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西方专家称中国已经跻身海洋军事大国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世界报 选稿:黄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7 16:17:02
资料图:瓦良格试航归来
资料图:海军054A改隐身导弹护卫舰海试。
飞豹战机构成了中国海军航空兵对海攻击的主力。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近日发布报告称,欧洲国家目前海军能力正在下降,欧洲领导人认为欧洲大陆的重新改造,将不得不依赖于商业独立与信誉的软实力。同时,中国将成为自18、19世纪的大地缘政治传统中,最后一个通过扩大其蓝水海军能力成为世界“海军军事大国”的国家。本报编译此文,仅供读者参考。
最强舰艇驻守南海
过去10年中,解放军海军加速现代化。2011年8月,中国海军正式承认中国已经确立了航母建造计划,且海军将到2020年获得1到2艘航母。中国海军正在海南岛列装2个新系列的弹道导弹潜艇(SSBN)和攻击潜艇(SSN),此外,在该岛南部的三亚还有一个新基地正在建造当中。一些分析人员怀疑,中国正在通过向港口设施投资(之后可用作海军基地),寻求于印度洋建立“珍珠链”。中国正在打造一支美国式的海军。中国海军将航母作为重中之重,未来将获得在全球范围内投射兵力的能力,并将保卫其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交通线。
但目前,解放军海军还不具备保卫印度洋上中国海上交通线的能力。只要中国海军能力依然弱于美国与印度,国际合作仍是保卫中国在印度洋上利益最实际的方法。
为保护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其石油供应,中国必须确保在印度洋的安全。中国认为,印度正在寻求控制印度洋的战略。印度正在试图在印度洋的出口和入口获取军事优势,这些关键水域包括马六甲、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好望角及阿加莱加群岛。
为改善中国在印度洋的海上交通线安全状况,需混合运用外交手段、安全合作并加强同友国的关系,平衡美国和印度的力量。
《世界经济与政治》不久前刊登了一篇由研究员薛力撰写的文章,题为“‘马六甲困境’内涵辨析与中国的应对”。文中提到,“马六甲困境”指:如果中国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贸易路线被切断,中国将面临严重能源危机。中国80%的石油进口需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而且,目前中国并没有出现减少对这条进口路线依赖的迹象,即使缅甸/云南油气管道(中缅石油管道)于2030年投入使用,其年运输能力也仅2200万吨。
因此,中国大部分进口石油依然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虽然如此,但薛力研究员认为,外界对“马六甲困境”存在错误认知。他指出,“马六甲困境”是基于以下三种情况提出的:运输已接近饱和状态、和平时期海盗或恐怖袭击威胁、与美国交战时有可能出现海峡封锁。薛力认为,马六甲海峡出现拥堵现象的可能性很小;针对中国商船的非传统威胁也很容易控制,而且,中国也可以在本身可以承受的代价下绕过马六甲海峡。而试图通过陆上运输石油解决“马六甲困境”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实际上会让中国的能源供应更加脆弱。
30多颗高轨卫星导航中国军舰
中国海军正在替换陈旧的舰艇,加强远洋作战能力。到2020年,中国海军将扩大航空部队覆盖范围、列装2艘航母中的第一艘,并发展舰队的反潜和防空能力。中国核动力航母将能够攻击对手的海上交通线,但是舰队工作重点仍将是保卫国家在东海和南海的主权,同时建设“在尽量远离大陆地区与敌人交战”的能力。
2010年7月中国的一份军事杂志曾发表文章称,中国海军战略需要一个10年发展计划。上世纪80年代,海军就通过进口西方设备提高了自身能力。自上世纪90年代起,解放军放弃了大陆军主义思想。传统黄水近海防御行动也开始被邻近的“绿水”行动所代替,强调“快速行动、潜艇和飞机”。过去10年中,海军采取了“新方针”,提高了自身在台湾海峡和南海发挥决定性作用。水面舰艇和潜艇部队装备有所更新,与海军航空兵的协作也在提高,并且作战能力有所加强。文章作者写到:“2010年到2020年这个期间将是中国海军建设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中国海军不但将建立系统配套的作战装备体系,还将获得远洋作战能力。”
