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二战中国远征军仍有六万战士遗骸散落缅甸[图]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生活新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16 20:29:38
资料图:在中国远征军墓地中刻有名字与军衔的墓碑成建制排列。
当护送着远征军将士骨灰的灵车沿着腾密公路,缓缓驶过猴桥边防检查站时,时间仿佛瞬间静止——历史将铭记这一天:2011年9月13日,19位在缅甸战场阵亡的远征军老兵回家的日子,正如70年前,他们离开故土奔赴战场时一样。时至今日,已经很难查证这19位将士的名字。此次“忠魂归国”公益活动从缅甸寻取他们的遗骸火化后,迎回腾冲县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归葬,以纪念、缅怀他们的不朽功绩。
六万遗骸散落在缅甸
中国远征军,乃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方面派遣在中、缅、印三地对日作战的部队,战线广布横断山脉、怒江、伊洛瓦底江及印度阿萨姆邦之间,自1941年集结,历经同古狙击战、仁安羌救援英军、野人山败北、胡康大街、孟拱奇袭、密支那围歼、松山血战、腾冲光复、攻克腊戌、解放龙陵等百余次战斗,历时五年之久,战功赫赫,牺牲惨重。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这场战争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至今,仍有6万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散落在缅甸。战争已经结束66年了,在这片飘荡着数万中国军人亡灵的异域,没有人知道,有多少老兵至死都在等待着有人接他们回家。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由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支持,云南华商公益基金会、诺仕达集团承办的“忠魂归国”系列活动,终于在7月底至8月中旬在缅甸北部的密支那、西保等地寻找到19位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遗骸,火化后安放在骨灰罐中保存,并于昨日护送回国。
“战友们,你们终于回家了!”腾冲的远征军老兵卢彩文在面对昔日战友的骨灰坛时,几欲泪下。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13日上午,很多还健在的老兵都赶到猴桥迎接忠魂。在他们的心中,70年的时光留下了一道深刻的痕。
黄有强老人今年95岁,是13日到猴桥迎接战友的老兵中年龄最大的一个。老人的孙女黄湘凤一直搀扶着他走完全程。黄湘凤说,爷爷76年来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回湖南老家看一看,相信那些多年流落缅甸的老兵,这种心愿更为强烈。
要寻回老兵的遗骸并非易事。知名记者孙春龙介绍,“忠魂归国”公益活动启动以来,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对比,以及在缅甸华侨的帮助下,活动方确定了19位远征军老兵在缅甸的墓地所在。“而这次‘忠魂归国’,开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外中国军人遗骸归国的第一步。”孙春龙说。
数千名腾冲百姓迎接
跨越70年的时间,历史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呈现。70年前,战火纷飞,背井离乡;70年后,畹町、猴桥口岸同鸣鼓乐,迎接忠魂。
10时30分,护送骨灰的车队沿着腾密公路缓缓驶向腾冲。槟榔江水轻轻呜咽,僧人念起慰灵的经文,道路两旁,军人、学生、志愿者拉起“远征军忠魂归国”的横幅,肃目敬礼。
12时30分,分别从畹町口岸和猴桥口岸入境的车队在腾冲县毛家营会合,共同驶向国殇墓园。
13时,低沉哀婉的《安魂曲》奏起,两列黑衣仪仗队护送着一个个白色大理石骨灰坛,缓步走入国殇墓园,将骨灰坛安置在忠烈祠内。很多腾冲人自发来到国殇墓园,夹道欢迎烈士回家。
每一步,都带着喜悦和沉重;每一步,都像是踏过历史的血泪和辛酸。数千名自发前来的腾冲父老乡亲安静地站在旁边,看着仪仗队走过,泪流满面。
“听说战士回家了,我们专程赶过来。”腾冲县荷花乡的尹秀英老人说,“看到他们回来,我们打心底里高兴,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自从他们走后,我们每一天都在希望他们回来。”
70年前,尹秀英刚刚10岁,日本人来到荷花乡烧杀抢掠。“每天到做饭的时候,日本人就来拆我们的房子去烧火。飞机天天在天上飞,炸我们。”尹秀英说,是远征军赶走了侵略者。“我经常到墓园来,当年他们(远征军)在我们那里的相片也一直保留着。”尹秀英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终于回归故土,他们肯定也会感到欣慰的。”腾冲县洞经礼乐团的负责人尹必霖感叹。
整个下午,前来国殇墓园祭拜的民众络绎不绝。不需要更多的语言,他们在烈士灵位前献上一盏荷花灯,愿英灵安息。按照腾冲当地的风俗,今天上午,19位远征军阵亡将士的遗骸将归葬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英属缅甸殖民地,驻守英军无力抵抗,故向中国国民政府请求援助。为保卫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通道——滇缅公路,1942年到1944年,中国政府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部队进入缅甸与日寇作战,全歼缅甸日军。此战中,远征军大放异彩,日寇望风披靡。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