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网事随想
- 作者:七月风轻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3/12/27 12:02:36
网事随想(一)
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打在身上暖烘烘的,不像七月的太阳那么灼人,让人慵慵懒懒的只想睡觉,那种感觉很好,看看蜷在藤椅里在阳光下呼呼大睡的同事就知道那种惬意!依然有轻微的风从窗外吹来,仿佛在告诉你现在依然是三月。人的思绪就是这样,很容易乱!就像五、六岁大的孩子,有一种冲动有一种激情关不住的往外跑。
午夜里醒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不想开灯,披上厚衣来到窗前,或许天就快亮了吧,天际已泛着鱼白,天是快亮了!门虽然关的很紧了可仍然能感觉到有不少的风延着窗台和墙壁从窗外猛往里灌,紧了紧外衣的扣边下意识的往后移了移。身体本就有躲避伤害的本能,只是有时候被我们自己强制住了罢了!有时候不禁的在想,是不是太压抑和放纵自己了?在很多时候当我们疯狂的宣泄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时候又同时在下意识的往后退,在两个极端冲突的状态下游来游去!其实也明白自我和本能本该是相互纠缠的就像没有悲就无所谓喜一样,可每当它出现的时候我们又会禁不住的要问:这是怎么了?怎么会这样呢?其实我的窗外看不到什么,前后都是碎石装扮的墙面,几年来它一直是那样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它的颜色好像青春逝去一样渐渐变得有点暗,有点枯黄。可是我喜欢面对着它,它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每当我站在窗前时我把我的内心世界用我的眼神毫无保留的写在了上面,如果它也有知的话就是最了解我的了。或许正因为它的无知!!!
天亮了。汽车的轰鸣声渐渐的多了许多,人们也都渐渐的从本能回到自我。
就像冬日窗上的水气在阳光下渐渐退去一样我收回墙上的自己。
又是新的一天!
忙碌
或是悠闲网事随想(二)
一直以来,都想写写自己这几年来对网络这个世界的一些触动和融合,可却一直也没有写,我问自己:是什么原因?
是太忙吗?
我想不是。这些年来忙的时候是有,而且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想象的那种忙碌!可我完全有时间来让自己坐下来,那依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想象的悠闲!
是没有感触吗?
我想不是。每一次从连线到断开的或短或长的空间里总会有一种游动的思绪在围绕着我,有太多的触动足以撼动我们的心灵以及那种在潜意识里封存了太久太旧却足以让我们的世界在瞬间崩塌的东西!
……我们就是这样,在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或许这正是对自身的一种疑惑,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一种不确定!网络的世界一天天不停的在变,我们所面对的人也一天不同于一天在变,我们自己也一天一天跟随着在变,甚至很多时候都会在脑海里有这样的困惑:到底是我们在改变着网络这个世界还是网络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这也许是一个永远也弄不明白的事情,是一个傻不拉叽的问题!也或许它本就不该是一个问题。我是这样回答自己。
之所以一直没有这样做,我想还是源于自己的那种随意。那是一种本能和自我强烈冲突下的一种自我约束,一种伤害退却后遗留在潜意识中的自我保护。我的自我会在我清醒的时候强烈的告诉我:“我的骨子里本是很认真的,不要让我用这种认真的状态去处理你的一切问题,不然我会让你的生活变的一团糟,所以在你让我控制你的时候,你确定要这样做!”所以我常用一种随意的心境去面对很多事情,去处理很多事情,在这种时候我会把我的自我放在一边,让事情本身去决定一切,没有控制,没有面具,没有那些虚伪的附和,真诚的把自己放在自然的一种存在中流动,从这一刻流动到下一刻,不给自己制造问题,在流动中我是快乐的!