虽然取得了进步,但美国的专家认为,中国海军仍需要“一个真正的发展计划”。理想状态下,解放军希望看到海军获得在距本土1000海里范围的兵力投射能力,不过,500海里就可使海军提高“海防的防御纵深”。为达到这个目标,中国需将水面舰艇的防空和反潜能力作为优先发展对象。为促进远洋行动能力的形成,水面舰艇必须大型化。除这种发展外,中国还必须增加训练项目,改善通信系统。
中国已经翻修了一艘航母,在未来五年内,中国海军最重要的任务应是使这艘苏式“瓦良格”号航母服役,并建立标准的航母运行和操作条例。之后,中国可开始建造本国航母。中国舰载航空兵还不能执行高强度远洋作战任务,不过,其非常适合小规模冲突和进行军事威慑。有军事专家认为,到2020年拥有2艘航母应足以满足中国的需求。
中国海军航空兵需要进行调整,以使其配备的飞机体现“少、精、特、细”几个方面。海军应侧重适于海上巡逻、反潜行动和空中侦察的飞机以及舰载机,消除与常规空军的重叠领域。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海军航空兵将拥有200架左右的远程攻击力量,东海舰队将拥有120架现代化飞机,包括歼轰-7A、苏-30MK2、歼-10和歼-11系列。歼轰-7A和苏-30MK2将与轰-6配合,在900公里半径内执行攻击任务。南海舰队将拥有约100架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的飞机以及可应对南海群岛外来干预的航母战斗群。北海舰队将把一些作战任务留给空军,集中进行后勤支持,并为舰载航空兵建立训练中心。
为了保护中国未来航母,驱逐舰必不可少。中国已经生产了两级驱逐舰,共5种类型:051B、051C、052A、052B和052C。但中国驱逐舰数量还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必须继续生产护卫舰。护卫舰价格低廉,可在较隐密地区执行与驱逐舰相同的任务。
潜艇对海军保卫国家领土十分重要。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的潜艇都对中国的海上航线构成了威胁。中国核潜艇生产速度受经济和技术条件制约,为每两年1艘,因此,未来10年应有5到6艘核潜艇服役,其中有一半将是可进行核反击的战略核潜艇,另一半是执行远洋行动的攻击型核潜艇。核动力攻击潜艇可执行岛链外封锁行动,而许多专家认为反潜任务应由常规潜艇执行。虽然中国常规潜舰艇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但其中也有一些需要淘汰的老旧潜艇。到2020年中国将拥有35到40艘现代化常规潜艇在役,这已足够。而在2015年左右,中国将拥有一定数量的不依赖空气推进、配备反舰和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潜艇,可瘫痪日本、台湾地区和韩国的舰队。
中国在发展指挥、控制和情报(C3I)系统方面取得了进步。中国潜艇通信使用的是超低频无线电系统。除了“罗兰”导航系统外,中国还有国产的“长河”无线电导航系统,可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内1000海里范围展开行动。从2020年开始,中国的C3I将拥有5颗定点卫星和30颗高轨卫星。中国的C3I系统已达到上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的标准,能使中国舰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通信。到2020年,中国可能拥有全面一体化的全球信息系统。
打造海军需要很多投资,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将需要完全结合信息资源和人力输入,重新定义海上战略和改动指挥结构。海军需要发展南北基础设施,以容纳航母。有美国军事专家指出,中国海军工业近期致力于吸收外国技术--但是对中国生产的战斗系统的不可靠性、低生产率以及缺少国产燃气轮机表示担忧。如果能够克服以上问题,那么到2020年,中国海军可能保持强大的区域力量,主要任务是应对内部岛链两侧的潜在敌人。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