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栏目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旅游自驾-军旅文学 >> 读书赏析 >> 朗诵素材 >> 如何朗诵 >> 正文
朗诵诗与诗朗诵 作者:牛运清
——记诗人高兰
作者:牛运清 文章来源:转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7 12:24:09

朗诵诗与诗朗诵 作者:牛运清

                                     ——记诗人高兰

  

  在国破家亡、烽火连天的抗日救亡岁月中,高兰从白山黑水走来,迎着时代暴风雨,成长为著名朗诵诗人。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群情激愤。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高兰参加北平学生卧轨南下的爱国请愿,投身抗日宣传活动。他自动调整科研计划,使之有益于全民族的救亡。本来他以晏殊、晏几道的词作为攻研方向,南京请愿归来,一方面是对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幻想彻底破灭,另一方面则由于目睹金陵城内灯红酒绿、轻歌曼舞的“升平”景象,极为悲愤。他放下对“二晏”的研究,在郭绍虞和郑振铎先生指导下撰写《李后主评传》,“意借李煜的亡国之痛激励国人奋起抗日。”
  大学毕业后,高兰志愿到北平义勇军指挥部秘书处工作。在此,结识了许多东北义勇军将领。他与其中报字“天照应”、名张振武者交往甚深,引为知己。后来,当鲁迅先生周年祭时,高兰见到刚从哈尔滨赶来武汉的杨朔。杨朔给他讲述了一位东北义勇军将领为国殉难的动人事迹。这位民族英雄不是别人,正是高兰的挚友,中国的夏伯阳———天照应将军!
  高兰愤然命笔,立成报告文学《记天照应》和悼亡诗《吊天照应》。他原名郭德浩,写罢抬头望壁,凝视高尔基和罗曼·罗兰在莫斯科的合影,心灵火花突然爆闪———在诗文后面第一次署名:高兰。
  针对当时诗歌界存在的自我表现、唯美主义倾向,高兰认为:战时应提倡诗歌朗诵,使作为视觉艺术的文艺,具有听觉艺术的功能。他与冯乃超、光未然、徐迟、蒋锡金等人一起,提出“用活的语言,作民族解放的歌唱”的朗诵运动。在诗歌创作上,他提倡写适于朗诵的诗,即朗诵诗。
  高兰不仅是朗诵诗主要倡导者之一,且是成就卓著的实践者之一。1937年,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一周年的集会上,著名电影话剧演员王莹朗诵了高兰的诗《我们的祭礼》。走出文艺沙龙,在广大群众面前进行诗的朗诵,这在中国诗歌史上还是第一次。
  由此开始,在武汉文艺界的许多重要集会和广播电台上,一个诗的朗诵运动逐渐形成。茅盾先生曾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个要把文艺各部门中一向最贵族式的这一部门首先换装,而吵吵嚷嚷挤进泥腿草鞋中去的运动。”“这是‘新诗的再解放运动’”。
  高兰在中学任教,因宣传抗日救亡,支持学生正义斗争,受到校方的监视、警告,乃至解聘。1941年,一家人贫病交加,高兰的爱女苏菲患疟疾,因无钱医治而夭亡,葬于重庆歌乐山下。次年,在纪念小女去世一周年时,高兰写成他的朗诵诗代表作《哭亡女苏菲》,这首诗通过对亡女的悼念反映了国统区广大人民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对国民党反动当局发出强烈控诉,激起广大读者共鸣:“你哪里去了/我的苏菲/去年今日/你还在台上唱着‘打走日本出口气’/今年今日啊/你的坟头已是绿草萋萋!”
  在重庆,高兰的朗诵诗常作为电台和群众文艺集会的一个节目,由诗人方殷,电影话剧演员白杨、张瑞芳、舒绣文等人朗诵。
  朗诵诗是一种艺术,一种创造;诗朗诵也是一种艺术,一种再创造。有的人能写朗诵诗,但不一定能朗诵,不一定朗诵得好。高兰既是朗诵诗人,又是诗朗诵的专家。他朗诵自己的诗,也朗诵郭沫若、闻一多、马雅可夫斯基等人的诗。几十年后,当年的湖畔诗人汪静之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抗战时期高兰的诗朗诵很风行。”
  解放后,高兰出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系副主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山东分会副主席。此时,在旧中国漫漫长夜中饱经忧患的诗人欣喜若狂,创作了大量的朗诵诗。
  从莽原上走来的高兰,作为抗战歌手的高兰,尽管在“肃反”、“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中蒙冤罹难,但是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爱戴始终不渝,对改革开放的前景充满信心。八十年代初,有人产生所谓信仰、信念危机。高兰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表示:“今后有生之年,即是改造之日。最近更感到愈在社会风气不正之时,愈要明明白白地站出来,申请入党。”
  高兰先生晚年抱病编订《诗的朗诵与朗诵的诗》一书,填补了诗歌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空白。
         


更多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文章录入:好雨润物    责任编辑:好雨润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