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心得体会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21 7:40:07
直辖以来,重庆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历史性的进步,但是如果用“314”总体部署这把“国标”尺子来量,我们的差距还很大。这些差距除了客观原因外,最主要的差距还是在思想上。地处内陆、身处峡谷的客观存在,老工业基地强大的计划经济惯性和大农村海洋般的小生产现状,使得我们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仍然存在着怀旧的保守观念和封闭的峡谷意识。这些保守观念和峡谷意识,突出表现为十种意识——
■ “保守意识”
一些同志沾沾自喜,小富即安,喜欢“纵比”、不愿“横比”,尤其是没有将“314”总体部署作为最重要的标尺,来比照重庆的发展、比照自己的工作。因此,看不到差距,找不到问题,缺乏忧患意识,缺乏进取意识,缺乏拼搏意识。这种自我感觉良好、不思进取的思想,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要克服的“保守意识”。
■ “虚无意识”
一些同志说到地方、行业、企业发展不足,都认为原因在于思想不够解放,都认为有必要深入解放思想,但说到个人,常常就避重就轻,不能深入;说到地方、行业、企业开放不够,大家也都认同,都认为有必要扩大开放,但一找原因,常常是讲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则难以找到。这种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手电筒思维”,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要克服的“虚无意识”。
■ “官本位意识”
一些同志习惯于发号施令,做官当老爷。有“官本位意识”的人,容易滋生凌驾于被管理者之上的“家长意识”,乃至复活“牧令意识”(亦即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管理意识)。“家长意识”必然产生“领地观念”和“庄园意识”,用高墙深沟把自己和外界隔绝起来。“牧令意识”更要求老百姓像老实的绵羊一样,规规矩矩在附近吃草,而不去开拓开放。所以,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就必然克服“官本位意识”。
■ “封闭意识”
一些同志熟悉于、习惯于、倾向于以计划方式去配置资源,而不熟悉、不习惯、不倾向于培育市场,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受此计划思维束缚,无论是政府管理者,还是企业经营者,都容易眼睛向“内”。其表现为:一是将域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割裂开来,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善于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发展自己。二是有的政府管理者热衷于当“运动员”,眼睛只盯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的企业经营者热衷于找“市长”,眼睛只盯着政府的政策条文。这些“眼睛向内”的表现,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要克服的“封闭意识”。
■ “僵化意识”
一些同志习惯于“规规矩矩”、谨小慎微,遇事因循守旧,简单机械地按条条框框办,不敢冲、不敢闯,不是以解决问题、求得发展为原则,而是以不冒风险、不犯错误为原则,不敢越雷池一步,“公事公办”,问题解决不了就搁着。看文件习惯于看到“不准”干什么,不习惯于看出“可以”干什么。这种现象,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要克服的“僵化意识”。
■ “狭隘意识”
一些同志把开放理解为仅仅是吸引资金,而不了解开放除了吸引资金之外,更重要的是引进项目、技术、市场和人才,参与更大范围的产业分工。有这种片面看法,就会进一步认为开放只存在于比较狭窄的领域,只与极少部分行业有关,而与自己无关。许多同志因而对开放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还有的同志忙于事务及应酬而疏于学习,对市场经济的知识、对外开放的门道、国际交往的惯例等等知之甚少。理论知识、理性认识不足,纵有猛打猛冲的劲头,必少运筹帷幄、干成大事的能力;也许战术意识尚可,但战略意识必定不强,缺乏长期发展思路,于是“见子打子”、“猴子掰包谷”等现象便层出不穷。这些表现,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要克服的“狭隘意识”。
■ “码头意识”
一些同志将本位利益凌驾于全局、长远利益之上,缺乏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只看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为争这“一亩三分地”的好收成,以邻为壑、同室操戈。对同一招商引资对象、同一市场对象,恶性竞争,残酷厮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结果两(甚至多)败俱伤。这种现象,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要克服的“码头意识”。
■ “个人意识”
一些同志公事私办,甚至私事公办,“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重关系、重人情而轻规则、轻制度,更有甚者,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作为利益来源,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私有化。为了特殊利益,该管的不管,该放的不放,人为地设置障碍,无端地画地为牢。这些表现,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要克服的“个人意识”。
■ “懒汉意识”
一些同志机遇意识不强,喊机遇、等机遇多,但抓机遇、抢机遇不够;有的同志主动意识不强,“凤凰凤凰快来吧”的盼望多,修好“凤巢”、吸引凤凰的行动少,有的甚至还有“宁做鸡头不当牛尾”的唯我独尊心理;有的同志片面认为“直辖市不可能不照顾”、“三峡库区不可能不照顾”、“贫困地区不可能不照顾”,一味地等、靠、要。这些表现,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要克服的“懒汉意识”。
■ “取巧意识”
一些同志对解放思想本身的看法仍然停留在解放思想的初期(那时的解放思想重在赶走“拦路虎”、搬走“绊脚石”,故一次关键性的观念转变便可以使思想豁然开朗),认识不到30年后的解放思想,更重要的已不仅是单个观念的转变、甚至于不再仅是关键性观念的转变,而是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思想体系的整体塑造、整体转变。所以,不是去追求艰苦的思想改造,不是去追求系统的知识充实,不是去追求思维方法的科学转变,而是乞灵于某一招“仙人指路”,使自己茅塞顿开,观念立马得到转变,思想立马得到解放。这种表现,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要克服的“取巧意识”。
上述十种意识不克服,重庆的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就难以取得实效,就难以把“314”总体部署落到实处。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教授、重庆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