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斜晖脉脉水悠悠
作者:书生论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28 2:49:40
斜晖脉脉水悠悠   文 / 书生论剑

——温庭筠和他的词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                                                             ——《梦江南》

一
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少敏悟,工为辞章,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才思敏捷,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人称“温八叉”。然放浪不羁,恃才傲物,讥讽权贵,取憎于时,尤为宰相令孤绹所不容,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因此累年不第。宣宗大中十三年(859),为随县尉,后改方城尉,终国子助教。坎坷一生,流落而死。
注:又有考曰温庭筠卒于866年。

二
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动好学,苦心砚席。少年时代,即以善思敏悟。才华横溢而称著乡里。除了善鼓琴吹笛外,温尤长于诗词。“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韵,一吟而已”(王定保《唐摭言》),故场中号为温八吟,另据《北梦琐言》“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又被称为“温八叉”。

温庭筠虽然少时即有满腹才华,但在科举上却十分落魄。温庭给开成四年(839年)年将40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雩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到55岁那年,温庭筠又去应试。在这之前曾几次应试,每次都名落孙山。这次应试,是大中九年(855年),沈询主春闱,温庭筠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搅扰场屋的原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搅扰场屋。于是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56岁起直至其落魄而死便不再涉足科场之事了。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随州随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后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56岁。在襄阳,温庭筠与皮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呆了几年时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61岁了,62岁那年冬回又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减、令狐高等蒲饮狎昵。咸通六年(865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却也因此而得罪权贵。当朝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经此一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最终抑郁而死。

在仕途上,温庭筠历尽坎坷,这与他傲视权贵不无关系。唐直宗大中三年,温庭筠以善于诗词,被当朝宰相令狐绹选用为考功郎中,进入相国的书馆工作。传说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孤绹看到温庭筠填的一首《菩萨蛮》词很好,就假冒自己的名字把它进献给唐直宗,并再三嘱咐温庭筠为其保密。但是,温庭筠非常鄙夷令孤绹的这种行为,很快便把此事宜捅出去,弄得堂堂相国尴尬异常,大失体面。
又一次,宣宗赋诗,上句用了“金步摇”,但对句一时怎么也想不出来,遂令温庭筠来对。温庭筠立即以“玉条脱”应对,宣宗听罢非常满意。当时在旁的令狐相国不知温庭筠所对词语的出处,温庭筠便告诉他典出《南华经》,井很不客气地指出:“《南华经》是一部极普通的书,并非什么生僻著作,相国在公事之余,应读一点古籍才是”。他的这一番语带教训的批评,使令狐绹出乖露丑,又曾经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无学。令狐绹遂把他忌恨在心,最终以“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的藉口给打发出京城。

《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然温庭筠虽遭当时权贵排挤压制,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他才华四溢,最终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和词人。

三

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致力于填词的人,今存词有七十余首。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开始发展壮大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
对温庭筠的词,历来褒贬不一。这主要是看问题的角度导致的。温庭筠诗词,在境界和格调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造诣甚深,开创了花间词派这在词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词派。
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韦庄齐名。不过他的诗作,无论思想境界,表述内容,还是艺术成就,都远不能和李商隐相提并论。至于他的词,尽管存在着题材狭窄,用词轻艳的不足,但在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含蓄,声律的和谐等方面,都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
历史上对温庭筠正面的评价很多。
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
陈廷焯(清)《白雨斋词话足本》卷一有:“飞卿词全祖《离骚》,所以独绝千古。《菩萨蛮》、《更漏子》诸阕,已臻绝诣,后人无能为继”,又“飞卿短古,深得屈子之妙;词亦从《楚骚》中来,所以独绝千古,难乎为继”,“千古得骚之妙者,为陈王之诗、飞卿之词,为能得其神,而不袭其貌”,“飞卿词,大半托词帷房,极其婉雅,而规模自觉宏远”;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飞卿词绮语撩人,开五代风气”,“唐代词人,自以飞卿为冠。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阙,自是高调,未臻无上妙谛”;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
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温庭筠词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
沈祥龙《论词随笔》:“唐人词,风气初开,已分二派:太白一派,传为东坡,诸家以气格胜,于诗近西江;飞卿一派,传为屯田,诸家以才华胜,于诗近西昆。后虽迭变,总不越此二者”;
吴梅《词学通论》云:“唐至温飞卿,始专力于词,其词全祖风骚,不仅在瑰丽见长”、“飞卿之词,极长短错落之致矣。而出辞都雅,尤有怨悱不乱之遗意。论词者必以温氏为大宗,而为万世不祧之俎豆也”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评论多是从用语方面来说的,当然也有少数评到温庭筠的思想,盖因其词表达了怀才不遇一类诗人的那种落寞情怀。

