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国军贸公司政治敏感性不够 过度保密显弊端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环球网微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12 0:37:01
西方舆论近日在利比亚反对派的协助下,攻击中国“直到7月份”还在向卡扎菲政权出售武器。中国外交部5日坚决否认这一指控。卡扎菲政权的代表7月份曾来中国,接触了中国相关的军贸公司。但这种接触并未导致签署出售武器合同,更没有导致实际的武器出口,西方舆论的炒作捕风捉影,缺少事实支撑,像块干巴巴的骨头嚼不了几天。
然而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中国相关军贸公司的一些人政治敏感这根弦还是不够紧。7月份时,卡扎菲政权的颓势已非常明显,中国政府已同反对派有了直接接触。更重要的是,联合国早在北约轰炸前就宣布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这之后完全不存在向卡扎菲政权售武的任何条件。
我们相信,相关的军贸公司与卡扎菲政权的代表接触,目的不是为了卖武器。它们有可能只是为了“接触”,为今后一旦有条件时做生意搞些铺垫。甚至它们有可能就是坐在一起“喝喝茶”。但它们应当清楚,它们是中国的国资公司,这个背景在世界上反复遭到过度解读,而它们接触的对象已在国际上遭普遍抛弃,这样的接触多么适合添油加醋,被不友好势力当成攻击中国的茬口。
中国的国有军贸公司,一直比中国造火箭、造歼—20隐形战机的公司还神秘,它们几乎处于“绝对保密”的状态,舆论监督基本管不着它们。而它们做的事情,每一笔都必须是国家军贸管理机制允许的合法业务。过度保密向它们提供了不必要的保护,使得它们对舆论监督相对陌生,很少受到被质疑甚至被攻击的训练。
我们不认为中国的相关军贸公司做了很大的错事,它们只是对与卡扎菲政权代表的那次接触考虑不周,这种不慎遭到了西方媒体的强行放大。但笔者想说,中国国有公司应当建立起杜绝这种不慎的能力,它们的监管机构应督促它们汲取教训,促进它们在“揭秘”盛行时代的成熟。
减少中国军贸公司的秘密,是防止“揭秘”引发非议和危机的最重要条件之一。中国应清理目前保密级别高的各国有公司,严格审查它们高度保密的必要性。这些公司都应成为中国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正常的”一员,它们的保密应当受到特批,而不是保密成了理所当然,不保密反而成了特例。
中国大型国有公司目前在国内外舆论中的形象都不太好,这与它们对中国经济做出的贡献并不相称。希望国有大公司放下架子,从心理上将自己“普通化”,将自己的信息尽可能向全社会开放,不追求政治上的特权,不做信息公开的死角。主动朝这个方向前进的国有大公司,只会获得大大减少突发风险的好处。
社会上经常有关于国有大公司的各种传闻,笔者相信它们大都是假的。但消灭这种传闻的最好办法,就是这些大公司坦然打开自己的门窗。(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