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 穿衣学会选衣料
一般来说,秋季气候干燥,易引起人们的烦躁,在面料上应选择滑爽的衣料,衣裤不宜太紧狭,以宽松舒适为好。
青年人在秋季衣着上不宜过多,因秋季的养生特点是“阴精内蓄、阳气内收”,过多的衣着会使身热汗出,汗液过多,阴津伤耗,阳气包泄,不利于养生。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添衣不要过多过快,以使人体有抗御寒冷的能力,民间流传的“秋冻”之说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凡事都应有个限度,“秋冻”也不能过头。
儿童和老年人体质较弱,对冷的敏感性较高,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减,早、晚应多穿些衣服,避免受凉感冒。当然要避免天一凉就加厚衣,这样有利于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宝宝来说,秋季穿衣除了要穿透气、吸湿的纯棉衣服外,还应注意防止秋季中暑,因为很多父母早上给宝宝穿了较厚的衣服,等到了中午气温升高时,往往又忘记给宝宝减衣服,导致宝宝被捂得中暑。
食 让自己的胃"暖和"起来
每逢秋凉时节,一些原来患有胃病尤其溃疡病的人常易复发,严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胃穿孔。
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入秋以后,特别是在深秋时节,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
因此,天气转凉后需预防胃病复发。其要点如下:
一、防止腹部受凉。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要随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止腹部着凉。
二、加强体育锻炼。金秋时节,是体育锻炼的大好时光,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素质,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发病的机会。
三、注意饮食调养。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使胃中经常有食物中和胃酸。同时,还应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
四、避免药物刺激。临床实践证明,某些中西药物的刺激,可使溃疡面扩大,病情加重。因此,应禁服强的松、地塞米松、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防风、威灵仙等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如因病需要服用这些药物时,应饭后服用,或同时加用治疗胃病的药物,如雷米替丁、甲氰咪胍等。
住 让屋子亮一点、湿一点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使人产生口干、咽燥、便干等“上火”症状。空气湿度较低时,经呼吸道黏膜水分会大量散失,使人咽喉干燥,呼吸道防御功能也随之降低,产生咽痒、干咳,久治不愈。所以在秋季要注意保持室内有一定的湿度,可以用湿毛巾揩室内的家具,用湿拖把擦地板,室内还可养鱼养花,或者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
居室还应注意有充足的阳光,充足的阳光使室内豁然开朗。阳光有杀菌抗病,清洁空气,增高室温的作用,可使人精神愉快,提高工作效率。居室的门窗玻璃透光性要好,使阳光能直射到室内。窗子在白天不要拉窗帘,让阳光能充分地透进室内。天花板及墙壁的涂料以浅色为好,这样可增加反光,提高室内的明亮度。室内的家具应擦干净,使它产生反光,增加透亮度。
秋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居室若不注意卫生会引起多种疾病流行。因此,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流通,以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头晕、疲倦等不适。同时还可以把现代建筑材料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醛等有害气体排出室外。
行 出门踏秋准备多
秋季由于气候变化大,在旅游中容易犯病,医学上称“气象过敏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有头痛、恶心、失眠、心情烦躁,个别的人可出现腹泻、发热、关节痛等。据统计,老年人由于体质相对较弱,大约有50%以上的人会患气象过敏。预防方法:一是外出前注意收听天气预报,以防气候的骤然变化诱发疾病。二是老年人在过热或过冷的天气不要出去旅游,患有心血管病者不要去青藏高原,风湿病患者不要到森林中去,以防加重病情。第三,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专门携带一些必要的药品(如外伤药品、心脑血管急救药品等)和个人卫生用品。如果需要在交通工具上待较长的时间,还应该预备一些“随身听”之类便携的个人娱乐用具。上了年纪的朋友,还可以带上靠枕和拖鞋,另外备一个手电筒用于夜间的临时照明。
外出旅行面对的往往是陌生、公共的环境,传染病很易上身。所以,出行一定带上板蓝根冲剂、速效伤风胶囊、乙酰螺旋霉素片、黄连素片、胃舒平等常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