与之相对的则是一些人对温庭筠词中所反映的思想评价不高。温词题材比较狭窄,多以妇女生活为题材,大多是写宫女的宫怨、少妇的闺丑、思妇的青丝、歌伎的生活等等。如刘熙载所说“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艺概•词曲概》)。再如王国维《人间词话》:“‘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又“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附录中云“温韦之精绝,所以不如中正者,意境有深浅也”,对温词的境界给了一个较为恰当的评定。温庭筠词风如此,与其品行及生活经历不无关系。温词虽然也有清新自然和境界开阔的作品,但总体上看香软秾艳、细腻绵密、委婉含蓄是其基本的艺术风格。
正如历来对温之品行毁誉参半一样,对其词的评价也是需要分开来看的。

四

温词的一大特点是其词辞藻华丽,色彩鲜明,善于写景状物,善于描摹人物的容貌、服饰、情态,并以此来表现或暗示人物的心境、情思,很少直接抒情。如其《菩萨蛮》中“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一句,他标举了精美的名物,像“水晶帘”、“玻璃枕”、“鸳鸯锦”,而且给人一种参差错落的美感。再如“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菩萨蛮》)一句,几种自然景物的罗列即勾勒出全词的背景环境,使人在一开始就融入到那种淡雅的境地中去。温词华丽的词句能够给人以无尽的联想,如“暖香惹梦鸳鸯锦”短短七字中“暖”蕴涵了温馨温暖的直观感受,“香”则将芬芳妩媚的气息传达给读者,“惹”字更显出楚楚动人的纤柔缠绵,“梦”是诗词中最能够引起读者联想的事物,配以鸳鸯锦使得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即被引到暖香之中所牵惹出的梦境。诚如王国维语“‘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人间词话》)。
当然温词中不仅仅是绮丽,其在凄清方面的叙述也深含功力。如题首所引《梦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顿时即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副幽幽的画面,玉人倚栏远望,一次次的失望,却又一次次的期待着从楼下经过的船中有自己的意中人出现。再如“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等句子,都是同样的例子。温词善于在短小的篇幅内,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含蓄地表现出人物的心思。这大约也是“飞卿之词,深美闳约”的所在吧。

读温词往往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与温词中擅长使用突然的跳转也有很大关系。如“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前两句重在写暖写精致,后两句则突转凄凉和朦胧,对比十分鲜明。而且前两句在室内,后两句则转至室外,其间并无明显的脉络可寻。三四句这么一宕,成为千古名句。温词也正是因为这使用这不着痕迹的跳转,在短小的篇幅中留下了很大的空白,给读者留足了想象的空间。再如“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一二句正粗笔勾勒梦境中之事物,杏花绿杨无不蕴涵着离别的情绪,却又在三四句转到室内灯下人物自梦境中醒来,中间不假一笔,却将失落的情怀在这空白中展露无疑,大有无声胜有声的味道。

温词也常常运用比兴、象征、暗示、烘托等手法,使艺术表现更加曲婉含蓄。其词工于词律,讲究平仄,声律和谐,富于音乐的美感。这也是他的诗词能够广为流传并被反复吟唱的主要原因。温词并不注重对名物的精致刻画,相反他更喜欢使用一些较为模糊的词语,而恰是通过这些词语表现出了人物朦胧无奈忧伤的心绪。比如“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两句的感发无须理性的解释,就可以给人以无尽的联想。这在于上下两句巧妙的举出了两组形象的对比。江上、细柳、飞雁、残月,景物的对比渗透中就将人物那种略有忧伤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柳”和“雁”的两个富有象征暗示的事物,就可以给人许多联想。“柳”常使人联想到离别,如李白《忆秦娥》词中“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是古诗词中常用来暗指离别的一个物象,而“柳如烟”更是将朦胧的境界与细微的情感相互交融起来,因此,“江上柳如烟”一句便浸透了离别的情意。“雁”是古诗词中多用来代指书信的物象,如李清照《一剪梅》词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即是同样的道理。在温词里将雁进一步深化,表现了思念远人的情思。“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两句,末尾又都用了两个一先的韵字,声音低缓,有一种很轻倩而凄清的感觉,与上句“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形成错落的乐感。这也是温庭筠对于词创作的一个巨大贡献。相传从敦煌词里的十五首《菩萨蛮》看,题材相当广泛,可是在温庭筠以后,晚唐五代词人填这个调子的词风格上就一脉相传,离不了红香翠软那一套,可见温的巨大影响。

