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句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乌夜啼》中的名句,许多人都能熟记在心,而张恨水这个作家,我还是近几年才知道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作家,缘因电视剧《金粉世家》的热播。这次读了由《大家散文文存》第五辑中选编的张恨水散文集《绿了芭蕉》一书,对作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写此读后感,希望和热爱作者的朋友一起分享这本文学作品的感受和快乐。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在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一十部以上,堪称著作等身。他写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满江红》等长篇小说一部接一部被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在国内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我也因此知道了张恨水。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老舍就称张恨水是“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通俗小说家。鲁迅的母亲就是张恨水的粉丝,每出一本张恨水的新书,鲁迅都要买回来送给母亲。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我只是近几年才知道,这和我不大看小说也有关系,因关注少,就陌生的多。
有幸读了这本散文集,才了解张恨水先生不仅是位小说作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这本《绿了芭蕉》一书,共选编了作者一百一十五篇文章,共分七辑。辑一“两都散记”,辑二“山窗读画”,辑三“屐痕踪影”,辑四“广幽梦影”,辑五“旅京札记”,辑六“信口开河”,辑七“煮字生涯”。这一百多篇散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多数以小品文的形式出现。而作者认为小品“它是一种含有诗意的散文”,“而且它决不无聊,它在轻言细语中,在低吟微笑中,有狂欢,有眼泪。”(《我们要的小品》)作者对自己写的散文是这样说的,“关于散文,那是因我职业关系每日必在报载上若干字,急就章的东西应个景儿而已,有时简直是补白作用,因之毫无统计,只当下了字纸篓,这个,朋友也替我算过,平均以每年十五万字计算,二十六年的记者生涯,约莫是四百万字。”了解了作者的写作经历,也就不难理解作者的这段话,因他同时要写几部小说,在空隙之余,写写散文,也是一种调剂,更是一种休息。作者“大约每日九点钟开始写作,直到下午六七点钟,才放下笔吃晚饭,饭后稍事休息,然后写到夜里十二点钟,日复一日。”作者的这本散文集,可能就是他稍事休息时送给读者的茶点。张恨水的散文小品,内容丰富多彩,东南西北,上下古今,天上人间,挥洒自如,真可谓是包罗万象。
这本散文集中的七辑作品,辑一“两都散记”主要是以北京和南京两个城市为背景。这两个城市作者生活的时间最久,对两都的市声风情还有古都文物风貌,作者用简约的文字,寥寥数语便勾勒出这两个城市的特点,以及他的感情的流露,特别是对北平的热爱,毫不矫作。“住家,我实在爱北平。”“北平是以人为的建筑,与悠久时间的习尚,成了一个令人留恋的都市。所以居北平越久的人,越不忍离开,更进一步言之,你所住久的那一所住宅,一条胡同,你非有更好的,或出于万不得已,你也不会离开。”(《影树月成图》)“我不坐车,我常是在星光下转着土面的冷静胡同走回家去。星光下两棵高入云霄的老槐,黑巍巍的影子,它告诉我那是家。我念此老人,我念此槐树,我念那满天星斗!”(《归路横星斗》)“北平以人为胜,金陵以天然胜;北平以壮丽胜,金陵以纤秀胜,各有千秋。”(《窥窗山是画》)如此优美的文字,在这一辑中处处皆是,读来令人向往,又似已身临其境。
辑二“山窗读画”,主要是作者抗战时期在重庆贫困生活的记录,篇幅短小,文字隽永,篇篇如一幅优美的画,向人们展示着美的无处不在,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融入在字字句句之中,激励着后方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竹之绿,映鸡之白。配以丰草在下,微虫在上,俨然一幅妙画。”(《竹与鸡》)“久别故乡,俯首微思,令人恨不胁生两翼矣。”(《冬晴》)“三五小蛙,阁阁于其中作得意鸣。驻脚暇观,颇发幽思。……游不必多,亦不必远,即此晚晴小步,亦有足低徊者。”(《晚晴》)“居重庆六年,饱尝雾之气氛,雾可厌,亦可喜,雾不美,亦极美,盖视季节环境而异其趣也。大抵雾季将来与将去时,含水分极多,重而不沉,其色白。雾季正盛时,含水分少,轻而上浮,其色青。青雾终朝弥漫半空,不见天日,山川城郭,皆在愁惨景象中,似阴非阴,欲雨不雨,实至闷人。若为白雾,则如秋云,如烟雨,下笼大地,万象尽失。若浓雾中,已身以外,皆为云气,则真天上居也。”(《雾之美》)在那个时代,能读到这样的小品文,真是一种苦难中的甜蜜。没有更多的感悟之谈,只有寥寥的隽永文字,把一种空灵之美,就像一幅山水画一样,展现给了读者,这种美好,惟有在当时的文人笔墨之下,才能欣赏到,感受到。
