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也谈教育公平
- 作者:燕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5 0:04:08
- 读报看到教育部下大气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说是“为了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公平,将对农村家庭贫困学生实行‘两负一补,’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建立国家级的助学体系,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读毕一点欣喜之意都没有,感到一种悲哀。众所周知,建国奔六十了,作为国民素质提高重要的手段和渠道,应该成熟完臻,教育成为国民受教育,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的公益事业,国家早在一九八六年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早在七十年代就提出普级高中教育,怎么突然提出教育公平问题?我们这五十六年干什么去了?
教育部官员是看到了高校的贫困学生无以为继,学业不能坚持,不得已出作的一种无奈被迫,是基本执政的基础考虑的,在于平抑愤怒和怨气,是对现有的教育体制的一种补救,教育不是不公的问题,而是体制上的两极分化,由来已久,近几年在“教育产业化”大旗下,愈来愈脱离群众,成为少数贵族的奢侈品。不仅在高校,中小学也是如此,尽管有关部门推行“阳光工程,”依然挡不住利益的诱惑,教育成为不冒烟的暴利工业,是不争的事实。
建国后的教育体制一直在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着。十七年教育虽有弊端,却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有用的人才,今天的中国国力、科技就是这批人支撑着。“十年动乱”期间,强调教育学制缩短,既要学工,又要学农,还要学军,凭一双老茧就能上大学,倒是解决了工农子弟读书受教育的问题,教育质量却下降得让人啼笑皆非。恢复高考后,学生惟一的目的就是考大学,高考让成千上万的学子挤在同一独木桥上,学校教育的目标一切围绕着高考,家庭更是以高考为最高目标,各种以升学赚钱为目的培优班、补习班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可存在即合理,市场有此需求,禁是禁不住的,公开不让办,私下里办还可以免税。除了高考外,还有中考、小考,可怜芸芸学子,从进学堂的第一天起,就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抱着书本,卷入毫无乐趣的被迫学习之中,童年的乐趣荡然无存,孩子们的回忆只有老师急盼的目光、考后的成绩单,过早地卷入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幼小的心灵麻木了,稚气的眼睛挂上了厚厚的“瓶底,”笔者小时候玩的游戏,对今天的孩子来说,犹如外星人出现一般吃惊。社会在进步,思想在发展,惟有教育仍死守“八股求仕”的历史死胡同让人深思,东方人固有的教育体系,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需要彻底地改变。教育不仅是教育书育人,而是国家人才的初级贮备,是知识分子管理、治理天下的最初意识形成,是开明的教育还是禁锢的教育,对人才的获得至关重要。在提出教育产业化后,有人实施办起了贵族学校,专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善一批贵族”学生,只要你有钱,就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教育,那怕你的孩子天先弱智,也能占据最大教育资源;你没有钱,即使你的孩子是天才,也无缘跨进学校大门,去上当地的希望小学吧,扫盲就行了,试想,贵族学生对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帮助?无非就是造就一批新的寄生虫。教育在那些先富起来的人眼里,不再是学习,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某些专家和教育家眼里,是不冒烟的工业,掠夺的暴利比毒品销售利]润还要可观。而平民子弟因为越来越高的门槛而挡住了求学之路,许多家庭为此一搏,不得不返贫,四处借债,“教育苛政猛于虎。”
教育资源是公共的,谁都有权力获取正常的受教育权,这是人权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宪法规定,孩子到了就学年龄必须就近上学天经地义,有偿教育和教育产业化无视中国的实际,只为少数既得利益者服务,必然导致教育上的两极分化,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让大部分孩子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这就是不公。重点中学几乎全部改制,其教育档次质量非一般普通中学可比,要想进去,就得交一笔不菲的赞助费,交不起,你的孩子就只能读三类、四类学校,这种学校鲜有学生能考取重点高中,不能上重点高中,就与大学无缘,即使今后读成人大学,仍然不能应聘到社会高层职务,只能成为社会低收入者,沦为下层阶级。这还是在九年义务教育范围之内,高中教育更是如此。这种教育体制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打下了伏笔,为腐败提供了温床,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使老百姓怨声载道,不利于国家民族的兴旺。
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制度,实际上远比有偿教育更加触目惊心,学校每年开学前,由于政府的督查,不敢随便滥收,书抄费、杂费按报纸上公布的执行。开学后不到一星期,各种费用陆续“出台,”什么校服费、考试费、测验费、班务费、托管费、资料费、水电费、绿化费、茶水费、体检费、军训费、自习费、辅导费、卫生费等等,五花八门,化整为零,老师在课堂上一布置,孩子回家就得找家长要。以一次普通的小测验为例,学班上组织一次考试,需印考卷50份,80克打印纸20元一令,足500张,打字、油印费用为6元,充其量30元就足够,可学校一般收学生1元至5元不等,如果每人收3元,就是150元,有120元流入了学校或教师的小金库,成为合法收入,改善学校环境,提高教师福利的基金。如果学校是有偿或私营的,无话可说,这些利润是他们的工资、奖金。问题是学校是公益的,纳税人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已经支付了学校的一切经费,包括教师的工资、福利费用,测验这种费用本在学校教学经费预算以内,再变本加厉,转交到学生的家长头上,这公正吗?学校到了一张纸都不肯出的地步,还有义务教育的味吗?
有偿教育是把国家的教育资源变成学校或有关部门赚取暴利的借口,而且理由光面堂皇,振振有词。在招收录取学生上,更是演出了腐败的好戏,报纸上披露某大学收费黑幕就是实证。 “教育大门朝南开,有人无钱莫进来,”有违于社会主义教育的初衷,教育不是公平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现有的体制下,教育部的几项措施,只能是海上航行的船漏水,贴上“创可贴”顶不了用,会被腐败分子利用,成为新的腐败增长点。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