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 探讨〉南海冲突的模式
作者:开心欧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3/12/28 21:25:04
 《 探讨〉南海冲突的模式

 

南海冲突的模式 
中国的南海战略目前表现为「分而治之,步步为营」,短期内,将打击对象重点放在越南、菲律宾身上,并力图拉拢台湾,软杀其南向外交。在高唱「主权搁置,共同开发,和平、协商解决问题」的同时,以地方当局出面,如海南省、广东省等不断设置新界碑,建立高脚屋,扩建人工岛,扩大海上资源的开采范围以及速度。如果菲律宾在美济礁问题上不了了之,那麽可以肯定今後中国将不断在中菲争议海域重复过去在越南身上做过的事。 

什麽样的情况之下,中国可能动武?对谁动武的可能性最大?如何动武?以上问题取决於中国内、外两大方面的因素。 

此外,就历史和现状而言,中国已经同越南、菲律宾发生了摩擦。而且在中国认定为已有的南沙海域,目前越南、菲律宾所占领土最多。於军事地理的角度而言,於中国本土越近,动武之有利条件越多。再看近年来中国的行动步伐,也大有从南海西北向东南跟进之势。越南、菲律宾首当其冲。况且中 

国人传统讲求「远交近攻」之策略,并力图避免树敌过多。在与越、菲对抗之同时,中国全面拉拢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的用意何在?由此可见一斑。再就越南、菲律宾而言,中国的政策也仍然有所区别,发生问题时,克制的程度表现不同。首先,中国同越南有过数度大规模海、陆冲突的历史。此外,如果越南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东盟成员国内部有关南海的领海纷争态度继续不协调一致,既使1995年越南被吸收成东盟成员国,象徵意义将远大於实际意义。状况类似北约(NATO)对东欧国家的「和平夥伴计划」。作者判断越南最终可能只成为像巴布亚新几内亚那样的东盟观察员,与其他成员国的合作关系仅限於加强经济、政治领域的交流。假如再度发生中越南沙冲突,越与东盟军事结盟联合对抗中国的可能性短期内几乎为零。 

在中、越、菲争议海域,近期发生流血冲突的可能方式包括∶ 

1.「赤瓜礁模式」,即类似1988年3月14日中越海上冲突。其可能性设定为∶中国将继续在上述海域设立「高脚屋」、「观测站」,乃至海上油田平台等,如果上述设施受到越、菲方面的武装进攻,并有人员伤亡,那麽中国将肯定采取报复行动。如後二者继续增兵,则有可能演进成中、小规模的海、空冲突。中国的打击对象将主要局限在与挑起事端有关的越、菲军事部门。 

2.「西沙之战模式」,在上述海域从事渔业活动的中国或台湾渔船长期受到骚扰,并有生命财产损失,中国方面将以「护渔」为由,武装进入纠纷地区,并乘机占领邻近的越、菲所控岛礁。(尤其是针对前者)另一方面,中国还有可能故意在有经济价值的争议海域造渔业纠纷,然後推却责任,争取国际同情,最後使用地方民兵进而占领周围越菲控制岛屿。一步一步吞食。此举还有一石二鸟之意,它将造成「中、台一家」或「中、台军事合作」之表象,迫使台湾有所表示。 

3.「全面占领南沙越南所控岛礁」模式,这一方式设定为中国以强大的海、空实力为後盾,在本世纪末或下一世纪初,首先占领南沙群岛越南所控的28个岛屿,以迫使外国不敢进一步与越南合作开发临近海域的地下资源。取而代之全面掌握上述海域的地下资源开采权,并以武力为威慑力,在目前越南与外国合资的海上石油田附近开钻新井,并力争以中、台合资,中、外合资的形式进行。对越南的海底资源开发计划进行阻挠。再以优惠的经济条件拉拢与越有关系的外资公司,促使其转向中国。视状况而定,再对菲律宾采取某些类似行动。此项模式的内在因素包括∶到本世纪末,中国经济、军事实力依然持高度增长之态势,然而由於政府贪污盛行,政治专权,政局依然不稳,在民众对政府不满加剧的同时,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而中、台关系依然维持现状,并不时在改善之中。为向台独展示大陆雄厚的军事实力,最终达成一旦需要时从南中国海对台湾、日本进行大纵深海上封锁的目的。中国可能因此以「受到严重挑衅」为借口,或诱使越南率先使用武力,类似第一、两种模式之设定,最後发动仅针对越南的「解放南沙群岛战役」,达成完全控制南沙的第一步。 

此外,「主权搁置,共同开发」的另一层意义还在於,中国可能在搁置主权的前提之下,拉拢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在中、越、菲争议海域「共同开发」海上资源,以经济武器从内部分化东盟,使问题人为复杂化。 

在军事实力方面,与解决台湾问题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目前的海、空实力绝非1974年西沙海战或1979年惩越战争时之状况所能比拟。到本世纪末,它将有能力以完全压倒性优势与越南决一高低。同时,随著大型补给舰的相继服役,届时,对占领岛屿的补给,守卫问题也将能获得解决。以目前状况推断,至下一世纪廿年代,人民解放军的综合实力将是迈向顶峰的过程,而越南的状况却大致相反。它依然正从7O年代末的顶峰状态向下滑坡,至本世纪末,将仍然立足於现有装备,改善馀地不大。仅以海军为例,西沙之战时,南越参战舰船总吨位达6OOO多吨,最大级护卫舰也有177O吨,共装备127毫米以下火炮5O多门。当时中国海军编队总吨位只有176O吨,大舰不过57O吨,火炮为85毫米以下,不超过16门,完全凭借优势的近战战术,以海上「人民战争」方式取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