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
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常常想起曾经历过的年代,和那个年代的自己。儿时的记忆尤其的清晰。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总感觉着时间过的很慢,春天还没有过去就盼着冬天的来临,不是我喜欢冬天,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冬天,寒冷的天气将穿着单薄的我的双手和双脚冻的起满了浓疮,疼痒难忍,妈妈不得不用煮好的茄根水,每晚给我烫手烫脚,然后再将麻雀的脑浆涂在冻疮表面,据说这样可以治疗冻疮。面对田野里一眼望不到边的白皑皑的雪场,没有一点现代人对雪赞美的心情,只感叹:这一地的白雪如果是面粉该有多好啊!
我所以盼着冬天来临,是因为冬天到了,春节就不远了。春节的七八天里,不用再整天吃窝窝头就咸菜了,拿着白面馍馍,就着用肥猪肉炼大油剩的油渣,吃得是那么的香甜,一点也不亚于当今孩子们口中的啃德基和麦当劳。身上穿着妈妈先用鸡蛋换回来的蓝色棉布,再一针一线缝制而成衣裤,穿行在贴着红对联的家家户户,是何等的自豪和幸福呀!过年,是我一年中盼望的第一件事。
盼望着的第二件事就是村里人结婚娶媳妇,每当此时妈妈都要塞给我一圆钱,去参加人家的婚宴。
把钱交给账房,写上大人的名字,而后就和小伙伴们跑到村东头的河堤上去等待接亲的队伍,我们都翘着脚尖,向着新娘来的方向不眨眼地张望着,似乎在比赛看谁先发现目标。当个高点,眼尖点的伙伴惊呼:来了,在那呢!的时候,我们的眼睛齐刷刷地沿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由新娘领衔的十几辆自行车组成的队伍一字排开,沿着蜿蜒的河堤向我们村庄驶来,宛如一条向前涌动着的长蛇,当我们确信无疑之后,便欢呼着,雀跃着,急速地跑向村里,向大人们报信。然后,按照大人们的吩咐开始准备锣鼓和鞭炮。当新娘的自行车队伍进村的那一刻,挂在门前梨树上的鞭炮啪啪齐鸣,孩子们手中的锣鼓咚嚓喧天,好一派热闹景象,一点都不亚于年三十晚上“着听”的情形,直至把新媳妇送入新房。
正午时分,婚宴开始,不管大人小孩八个人围坐一张八仙桌,饭菜的标准和当今婚宴上的鱼虾蟹是无法比拟的,无非是些平日里连想都不敢想的大碗扣肉,四喜丸子之类的荤菜。席间看着大人们吐烟喝酒,我自管大口大口地吃馍,大口大口地吃肉,也算是大人小孩各得其所。运气好的话,饭后还能从新娘子那里讨几块水果糖,放在口袋里一装就是几天。
更开心的是吃过晚饭闹洞房,我们家乡叫闹着玩,不管年龄大小,只要辈分比新郎小都可以参与闹,闹的人越多越凶主家越高兴,据说这样预示着将来的日子风风火火。我们小孩子们不懂大人们的语言和动作,我们只管开心快乐,只管新娘子的水果糖放在什么地方,此时,大人们会说在新娘的裤兜里,于是就有人拿着我们的小手伸进新娘的裤兜去掏,孩子们掏到的是两块糖果,不知大人们掏到了什么?
现在一切都明白了,便暗笑这就是当时乡下人生活和娱乐一个片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