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是和平奖还是战争奖
- 作者:开心欧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3/12/28 21:08:48
- 是和平奖还是战争奖
据中新网5月9日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及英国首相布莱尔已获提名共同角逐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看到这个消息后,我的第一个感想是,发动战争也可以获得“和平奖”?这世道有点不可思议。笔者虽然没有亲历过战争,但历史事实和现代报道资料告诉我,战争就是残酷,就是不人道,就是集体践踏人权,根本与人们普遍向往的“和平”背道而驰,有天壤之别。
面对伊拉克战争,笔者不禁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语:“胜者王侯,败者贼”。在国际政治活动中更是如此。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两布”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清楚地反映出国际政治格局中存在的趋炎附势倾向,总有一些政治官僚做着摇尾乞怜的勾当。不管“两布”能否最终获得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据笔者猜测,很可能这个奖会“花”落“两布”手中),仅就获提名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讽刺意义。
日前布什已经宣布了战争的结束。尽管对这场战争没有也不会有哪个国家或组织出面界定它的性质,国际上不存在“见义勇为”,但发动战争的背景、战争的残酷及战争的后果却是任何人都无法掩盖和抹杀的。
首先,美英等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是绕过联合国安理会而单方面擅自进行的。这是一场在国际法上毫无根据的战争,是非法的战争。
其次,这场战争是几个超级大国到另一个小国弱国用武力推翻这个国家的合法政权。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政权性质应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选择,而不需要什么别的国家来充当“救世主”。美英两国充当“世界警察”的大国沙文主义心态昭然若揭。
第三,发动战争的唯一藉口就是“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战争结束并未发现任何所谓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从藉口到结果,只能证明美英两国发动战争的别有用心和另有企图,是典型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四,这场战争的残酷性,战争对人道的践踏和对文明的亵渎,也是有目共睹,令善良的人们痛心疾首和不堪回首的。数以万计的伊拉克人民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成为难民,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更有甚者还要承受美英联军的所谓“误伤”“误炸”;数座大城市被战火摧毁,只留下大片瓦砾和残垣断壁;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也不能幸免,成千上万件珍贵文物被破坏和抢劫一空,举世闻名的古巴比伦文化毁于一旦;首都巴格达也曾一度陷入混乱,抢劫成风,失去秩序,出现了严重的无政府状态。这场战争的残酷性,连随军的美国记者也为之动容,不堪回首。
第五,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使用了所谓“先发制人”战术,这是典型的大国思维和强国逻辑。正因为如此,美国实际上在国际关系上开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先例。一方面,使大国逻辑更有市场,美国的国际警察行径会更加猖狂;另一方面也使其他一些国家看到了他们所处国际环境的险恶性,迫使他们发展自己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甚至开发自己的核武器,可能会引起新一轮军备竞赛。
最后,美英两国发动战争时,口口声声都是为“自由伊拉克”而战。结果又怎么样呢?自由的前提是生存,生存权是第一位的人权。而目前的伊拉克人民正从滚滚硝烟中挣扎出来,惊魂未定,过着缺衣少食的凄惨生活,经受着战争的极大痛苦。难道这就是美英两国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自由”吗?!
事实证明,“两布”发动的这场伊拉克战争,使伊拉克人民生灵涂炭、财产毁损、文明遭殃,这是一场由进入21世纪的“文明人”发动的大规模的人道灾难和文明浩劫。善良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这样的“战争”与“和平”联系起来,相提并论。即便是在美国民间,也有人认为,“两布”发动战争,造成生灵涂炭,且两人以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藉口入侵伊拉克,但战争结束并未发现任何所谓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如因此而获奖,将是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最大讽刺。
其实,美英两国发动的这场战争还有更严重的后果,就是他们无视联合国的态度和国际地位,把联合国当作他们手中的“玩物”,严重地损害了联合国的形象,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正在形成中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人为制造新的地区热点,使世界处于更加动荡和危险之中。有人预计,伊拉克战争可能催生数百个“拉登”,这种估计尽管有些言过其实,但也充分说明了人们对战后世界局势的普遍担忧。
总之,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两布”获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是对世界和平的极大讽刺,也是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极大讽刺。在世界范围树立这样的“标杆”,其讽刺意义远远大于积极意义。人们有理由怀疑,这个奖会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