪,是支“老套筒”步枪。 史料记载,1895年,清政府在汉阳兵工厂制造这种枪。如今,它和一支“汉阳造”、一支“九连发”静静躺在玻璃展柜里,接受参观者的致敬。

  三杆饱经沧桑的老枪,把时空拉回到80年前那个红旗飘飘的烽火年代。1930年10月21日,毛泽东的警卫员龙开富负责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团第一连”在江西成立,由142位精壮的起义农民组成。连队的武器,除了那三支老式步枪,就只剩大刀和梭镖。

  “老红军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铸造了辉煌!”警卫营营长徐佳说,“连队每年都用‘老三枪’精神教育新兵,时刻不忘红军根本!”

  “‘老三枪’?还有‘新三枪’吗?”

  “当然有!”顺着徐佳手指的方向,一支“三八大盖”赫然入目。那是连队参加平型关战役的战利品,枪身上的樱花图案清晰可见。近旁,是一支黑黝黝的猎枪,1930年比利时精钢手工制造。枪的主人曾是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1948年,连队在平津战役中强攻霍家咀,第28任指导员鲜春从陈长捷私宅中缴获了这把枪。“新三枪”中的第三支,是支练习刺杀用的木枪。上世纪60年代,全军开展大练兵,叶剑英元帅曾到过连队,就用这支木枪亲手教战士刺杀……

  “‘新三枪’浓缩了抗日战争以来我们连的光荣历史!”连长王忠良说,“‘红一连’这张‘名片’,是在前辈的战斗和牺牲中浸染而成的!”

  作为红军传人,这个连队注重用老红军传统教育官兵。新兵下连,第一项活动是参观连史室,学的第一首歌是“‘红一连’连歌”,写的第一篇心得是《怎样当好红军传人》……如今,讲红色故事、诵红色诗词、悟红色格言、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赏红色影视、观红色景点、建红色网页等活动在连队格外火,一茬又一茬战士,将老红军的传统融入血脉,代代传承。

  2009年一次午夜紧急拉动,跑向6号哨位的一名战士不慎踩到了防暴拦阻器,长钉深深扎入脚心无法取出,鲜血直流。“红一连”的上等兵杜栋栋当机立断,他扳起战友的脚,张口咬住了钉帽,猛地一仰脖,硬生生用牙齿拔出带血的长钉,并背起战友向医务室狂奔。“这就是‘红一连’的兵,可以生死相托!”一位领导这样评价。

  “红一连”的第七杆枪,是56式半自动步枪。2000年,军区依托“红一连”组建仪仗队。班长范延武发奋苦练,一个“拍握枪托”动作,他从起床练到熄灯,重复千万遍。只听一声脆响,枪托碎,掌骨裂!“几天后,我扒掉了固定伤处的石膏上场参加分列式。枪照拍,根本不知道疼!”如今是干休所勤务队队长的范延武说,“我只是告诉自己,延武延武,你就是要延续老红军的传统,‘红一连’的兵不打熊仗!”

  战斗堡垒激发无穷斗志——

  “名片”在支部引领中更加鲜亮

  “红一连”这个曾经为毛主席和8位元帅站过岗、为遵义会议放过哨的过硬连队,近60年来没出过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能让红军的“精气神”80年不散,党支部过硬是第一秘诀。

  1930年10月,受命组建“红一连”的龙开富临行前,毛泽东送给他一本《古田会议决议》和一句话:“带好连队,一靠党支部,二靠干部、骨干。”

  烽火年代,党支部是带领全连奋勇杀敌的战斗堡垒。该连曾参加过290多次战役战斗,有几十位连长、指导员捐躯沙场。任期最短的一位连长出现在抗战时期,他带领官兵冲向敌人暗堡,从受命到牺牲只有一个多小时,连姓名都没留下……

  2009年冬,连队担负埋设国防光缆的任务,光缆要穿过一条数十米宽的河,水深及胸。支委龙须庚带领官兵,在冰冷的河水中连续奋战12小时,提前完成任务。

  1997年香港回归,在接管英军岗哨的仪式上,具体执行任务的就是“红一连”支委、副连长谭善爱。第二天,这位英俊军官的特写照片登上各媒体,成为驻港部队的“名片”。提起这事,“红一连”的战士很自豪:咱连的干部,个个都是好样的。

  先锋带头不含糊,接受监督不马虎。“在‘红一连’当支委不容易。下级批上级,战士评干部,新兵说骨干,那可都是当面锣、对面鼓!”军区司令部直工部部长敖水平说,“他们解决一般问题不出党小组,难点问题不出党支部!”原连长王春生升任副营长的事因故暂缓。他很郁闷,探家归队二天早上没出操。当晚在党小组会上,一名战士党员当面批评他“长途乘车身体疲劳,早操没到思想疲软。”原指导员刘伯浩被提拔为营教导员,连队的“欢送会”开成了“揭短寄语会”。刘伯浩说:“当时‘批评火力’虽然猛烈了些,但让我终生受益!”

