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 >> 读书赏析 >> 学习园地 >> 先进性教育 >> 文章正文
十六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30 17:38:11
从“太平盛世”看“十一五”
2002年的11月14日上午,温文尔雅的胡锦涛和八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一起,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聚光灯前。此时,全世界都在猜测:这些在革命战争结束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会把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带向何方? 如今,近三年过去了,执政经验的丰富和执政理念的成熟,使“新领导集体”的“新”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三年前对决策者的一些揣度和期待,已让位于对其具体治国方略的理解和运筹。

  毫不置疑地说,中国的发展已达到了五千年来的盛世。在过去五年,即“十五”计划实施的阶段,中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位居世界前列,人民收入稳步提高,政治和社会稳定。中国妥善处理了2003年非典危机,成功地实施了宏观调控,初步遏制经济发展中不健康的苗头。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1000美元。中国正在变战略机遇期为“黄金发展期”。

  不难发现,就在本届中央领导层就位不久,中央领导的“亲民”形象就让人耳目一新。总书记坐上百姓炕头包饺子,总理在煤井下和矿工共度除夕。人们注意到,“亲民”落实在国家发展方略上,是对人民福祉的重视,是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视,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民主法制,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等等,都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因而,在这种“亲民”背景下召开十六届五中全会,显然是要运筹如何把中国从盛世带向“太平盛世”,带向更加繁荣与富强的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其实,会议召开前夕有关媒体透露出的点点滴滴,就足以说明了这次会议亮点纷呈,必将吸引国际社会及国民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意义深远重大,举国关注。在此次规划中民意得到了最大化的挥展。据悉,有412万中国公众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一个个真知灼见,相继被吸纳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之中”。

  “十一五”规划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是一个“民生的规划”。体现民意,集中民智,亲近民生,是规划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它的创新。“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将始终坚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将消除贫富差距作为重要举措来抓,由关注物质财富的增长转为更加关注人民福祉的提高。政府将从宏观政策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政府新增财力将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且增长幅度还会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 将下大力气解决百姓关心的上学难、看病难、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等问题,妥善处理征地、拆迁、拖欠、改制等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避免出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富人则更富的不利局面。

  对此, 有专家指出,五中全会本身就被认为极富标志性意义――首次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计划”二字去掉,改为更符合中国实际的“规划”,也就是要彻底摆脱原有的僵硬的计划经济以及相应社会发展窠臼,而追求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力,这是一种标志性的转变。

  “一个新的开始”、“一个重要转折”。五中全会及“十一五”规划给人的惊喜多多、希冀多多、厚望多多。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奋力拚搏,“盛世”的中国必将更加充满朝气和活力,朝着世界政治大国和文化大国大步迈进。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文章录入:烟灰缸    责任编辑:烟灰缸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