辑三的“屐痕踪影”,我很喜欢,虽然文章不多,但是作者把西北的风情,用长长的篇幅介绍给了读者,就像一本导游手册一样,使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到了长安”和“华山之游”两篇,把西安的名胜古迹介绍的很清楚,把游华山的路径和美景写的面面俱到,即使在今天,再依次游览,还是很实用的。“湖山怀旧录”一文,把江南的美景和名胜又尽收眼底,令人向往和蠢蠢欲动。“恒人有言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若乎苏州之风景,未可没也。好游而未至苏州者,有二处必知之,一曰寒山寺,一曰虎丘。”“金山寺乃俗名,实则为江天禅寺。”“焦山之景,不以山胜,而以水胜。不以观水胜,而以听潮胜。”“小乔墓有二处,一在湖南岳州,一在安徽南陵,未知孰是也。”“黄山之峰三十六,名色奇异,各有命意。莲花,芙蓉,桃花,取其形以花名之也。天都,云门,始信,取其峻以险状之也。朱砂,青鸾,取其色,直呼之也。老人,鳌鱼,取其形意名之也。”“黄山之石有二奇,一为朱砂峰之红石,一为始信峰之石笋。每当夕阳西下,照见朱砂峰霞光焕彩,如朱涂火漆,令人目眩神移。笋求之他山,殊不可得。石笋则其尖齿齿,穿地而出,有绝似竹笋者。”“庐山胜地,游人所聚集之处,则为牯牛岭,近人以牛字不雅,减称为牯岭,惟西人译之为Cooling,较有意,义谓清凉地也。”等等,如此简洁的游记,我还是第一次读来,真是一举两得,一饱眼福,一长知识。
接下来的“广幽梦影”是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体会,用文字写下,表达着作者生活情趣的丰富。“玩菊有三点,不要临时去收买,不要贱种,不要接枝的。”(《玩菊花自亦有道》)“秋天的黄叶,我是最喜欢的,它在不寒不热的天气里,会给予你一种轻松的情调。以我所到过的城市而论,北平的黄叶最好。其一,因为北平的树多,会在长街永巷,铺张了一排排的淡黄伞盖。其二,是几夜西风,一番寒露,三五天的工夫,树叶子就变黄了。”(《天安门的黄叶》)生活中的点滴和四季,给作者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这些一草一木,一花一景的心情,也深深吸引着我的心。“旅京札记”是作者再次抒发对北平风物和回忆故人乡情的文字,读完此辑,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北平的浓厚之爱之情。“能够代表东方建筑美的城市,在世界上,除了北平,恐怕难找第二处了。……北平这个城,特别能吸收有学问、有技巧的人才,宁可在北平为静止得到生活无告的程度,他们不肯离开。不要名,也不要钱,就是这样穷困着下去。”(《五月的北平》)今天的北京,许多人不正是像作者写的这样热恋着北京吗?“北京的春天”有满天空的柳花,飘着絮影,呈现着“满城飞絮混轻尘”的景象,而苏州城,六朝烟水气的南京的春天里是看不到这种现象的。“绿了芭蕉”一文中,对樱桃和芭蕉的描写,道出了作者在重庆时对北平的想念。“痛苦的日子回思甜蜜,就更增加痛苦。而甜蜜的日子回思痛苦,却也增加蜜甜。”
辑六的“信口开河”是一组显示一个作者、报人和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的文字,作者以自己的见解,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篇篇都是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用词直爽,深入浅出,读来受益许多。最后一辑“煮字生涯”,是作者生平与写作经历的文字,谈到了他的小说的写作背景和创作经历。读完这一辑,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会辛勤写作五十多年,而作品颇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了。《啼笑因缘》原于一次无意的中山公园看景,眼中的美景、妙女,都成了作者灵感中的素材,于是,“这些幻影,我不愿它立刻即逝,一想出来之后,马上掏出日记本子,用铅笔草草的录出大意了。这些幻影是什么?不瞒诸位说,就是诸位现在所读的《啼笑因缘》了。”(《啼笑因缘》作者自序)在这一辑,可以更多的了解作者创作小说时的心情和背景。
张恨水的散文,有的是标准白话,有的亦文亦白,还有的是全部文言文;有的长达万言,有的则只有数百字;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则是语录体,这些都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的高超能力。读完张恨水这本散文集,感受很多,让我了解了一个散文家的张恨水,也似乎懂得了他“乌啼花落,云破月来,得于形者会于心,会于心者寄于情。”这句话的内涵。一个以文字为生的人,他的情感和思绪是鲜活的,惟有活的根源,方可写出感动读者的作品,给文字赋予上生命,作品才能活到现在,而且还会流芳百世。张恨水先生,他明白“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人生哲理,因此,他的一生才勤勤恳恳笔耕了五十多载,为人们留下了精彩的文学瑰宝。从此,张恨水之人,将留在我读书的岁月之中,伴着他的“人生的幻想,可以构成一部假事实的小说;然而人生的实境,倒真有些像幻想哩!”行走在滚滚红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