对于网络我是随意的。我告诉自己我必须真诚。曾经想过,网络本就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你无法预测在那一串一串跳动的字符的后面会是怎样的一个人,有时候真诚也会成为一种虚幻!在这样一个虚幻的世界里游荡的人就像池塘里的浮萍,飘落飘去没有根,你又何必去做那根树枝,或许会有浮萍飘过来靠着你,可你又能改变什么,一有风吹过浮萍就会四处飘散,看着那些欢快的身影留下的只会是曲终人散后必然的失落,你不能追逐,不能跟随,就因为你是树枝不是浮萍!可走到今天,我依然还是树枝,默默的收藏着我的失落,就因为每个失落都伴随着一段快乐,都包含着一份希望。网事随想(三)
网络,我获得了什么?又让我付出了什么?
我想每一个在网络中畅游的人不一定会有这个想法,但我有。最近两年这个问题老是在我心中回荡,叫我日日夜夜有所牵挂,叫我立志,非去捉摸这种关系不可。宋朝林逋的《省心录》有这样一句话“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网络这张疏而不漏的天罗地网中,通过这张网我们可以走到任何地方。就像每只海龟身上都有着一个壳,且无一例外。只不过海龟的壳是造物主给的,网络的壳却是人们自己设计、编织、构造的。今天的地球因为有了现代高级机器和技术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可我总感觉人与人的距离却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虚拟世界的出现使人伤失了人的社会亲密性,尤其是个体对人生世界细节的情感体验,要知道一群人在一起打闹嘻笑和面对面地跟一些人交谈的那种对他人、社会的亲密感是我们在虚拟世界里找不到的,可我们需要这种亲密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亲密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就好像一个新生儿渴望跟母亲的肌肤接触一样。
这是不是又一种自我异化?!人通过其自身的活动变得与其自身或其本性疏远、陌生。人分裂为相互对立的两个部分。异化这个概念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贡献。在精神病学中,异化是指失去了常态,即精神错乱。在心理学和哲学中,它常用来表示个人同社会、他人、自然界、自己的产品和自身相疏远的一种病态状况(包括感情)。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我在小的时候会很长时间蹲在地上看蚂蚁,也会莫名其妙的把闹钟拆的七零八落。因特网满足了我们无穷无尽的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只消轻轻移动鼠标,我们就能触摸到全世界!这种感觉是过去的大帝或国王也不曾有过的。今天的因特网已把世界紧紧地联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只要坐在家里用鼠标点几下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世界各地游走,跟任何人交流、互动。这使我想起了近年来随处可见地一句话“二十一世纪新的人类——网络一代”。当然,今天玩电脑的孩子将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主人这是勿庸置疑的,他们在处长成的时期就要直面非常复杂的情形、环境和选择。这无疑塑造了他们沉稳、沉着和自信的性格。网络将改变世界和人们的生活,这也是不用怀疑的。我们更不能复略这样一个事实: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将分裂成为:网络一代和非网络一代。
我常常想:网络是虚幻的,这一点我们都会认同。可是当它越来越多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情绪和感情的时候,我们仅仅能用“虚幻”来理解吗?
每天打开电脑,我会去固定的一个聊天室,会跟一些人分享我的喜怒哀乐,我觉得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真实,当我为了一句话、一件事而欢喜、忧伤;为了某一个素为谋面甚至不知道姓名的人牵肠挂肚;为了几天见不到一个朋友而焦虑不安的时候,我无法否认那种情绪和感情的真实性,那不是关掉电脑就会消失的东西!有人问说:网络本就是虚幻的,大家都是一样,你可以对别人那样为什么就不能对我那样。这就是一种真实!我们不会对所有的人都一样关心、爱护,不会对所有的人说同样的话,因为感情的积累不一样,会有多有少,也就有亲有疏。我们也不能去质疑别人的这种真实,因为情绪和感情本就是不可捉摸、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过多的埋怨一些人和一些事,也没有必要过多的为一些情绪和感情的出现而烦恼、气愤。我觉得当我们学会从网络获取我们所需要的同时也要学会付出。
十万年前住在洞穴里的祖先,他们在教给孩子如何利用火的同时,肯定也会告诉孩子务必不要玩火,不要引火烧身!(未完待续)-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