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人间天堂
作者:雪中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20 21:00:00
凡经周折,朋友终于在广州买到了这本想往已久的老书《消失的地平线》。

    当我今天坐在冬日午后的桌前,看着桌上放着那本精美的插图典藏之书时,还是不能平静读它时的激动。

    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被贯为是寻找世外桃源的名著。作者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把那些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残的欧洲国家还没有彻底恢复过来,又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潜在威胁的欧洲人和正在遭受经济崩溃之苦的美国人则从这部小说中看到了希望和幸福。同时,西班牙内战已经明显表明了纳粹主义的野心,当时的世界处在邪恶威胁中,人们没有理由不神往香格里拉。于是,作者抓住了这个历史背景,写出了这本畅销世界的作品。

    香格里拉作为人间的天堂吸引了人类的向往之情。云遮雾绕的深山峡谷,富庶的土地,平静的生活,没有恐惧和忧虑,永远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净土。作者在小说中大量用佛教来演染故事的进展。在佛教中,极乐世界是作为最高理想来追求的,他们把它比作净土。净土是指菩萨修成的清静之地,为佛陀居住之地。净土对应着俗世的秽国,充满烦恼和污秽。作者在构思香格里拉时,运用了净土与秽国这对相对的概念,力图将香格里拉提纯到净土境界,试图让西方理性和最高佛法相互融洽而达成完美结合。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分别是康威。他对应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代表被战争摧毁过的人类精英,他身上有难以愈合的战争创伤。他是理性的思索者,是典型的英国人,他傲气、深邃。作者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香格里拉,使香格里拉呈现本来面目,一切都是客观的,没有感情波动造成的不确定因素。他代表了人类的理性和善良。玛里逊,在香格里拉的世界里,他是恶的化身。代表贪婪的物质占有欲,他意味着人类都将因为恶的诱惑而失去乐园。卜琳可萝,她对应的历史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西方文明之后基督教所作的垂死努力。同时,她也意味着西方女性解放的产物。她矜持、聪明、具有吃苦的勇气,然而,她内心的力量却是弱小无力的,面对香格里拉具有磁性的宽阔魅力,她最终皈依了香格里拉。她留下来是为了传教,香格里拉有足够的宽容心接纳她的偏执宗教观。巴那德,他对应的是美国股市大崩溃后的萧条时期。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巨大破产者的思想。他在美国诈骗了数亿美元,被多个国家通缉追捕。最终皈依香格里拉。表明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作用也适用于香格里拉。作者以此说明香格里拉是一个具有人性的理想世界。香格里拉有足够的信心化解一切恶习。
    寻找香格里拉的王国,是当时欧洲人的希望,就像发现中国的世外桃源一样,令他们狂热、想往。香格里拉的美好,不仅仅从它的地理环境来说,还从它先进的设施,高雅脱俗的氛围,人人充满学识,丰富渊博的知识体系。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尊敬、优雅的品味等等,无不在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香格里拉和古代陶渊明写的《世外桃源记》相比,香格里拉是高度社会性的。这里有一位智力超群,深谙统治之道,地位最高的喇嘛。他以适度、宽容、仁慈、人性为治世之道,将香格里拉治理得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他们有足够的岁月来从事自己喜爱的但却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研究工作。香格里拉最大的痛苦是必须计较时间的价值,这注定他们不能像桃花源人那样超脱。
    书中的主人公康威,他的眼睛象征智慧和理智,他是人类精英的代表。他喜爱香格里拉,他安于香格里拉的生活。在这里,一切都如卡拉卡尔雪峰一样圣洁、美丽、宁静。祥和的佛光,普照着香格里拉,优美舒适的住宅,滋润着他的灵气。当这一切都要成为他拥有时,他却失去了香格里拉,永远消失在地平线之上。

    这,没有遗憾。因为,香格里拉,是人们想往的乐园,但当世俗的人性深深浸入到你的世界里时,一切都改变了模样。因为他爱罗珍公主,为了她,他离开了香格里拉。

    这就像一场美梦,在人们的脑海中久久回荡。香格里拉的仙境,是人们想往的一片净土,是人类文明发达的一种表现。如果世俗的偏见,战争的恐怖,统治着人类生存的世界时,香格里拉永远只是一个梦境,而不会成为一个现实中的乐园。

    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大地。宁静的天地之间,仿佛是香格里拉美丽、祥和的世界,静静地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的,久久地挥不去。令我想往,令我喜悦,令我痛苦,令我留连忘返......。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