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重游陶然亭
重游陶然亭
作者:雪中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11 9:23:26
    四年前的五月,正当樱花烂漫的时候,我第一次去了陶然亭,那个令我神往了十年之久的地方。
    四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重游陶然亭的时候,是在北京冬天的一个寒冷的中午。和友人匆匆忙忙坐车到陶然亭的时候,太阳正在向西走去。买票进入园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宁静和冬日的祥和。
    游园的人不多,大多数是孩子们在水上公园滑冰,三三两两的游人中,老年人较多。我们沿着右侧的石级,一步步地向前走去。
    陶然亭虽然为亭,实际上却并非亭,而是一座与一般房舍并无大差别的敞轩,据镶嵌在南墙江皋的《陶然亭记》明确记载。陶然亭在康熙三十三年,甲戍(1694)至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间,经历了一个从初建到改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初建为亭,改建为轩,至于名称则一仍其旧,保留了陶然亭的名字。
    现在的建筑是1978年重修的,为创造出园林气氛,故敞轩与游廊采用了原来所没有的苏式彩绘。亭内迎门额上悬挂“陶然”匾额,署:康熙乙亥仲夏,汉阳江藻题并书。门柱联“似闻陶令开三经,来与弥陀共一龛”此系林则徐为陶然亭撰书之旧联,现已无存,由当代书法家黄苗子重书。亭东向“陶然亭”匾额为国画大师齐白石所题。陶然亭公园由东、西、南三个湖和七座小山组成。园内著名的陶然亭是清康熙年间修建的三间敞亭,历来为文人墨客登高赏月,吟诗作赋的场所,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公园因亭而得名。园内的华夏名亭区荟萃南北30余座名亭景观于一堂,成为人们观赏各具特色名亭的最佳去处。园中现存有一座湖水环抱的元代古庙慈悲庵。“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总理等革命先驱曾在此从事过革命活动。
    可见,陶然亭是一个早期革命家活动的地方。然而,我此次来和第一次来的目的是一样的,看合葬在此地的高君宇和石评梅的墓。
    高君宇和石评梅是本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和作家。他们的高风亮节,纯情俊逸,使他们共同走过了一段执着追求的路。他们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是千载难逢、万年少有的金坚玉洁的生死恋情,是他们用生命谱成的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高君宇和石评梅的爱情虽然像闪电、像慧星般迅逝,但它永远放射着凄艳动人、璀璨夺目的美丽光芒。
    当我和友人沿着蜿蜒的公园小路,走到慈悲庵的时候,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来到高君宇和石评梅的石碑前,终于看到了他们安祥地长眠在这里。宁静的敞轩,默默地耸立地冬日寒冷的风中。我朦胧的双眼仿佛又看到石评梅那清秀的身影,在冬雪飘飘的早晨,来看她的长兄、情人-----高君宇。她那纤细的心,沉浸在泪水的心海中,一遍遍地呼唤着在另一个世界中她所爱的人。她在高君宇死后的每一个星期天,风雨无阻,都会来到他的墓前,凭吊他的英灵,向他叙说思念的悠悠,来追忆她在生前没有接受的这份真挚的爱情。那个时候,陶然亭还是一片荒凉的古庵,没有现在政府修建的这么好。三年后的红叶红遍西山的时候,她也随着他来到了陶然亭,长眠在此,再也不用每周来看她的宇哥,而是天天相伴了。在生前没有实现的爱情,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一定会倍加珍惜,会幸福地相守。他们的灵魂,永远在陶然亭的上空飘荡,就像他们曾经携手漫步陶然亭一样。这个凄美的故事,使上大学时的我激动了许久,发誓到了北京,首先要去陶然亭。多年的岁月已经过去,可这份心情依然犹存于心间。
    友人问我,为什么总想陶然亭?
    我对他笑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我想他会明白,我为什么这么喜欢陶然亭,为什么在这个冬日匆忙的时间里,我来到了陶然亭。
    当我们站在南屏晚眺亭上,再次放眼看陶然亭慈悲庵的时候,夕阳已经散发出橙黄色的光芒,给陶然亭罩上了一片色彩朦胧的梦境。慈悲庵还是那么肃静、素美。安息在它身边的高君宇和石评梅,是否会看到一个孤清的女子,正在热切地注视着他们呢?
    走出陶然亭已经四点,友人因为赶车,我只好匆匆停足于片刻这一生喜爱的地方。
    坐在回去的车上,谁也没有说话。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想着过去、现在、将来。谁能说清楚明天会是什么?只有陶然亭上空那对英魂,是永恒的象征,还有什么是现在恒定的呢?
    夜,一点点地吞噬着这座城市,我也是这座城市中一个匆匆的过客。惟有今天的分分秒秒留在了记忆的深处,像一株暗放的梅香,陪伴在我的左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