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专家:中国开辟海外军事基地有助突破马六甲困局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环球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23 16:28:31
作者:郑人元 华盛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环球网特约记者
大量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已开始意识到,爆发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并不是全球金融体系的一次偶然震荡,而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走向持久性衰落的开端。在过去的200多年里,占人类总体人口很小比重的欧美人几乎掌握了对世界的绝对控制,现在,以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人口大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已成为必然。中国将在未来数十年中摘得世界头号经济体的桂冠似乎已经没有悬念了。
但是,中国想要成为第一大国,必须尽快解决南海问题,打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包围,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和贸易航运安全。能源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中国的能源消耗已于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根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8%,而进口的原油主要来自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苏丹等中东和非洲国家,经过印度洋上漫长的集中运输,绕过马六甲海峡送往中国。这样一条看似稳妥历,帮助中国补给原油供应十多年的海上航道实则危机重重。
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在前国务卿杜勒斯的倡议下在亚太地区倾力打造了三条军事“岛链”,原本的目的是为了围堵共产主义的全球扩张,现在则主要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其中,“太平洋第一岛链”最靠近中国本土,耗资巨大,由北向南经过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包括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虽然目前中美交战的可能性较低,但是,一旦双方由于台湾或南海等敏感问题发生冲突,以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实力,美军可以轻而易举地封锁马六甲这条最窄处仅1.5英里的航道,中国能源补给的咽喉将被死死地锁紧。这就是“马六甲困局”。
为了突破“马六甲困局”,中国政府已有初步对策,并投入了相应的外交努力。中国同巴基斯坦和缅甸政府已经达成了实质性的协议,将铺设铁路和输油管道,在西部阿拉伯海域连接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和新疆,东部孟加拉湾连接缅甸的实兑港和云南。原油从印度洋到中国的航运距离将被缩短数千公里,不仅可以避免经过危机四伏的马六甲海峡,运输成本和时间也将大大减少。
除在陆地上“绕路”外,中国还应加强海洋军事实力的打造。近日,西印度洋岛国塞舌尔向中国军方发出了在塞修建军事基地的邀请,虽然中国一直奉行不在海外驻军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但开辟海外军事基地是中国成为世界性强国要走的必要一步,也是中国打造“蓝水海军”,维护中国海洋主权和经济权益的实质性举措。
最稳妥的安全保证,就是夺回南海主权,不仅能够有效地扩张中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辐射半径,而且由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原油运输和进出口的货品对马六甲国际航道的严重依赖,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中美交战,可以先发制人地夺取马六甲制海权,给日韩等美国牢固的军事盟国进行沉重打击。再者,如果大陆决定以武力实现国家统一,在台海一战中控制马六甲也就意为着对台湾实现了能源和经济封锁。此外,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世界能源统计年的数据显示,在南中国海的石油储量可能达到2130亿桶,相当于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的80%,天然气储量可能达到2千万亿立方英尺,相当于北美洲天然气储量的五倍之多。一旦南海能源储量探明并投入开采,中国能源补给将在未来数十年之内得到充分的保障。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