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孝顺的儿女,幸福的父母
孝顺的儿女,幸福的父母
作者:雪中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4/25 9:48:33
老郑寄来的由他们姊妹四人合著的书《老爸,陪你最后一程》,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是一部感人泪下的好书。我每次读的时候,都是泪流满面。这不是什么名著,仅仅是四个儿女为怀念父亲,记录下他们姊妹四人在父亲诊断出肺癌晚期住院治疗半年多期间,日常的护理和陪伴的心路历程。
认识老郑,是在8年前的敏思博客上,他已退休,居住在深圳市。他在家排行老三,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他叫郑运新,老郑是敏思上朋友对他的称呼,让我也这样称呼他。2011年,老郑的《前尘如风》上下册在香港出版,寄给我两册。认真读完,才知道老郑是一个阅历丰富,学识广博,善良正直,热心帮助人,性格率真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确实是表里如一之人。
春节后,接到老郑短信,告诉我在他姐姐主持下,为纪念父亲逝世一周年,合编的《老爸,陪你最后一程》书快出版了,届时寄我一本。并发来了书的简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在姐姐的主持带领下,终于完成了怀念父亲的心血之作《老爸,陪你最后一程》,该书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销售。书中涉及的都是眼下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年的健康困惑;近年癌症的井喷;目前的医疗现状;癌症治疗中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最缺乏的临终关怀和对生死的哲学思考。此外,穿插了一些父亲的生平和抗日战争中的战火经历,以及第三代儿孙对老一辈的感情等等。记述真实感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四月初,书收到。书的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纪念父亲郑广智逝世一周年,并将此书献给我们亲爱的母亲郑恩。在另一页有这样一段话:历时半年,我们姐妹兄弟四人,像接力赛那样,从各地轮流回家陪护肺癌晚期的老爸。我们近距离地经历了一次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无奈。对亲情、相濡以沬、关爱和牵挂这些人间最宝贵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最后的结果并不重要,每个人都清楚,死之将夺走生命。重要的是,在那一刻有亲人陪伴。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大姐郑建新写的一篇《清明节缅怀》,读完我已泪水四溢。作为长女,从父亲确诊肺癌晚期住院开始,半年的时间里,姐姐是家的支柱。她的辛苦,她的泪水,她的无奈,以及她的坚强,深深感动着我。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91岁父亲的眼里,她依然是孩子。数九寒天的呼市,每天步行去为父亲送饭,鼓励父亲坚持锻炼,为了父亲吃上喜爱的油条,天不亮就去排队等候,带着扭伤的脚,坚持不懈地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家里是八十多岁患腿病的母亲,最令我难忘的是除夕夜,在医院安排好父母,自己独自回到家,包了十几饺子,一个人过的除夕夜。此情此景,现在想象,还是泪水泉涌。
同为长女,我完全能理解姐姐的心情,面对深受的父亲,伤痛的泪水只有独自流淌。记得五年前,父亲也查出了肺癌,初诊已晚期,最多能活3个月。听到医生的答案,当时我的脑中一片空白,瞬间泪如雨下,真正是五雷轰顶。哭过后,还要面对父亲,告诉他没什么大事,还需要进一步检查。那半年的日子,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期限的可怕。幸运的是父亲的病情在进一步的排除下,最后诊断是良性的结核包块,虚惊了一场,父亲安然地度过了那个生死坎。姐姐说,与你最亲近的人永远告别是无法避免的时刻,无论你是那个将要离去的人,还是你面对的是那个将要离你而去的人。这是现实,也是我们人类无法抗拒的事实。
那么,面对年迈的父母,做儿女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呢?是孝敬、孝顺,让老人安度晚年,让“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变成“久病床前有孝子”。《老爸,陪你最后一程》,是郑老先生的四个儿女记录他们半年多来轮流陪伴父亲的真实写照,也是值得天下的儿女们好好读的一本好书。四个子女,多数已是年过半百之人,他们对父亲,是身心俱到,尽心尽力。无论是年长的姐姐,还是远在美国的哥哥,还有细心周到的老郑,年龄最小的妹妹,他们把对父亲的爱,融入到了一日里的24小时之中。为父亲理发、剪指甲、泡脚、找偏方,帮助父亲锻炼,无微不至地伺候着父亲。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沉浸着他们对父亲深深的爱和不舍。
父亲最终没有战胜病魔,离开了深爱他的老伴和四个年过半百的儿女,四个孝顺的儿女,没能用他们的爱挽留住亲爱的父亲。父亲离开了亲人,儿女没了父亲。此时,正是呼市天寒地冻的数九天。“半年多的时间,没有间断。我们陪护着老爸走完了他生命最后的历程。”四个儿女的心是安慰的,是温暖的。
在电视或现实里经常看到儿女为了争夺家产和父母吵得不可开交,也有为了遗产子女之间对簿公堂。老郑的父亲,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高级领导干部,从书中可知,郑老一生勤俭节约,和老伴俩人资助了许多家乡穷困的学生,为家乡的文化建设捐献了许多个人的资金,而他们的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郑老的座右铭是:勤俭持家,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他用一生践行了这个誓言。退休后,种菜种树,自食其果,享受着其乐融融的亲情之爱。在郑老住院半年多的时间里,子女每天去医院陪护父亲,不是挤公交车,就是打出租车,老伴去医院看望,也要坐出租车去。由此让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人的低调,教育家人的严格,不用公车,不打扰组织,追悼会从简,做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形象,这样的老人,老革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老郑母亲在《广智,永别!》一文中写到,“回想你75年的革命生涯,在党的培养下,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你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家子弟,成为党的领导干部,被评为经济学研究员,并完成多部专著,受到好评和各种奖励。我为你的成就感到自豪,为这样的人生伴侣感到幸福。”平实的文字,无限的崇敬,深深的怀念,道出了一个相濡以沬、贤惠温和妻子的心声。老郑姊妹,在这样的父母心传身教的家庭中长大,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受到了父母的影响,才有了这部感人的生活经典。
中国人是孝为先。我们的父母,一生为了孩子,无怨无悔地辛苦奋斗,拉扯孩子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享受人生中的天伦之乐,是每个父母的最终心愿。无论父母健康还是病后卧床,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孝敬父母,一定要做好,做在先,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时候。
常回家看看,即使能住一天,也要争取机会,不要让父母等待太久。家庭的和谐和温暖,要亲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儿女尽心尽力了,父母在离开人世的时候才会是笑着上天堂的。父母无憾,儿女无悔。
老郑姊妹合著的这本书,从一个普通家庭里,我看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看到了父母在儿女心中的榜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都是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读完这部书,反思我的人生,哪些需要改进,哪些需要付之于行动,在脑海中一一闪现了出来。父母最终是要先离别我们而去,我们能做的,就是让父母安度好晚年,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不要孤独,为此,我们要多关爱年迈的父母。
感谢老郑,给我送来了这本丰富的意味深长的礼物,我会铭记于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