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印象武隆征文:断崖飞船上千年的绝唱
作者:梦桐疏影 文章来源:武隆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24 12:43:49

  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蔡其矫《川江号子》

  深夜。巴蜀大山,冷雨,泥泞,极静,一声川江号子猛然响起,峭壁之间,回荡不已……我渺小如一小丛灌木,只是随着号音颤抖,不敢言语。大型实景演出《印象•武隆》总导演王潮歌曾如是表述自己的感受。待我亲临观看后,那一声声来自断崖飞船上雄浑高亢的绝唱,如同千山飞来,将我撞成严重的内伤。我的情感亦如江水滔滔,奔腾不息。千多公里的蜿蜒河道,惊心动魄的千年历史,随着纤夫的怒吼滚滚而来……

  1

  杀鸡祭神,在家人的祈祷和担忧中,纤夫们终于走向河道,走向悬崖。“脚蹬石头手扒沙,风里雨里走天涯。”他们的生命从山川峡谷而来,从激流险滩而来,从晨雾暮霭而来,从狂风暴雨而来。这一路写满流离与伤痛,亦写满危险和灾难。死亡无处不在。这一步迈过去了,下一步不知踩在哪里。在一步步的艰难跋涉里,肩上的绳索穿越时光的刀刃,一刀一刀刻进历史深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硬的石头,留下了纤绳磨砺出的一道道深深纤痕。瘦削的脊梁拉出希望和明天,也拉出太平和幸福。

  漫长艰辛又枯燥无味的日子,他们用灵魂里的怒火和吼声吓退死神,走出刚强,走出坚韧。号子是一种释放,一种调剂;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

  2

  是他们,贴着时代最低处活着,灌木一样。疼痛,坚强。卑微,又高贵。是他们,巴曼子将军的后裔,身上秉承了忠厚质朴和凛然大义,同时也秉承了炽热的爱国之心。是他们,见证了历史,也缔造了历史。

  三国刘备,率60万大军顺江而去攻打东吴。一路上,悲愤如山。坐于舷边的他,看恶浪滔滔,听号声震震,内心燃烧着昂扬斗志。可没想到这一去,却是遭遇大败。溯流而归时,英雄黯然落寞。耳畔又一次响起熟悉的川江号子。雨打人生,蜀国子民让他心痛如绞。终于,病卧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川江号子成了他最后的慰藉。

  南宋,嘉陵江边钓鱼城,一声一声号角,撕裂着大漠雄主蒙哥最后的坚强,他终究没抵得过巴国人民的枪炮,命丧于此。从而改写了南宋历史后半部,也改写了世界历史。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战火一次次烧至江边,烧着纤夫的眉毛和衣角,他们总是用自己的骨头承担起家仇国恨,承载起一个民族的重量。

  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量物资必须通过川江送达重庆。在卢作孚的组织下,成千上万身无长物的纤夫们开始了长江航运史上前所未有的意志与力量的竟拼。寒风凛冽中,赤身裸体的他们齐心协力,拖着木船匍匐前行。头顶是日机狂轰乱炸,脚下是轮船沉没,水手伤亡。“一声吼啊,天地抖啊!一生吼啊,船飞流啊!”就这样,他们冒着横飞的弹片,密布的硝烟,拼一腔热血,化声声号角,引动川江水面千船竞渡,昼夜不分。他们用一根绳子连起来共和国的命脉,拖动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平时需要一年的运转,在他们的拼命下,40天之内,全部转运完毕。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这次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华民族也许会是另一种命运。

  1941年,日本又一次逼至宜昌。石牌保卫战中,年轻的统帅胡琏将军,对江祭天萌誓:“鬼伏神饮,决心至坚,誓死不渝!”国军连日血战,以少胜多,让日寇在一声声震天撼地的号子前望而却步,灭我中华的美梦彻底灰飞烟灭。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那一声声裂人心扉的号子,“积一生力量,将生活,爱,国家和民族,历史拉得哗哗响”,今天,我们依旧听得如此真切。

  3

  纤夫们拖着纤绳,越走越远。

  他们走远了,号子还在山河间回荡。

  长鸣的汽笛,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老船夫站在江边,看流光溢彩的机动船只和漂亮的豪华游轮从远处驰来,霞光中千帆竞渡,内心涌动着川江的波涛。

  他们一下子老了。喉咙在岁月里慢慢生锈。偶尔喊两嗓子,咕隆一声,倒底还是失语,再也发不出一声细微的感叹。

  川江,依旧是川江。纤夫,不再是纤夫。他们的声音被装进一个小匣子。2006,川江号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川江,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川江号子,注定是历史的绝唱。站在岸边,当我们回头眺望千年历史,悲壮和苍凉,困难和孤寂,从狭窄的峡谷如暮霭慢慢消散。

  留一股浪涛,一种声音。留一股力量,一种精魂。留一个五千年不灭的梦。那号音从历史的喉咙一次次喊响,穿越民族旷阔的心灵,定会撑起神州大地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河流的坚强脊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