五

《菩萨蛮•水精帘里》
水精帘里颇黎[1]枕,暖香[2]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3],人胜参差剪[4]。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1]颇黎,又有书录为玻璃。
[2]暖香,燃着的炉香。
[3]藕丝,藕花(荷花)色的丝。秋色,藕花秋来减退的颜色。浅,淡。
[4]人胜,剪彩作人形用以插于鬓边的饰物。参差,本为不平之状,此指人胜剪的大小形状各异。

此词上面已经多次提到。其中“惹”字后有田艺蘅《留晴日札》卷四中曰:诗中用“惹”字,有有情之“惹”,有无情之“惹”。隋炀帝“被惹香黛残”,贾至“衣冠身惹御炉香”,古辞“至今衣袖惹天香”,温庭筠“暖香惹梦鸳鸯锦”,孙光宪“眉黛惹春愁”,皆有情之“惹”也。王维“杨花惹暮春”,李贺“古竹老梢惹碧云”,皆无情之“惹”也。由此略略可见温之此词中惹字写出一片景致。
其“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一句更是深得多人赞誉。吴衡照曰:作小令不似此着色取致,便觉寡味(《莲子居词话》)。又陈廷焯:杨柳岸晓风残月,从此脱胎(《云韶集》卷一),即是说柳永传为名句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从温的这两句中脱化而来。正如上面所言,这两句用语平常,却自有一番风味。

《菩萨蛮•小山重叠》
小山重叠金明灭[1],鬓云欲度香腮雪[2]。懒起画蛾眉,弄妆[3]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4]。
注:[1]小山,床榻屏风上的画景。明灭,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2]鬓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香腮雪,面颊之腻白。
[3]弄妆,反复梳妆打扮。
[4]金鹧鸪,衣上金线绣的一双双金鹧鸪,暗示出人物孤独寂寞的心情。

这首词代表了温庭筠的艺术风格:细密含蓄。全词前两句写醒来之状,头发凌乱。三四句写梳妆的过程,“懒”、“迟”二字初显人物心情。五六句写梳妆完毕后对镜自赏,是一个色彩鲜明的小镜头,它不仅衬托出人物的如花美貌,也暗示她的命薄如花。最后两句写穿衣之后,看到衣服上的“双双金鹧鸪”,此时寓意全出,达到高峰。落寞孤独的人物已然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人物心底的离愁别恨也深入读者内心。
在这首词中,温未描写离愁别恨,而是将这种情绪蕴在每个景物之中。这是温的一大特色,通过一草一木来写情思。全文八句,层层深入,句句逼心,欲露不显,反复缠绵,意在笔先,情在言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另一方面,他通篇描写艳丽的女子,用以浓重的色彩,却反衬凄清的心情,对比强烈,令人难忘。
菩萨蛮这个词牌,凡温庭筠所写十四首皆类此,再如下面这首。

《菩萨蛮·杏花含露》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1],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2]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3],镜中蝉鬓轻。
注:[1]胧明,月色朦胧。
[2]褰,提,拉。
[3]关情,情思牵系。

陈廷焯评曰:“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凄凉哀怨,真有欲言难言之苦(《白雨斋词话》)。

《梦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
该词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清新自然之作,明显受到民间曲子词的影响,以白描手法刻画一位思妇在江楼期盼丈夫归来的图景。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这首小令短小,但用语洗练,字字珠玑。斜晖脉脉一句,不单单写出了夕阳西下时的黄昏风景,也巧妙地点出她等待的时间:自梳洗罢到夕阳落下整整一天,恰又扣和“过尽千帆”之语。此外这句还暗示了她的心情,脉脉一词正暗合了她对他的脉脉之情,而水悠悠又象征着他一去不复返之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像一副素描,又似一帧剪影,正如陈廷焯语: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徊不尽,是亦谪仙才也(《云韶集》)。

六

诚然,温庭筠的词中充满脂粉香泽,浓艳重抹,刻意描述女子体态容貌。题材偏于闺情,表现的伤于柔弱,词句的过于雕琢,必然会影响他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升华。同时,也给后世的词人带来了不甚良好的影响。但也不能忽视,这可能是他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又不能直言申辩,于是通过对不幸妇女的描绘来表达他在统治集团里被排挤的心情。于我们,则应更多的关注他在词中所充分运用的艺术手法。他对于词的形成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贡献是巨大的,直接开创了花间词一派并影响了宋代的婉约词。
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唯《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词文集的亡佚,令人十分痛惜。
虽经历坎坷,温庭筠还是在我国文学史上大放光彩,最终成为一代名家。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