  去年12月,连队50多名老兵退伍。可能是动车售票系统出故障,上车后他们发现手持车票却没有相应的座位。车长急得满头大汗,但老兵们没有抱怨,临时党小组开了个碰头会,决定大家一律站在车厢结合部。有的老兵还协助乘警维持秩序。他们身姿和在哨位上一样挺拔,成为列车上最靓的风景。有旅客窃窃私语:“听说他们是那个‘红一连’的兵……”

  以人为本引领军营风尚——

  “名片”在观念更新中增色

  一个硬币有两面。对于荣誉连队来说,历史长、锦旗多是光荣,但处理不好,也会成为包袱。“红一连”的可贵之处,是他们时刻从传统里汲取营养,但又善于发扬老红军不墨守成规、敢于尝试的作风,在观念刷新中让“名片”增色。

  按老规矩,冒雨徒步往返哨位、咬牙坚持执勤是要表扬的。可如今不同了,一遇雷雨天气,营里就派车接送哨兵。各个哨位都配备了装满防暑防蚊特效药的小药箱。战士宿舍也安上了空调和热水器,让大家下哨后冲个澡,好好睡个觉。这些举措曾遇到过质疑,有人说“红一连”丢了老红军作风,“难道战场上能派车接战士吗?战壕里能装空调热水器吗?”

  “这决不是娇惯他们。过硬作风培育更多体现在训练场和哨位上。”指导员黄广林说,“战士确实辛苦,不从细微处关爱大家,不够以人为本。”按照老标准,战士下哨后15分钟必须上训练场。如今改为先在连队的“理疗吧”内用仪器按摩半小时,从此,各种“职业病”的发病率大幅下降。

  “红一连”主要职责就是站岗放哨,义务兵比例很大。为了解决战士们未来就业问题,连队建立了远程教育学习班,还依托共建单位图书馆,为每个班宿舍建起图书柜,定期更换图书,鼓励大家学习。这些年,尽管连里大多数士兵没有机会选取士官,可退伍后地方单位抢着“预订”,因为“‘红一连’的兵综合素质过硬!”

  连队驻地位于广州市中心。营区没有围墙,但官兵心里都有一道纪律的壁垒,请假销假制度执行严格。门外咫尺之遥商场林立,可由于受纪律制约官兵购物不便。为解决困难,连里想建一个“自选购物吧”——没人售货,各取所需;不必马上付款,只需登记姓名和金额,月底从津贴里扣。

  好创意赢得喝彩一片,但支部会上却起了争论,焦点是要不要在购物吧内安个隐蔽摄像头。最终决定不安装。几名支委统一思想:既然是“自选”,就必须充分信任“顾客”!

  然而开张一个月后一对账,还真有几十元的出入……“这钱我们几个支委垫了。”时任连长徐佳在军人大会上宣布。

  过一个月再对账,一分不差。

  “信任也是一种教育。”连长王忠良说,“我们不仅要培养好战士,更肩负着为社会培育好公民的重任!”如今,连队的音乐吧、读书吧、健身吧、理疗吧等都建了起来,设施先进,全部“自助”。在休闲、学习和娱乐中,战士们养成了良好的公德意识,为走向社会积累着精神营养。

  短评:让传统之光照亮未来

  红军光荣传统是永恒的光荣与力量。广州军区“模范红一连”从红军传统中汲取营养,从红色历史中获取力量,始终保持当年红军的“精气神”。他们的传统之光,似不灭的灯塔,照亮了未来之路。

  血脉相承,薪火相传。红军传统的传承,就是一支部队红色血脉的延续。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红一连”继承发扬红军传统的信念从未动摇,红军传统已经深深融入官兵的血液,渗入官兵的灵魂。

  红军传统是一种持续的积淀,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红一连”顺应时代要求,不断丰富红军传统的内涵,使其在与时俱进中永葆生机活力,在创新发展中焕发青春魅力。时间的淘洗提升了红军传统的纯度,岁月的打磨增加了红军传统的亮度,血色历史浸染的“名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越来越红、越来越亮。

  “红一连”的先进事迹在令人感动的同时给人启迪:红军传统的光芒有多亮,部队发展的前景就有多亮;发扬红军传统、保持革命本色,应该成为每个部队、每名党员的坚定信念和永恒追求。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热烈氛围中学习“红一连”,就应该像他们那样,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用老红军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部队的光荣历史激励人,使红军传统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使广大官兵更加爱党爱国爱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