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太湖风沈扬
作者:晨风依然 文章来源:转贴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27 21:35:48
     

    从无锡城西行出梁溪,首先看到的是内太湖,它有两个名字,一曰蠡湖,二称五里湖。到了鼋头渚,就可以看到流光千顷的外太湖了。内外太湖山水相连,因为大小格局有异,所以看湖的感觉也有所不同。外太湖宏远旷达,水波连天,如果没有远处隐现的峰峦(相传横贯江浙两省的太湖周遭共有大小七十二峰),那就与一望无际的大海无异了。在外太湖可以看到大风浪。所以郭沫若的《蠡园唱答》诗中称:“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郭老一定喜欢外太湖强劲的风,浩荡的浪,喜欢外太湖的大格局,大气派。这位诗坛元老对内太湖畔的著名园林蠡园曾有微词,称“蠡园太矫揉……彩色逐时流”。旋即又修正自己的评断,认同蠡园依湖巧筑园林景观的别一种美意,得出了“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的结语。郭老从内外太湖不尽相同的氛围中终于悟出了其中各各独特的意韵,从而留下重写诗章的佳话。他是认真的。

    太湖三万六千顷———这是家乡人世代相传的对于太湖面积的估算。五里湖作为太湖的支流,只是母体的一小部分,然而即便如此,这个子湖仍相当于杭州西湖的一点七倍。由于它紧连外太湖,所以也有“瑶海上月,荡漾山影”的浩淼之势。有人将西湖与五里湖相比,认为西湖之胜,以艳、以秀、以嫩、以堤、以桥、以亭、以祠墓、以雉堞、以桃柳,如歌舞、如美人;五里湖以旷、以老、以逸、以莽荡、以苍凉,而于雪、于月、于烟雨、于长风淡霭,则目各为快,神各为爽……两个湖泊的个中异同,从以上描绘中足可玩味。西湖之柔美,五里湖之雄峻,都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景。耐人寻味的倒是西湖的阴柔美似乎更为文人们所青睐。自唐以降,历朝历代一个又一个文豪墨客望湖兴诗,写了晴湖写雨湖,写了晨湖写暮湖。就连湖旁的树丛花木,也引得文人诗思如涌,比如林和靖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诗,一出口便成了千古绝唱。以至于余秋雨要对历朝文士围绕西湖而凝集的“群体性文化人格”来一番研究了。文人对太湖的热情似乎远不如西湖,因而留下的太湖诗也就少得多。文征明的一首太湖颂刻到了五台山华严寺的一面墙壁上,在江南当地却流传有限。太湖缺少文人缘总让人费思量。于是便觉得郭沫若的可爱。如今“太湖佳绝处”几个大字刻在了鼋头渚的显眼处,这大该是流传最广的太湖诗句了。

    太湖之“佳绝”,不只是它的自然风光,这里的人间风景也精彩。迎着太湖劲风,看鼋头渚巨礁上的“包孕吴越”题刻,会生出许多历史联想。七桅船上传出的流行乐声,则又会让你的思绪从历史走向现实。古时太湖流域曾因开化迟缓而有“荆蛮”之称。当吴泰伯从中原来到这块热土的时候,太湖风中缺少文明的气息。土著湖人断发文身,谋生手段仅凭原始鱼猎。泰伯把周文化带到古梅里(今无锡梅村),把中原的农耕技术传到古梅里。湖人的生活因而渐次丰富起来,太湖风中便也有了许多人间信息。中原文明是在与太湖本土人文习俗自然因素的结合中形成独特的品性,从而发展成为吴文化的。吴文化精神内核中的“经济民生”治世思想,经过与本土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融合,形成了“财赋人文甲天下”的生存环境和社会风尚。无锡人有经济头脑,并非自今日始。二千多年前太湖人在古梅里的冶坊浜旁炼出了扬名天下的“吴王剑”,那里是无锡最早的“工业区”。泰伯主持开掘的伯渎港畔稻麦桑树连片,那就是无锡最早的农副产品基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十世纪上半叶无锡之地出现著名的工商实业荣氏家族,八十年代崛起独领风骚的乡镇企业,都不是偶然的现象。

    今天无锡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业已进入一个新时期。从已经取得的建设业绩以及富有开创思维的发展蓝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座江南名城历史性格的闪光点。毋庸置疑的是在开放的社会格局中,实用主义商业主义的风潮也不断地侵袭着这块富庶的土地。从五里湖畔的欧洲城昙花一现,亚洲城成为胡子工程的现象中,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财赋人文”即使在具体的环节上失衡,也会种下酸果。经济全球化同时需要各类文化的交流、整合和协调,一地一方的经济振兴,同样离不开文化环境的烘托和保障。这是没有疑问的。无锡人正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调整和把握各种关系的布局,防止和克服“唯经济”等的倾向,在不平坦的前进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只需到这个城市稍稍兜一圈,便可发现蓬勃的建设景象,便可感受到生动的生活气息。工业新区雄厚的内外资吸纳以及迅速扩展的高新科技覆盖面,最为引人注目;沿湖乡镇企业为适应新的经济格局的调整和提升,隐藏着难以估量的发展潜能。细心的太湖游客还会发现无锡近湖区的宽阔马路正在增多,交通等基础设施重点向西移动,一个幅员宽阔的“滨湖区”名称业已出现。这些变化的后面是一个中心城区向太湖靠拢的规划,这也是把无锡建成江苏省特大型城市规划实际步骤的一部分。这个“依湖开发,依湖兴市”的思路中有对杭州城市发展的借鉴,策划和施行的过程中自然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并吸取杭州城建中局部影响西湖生态的教训等等。相信新世纪的太湖人能够在赋有时代意义的“财赋人文”(两个文明)的总体思路中对此作出全面而科学的把握。作为太湖之子,我对新一轮的家乡建设寄予最美好的祝愿。

    站在“太湖佳绝处”看太湖风浪,在感受大自然浩然之气的同时,似乎也听到了太湖儿女在新的历史创业征途上的深呼吸。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