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之词品读之四
作者:书生论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11 0:43:15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之词品读之四    文 / 书生论剑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文 / 书生论剑  
  
——李清照之词品读之四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李清照早期的另一部作品。据称化自韩偓《偶见》诗“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李清照的词更加细腻委婉,下面是原词:
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这两句点明了全词的地点是秋千旁,少女刚刚荡玩秋千有些累。作者并没有描写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却通过这两句侧面写出了少女在秋千上玩得尽兴,将一副少女罗衣轻飘在秋千上荡来荡去的情景绘在读者的面前。也正是由于玩的高兴,玩的时间有些长,因而“蹴罢”之后,少女觉得手腕有些发酸,继而“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一词十分传神地写出了少女娇憨的模样,将荡完秋千后的少女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纤纤手”一词实写少女之手,同时暗示了荡秋千之人的年龄。
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露浓花瘦”一方面点明了时间,也即早上,露正浓,同时写出了秋千周围的环境,花儿开的正艳,与少女的娇美交相辉映,烘托了少女的可爱模样。这种侧面烘托的手法使得李清照的词所写情景更为真实可信,更为传神动人,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荡的时间久了,难免要出一身薄汗,而所着之衣既轻又薄,加之“露浓”,因而“轻衣透”。“透”字既切合实际情形,又表现了少女的状态,虽为韵脚,仍可见作者功力。
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下阕一开始就出现了情节上的转折:少女正是薄衫初透、慵整纤手之际,自是懒态非常,偏偏这时有客人来了。情急之下,来不及整理衣服,少女就急忙向闺房跑去,连鞋子跑掉了都顾不得捡,只穿着袜子就跑回去了,连头上的金钗都滑落下来。“袜刬金钗溜”五字从两个细节写出了少女此时急于跑开的心境,鞋子顾不上穿、金钗顾不上捡,与日常人们心目中的少女形象十分相符。对于客人的身份文中没有点出,不过从下文少女的反应可以猜测一定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甚至可能是少女的意中人。
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全词的收尾符合李清照早期的作品风格,虽则淡雅却给人印象深刻。“和羞走”将少女的心理刻画了出来,较之韩诗中之“和笑走”更胜一筹。“和笑走”略显轻薄,而“和羞走”则尽显少女的娇羞可爱,脱去了原诗的滞感,使得全词清新自然。“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句写出了少女觉得自己的狼狈之相已经被门户遮挡住了,这时她想看来的客人又不敢近前,于是故作轻松地倚着门框嗅着青梅。“走”、“倚”、“回首”、“嗅”这一连串的动作层次分明,淋漓尽致地把少女心理的细微变化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青梅”暗示了少女待字闺中的心态,因而上面推测说来客是一位翩翩公子乃至少女的意中人,即从此处推出。同时,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借其作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以掩盖内心的紧张,传神地写出了少女那种想见又不能见的微妙心理。

这首词中作者在上下阕之间笔锋突转,给上阕的静谧词境一个突发的事件,然节奏轻松明快。所写虽只是“蹴罢秋千”之后的一个小片段,却以短短四十一字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调皮可爱、略带矜持的少女形象。在作者所写小令之中,意境转折是词耐读的重要因素。
其次这首词中正面涉及少女心态的词只“羞”一个字,对少女心态在整个过程中的微妙变化均是通过对典型动作的描写来完成的。省去过多的直接描写,却收到了更好的效果,就在于作者的描写能够极大的引发读者的联想,从而完成对作品的解读。
寥寥数笔,即可勾勒出这等丰满的形象,这即是李清照胜人一筹之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