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21 7:40:10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完成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继续解放思想,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以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提升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转变急于求成的思想意识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科学把握发展形势提出来的,是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同时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显。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千万骄傲自满不得,千万头脑发热不得。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居安思危,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观念。这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思想前提,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正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观念,就能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既不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坚持把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就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以此作为指导生产、分配、消费的基本依据,作为确立正确价值导向、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基本依据,始终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之风。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观念,要求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防止在发展形势上形成脱离实际的判断、在发展实践中采取急于求成的做法。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对严峻挑战;既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也承受着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在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国际环境中,在国际国内各方面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现实状况下,我国发展中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困难在增多。今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月,四川等省部分县市又遭遇特大地震灾害,这使我们对于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困难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要求我们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观念,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转变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单纯追求GDP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要求我们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地显现出来,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对发展的制约因素突出地显现出来,发展代价过高的问题突出地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出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有与之相应的发展方式和结果。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改变那种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不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单纯追求GDP的思维定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意识、全面发展意识、协调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发展方式的选择上,应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当前,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走科学发展之路得到广泛认同。但也应看到,思想观念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认识的转变需要过程,特别是当转变发展方式需要放弃某些局部利益、暂时利益时,难度更大、制约更多。这就要求我们把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与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统一起来,与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统一起来,真正把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和任务落到实处。

  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转变形式主义的政绩观

  科学发展观贯穿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是注重发展实效、讲求发展效益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切实转变形式主义的政绩观。应当看到,目前形式主义的政绩观在有的地方和部门还有相当影响,有的领导干部干工作的出发点不是更多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而是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得失进退,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针对这种现象,胡锦涛同志提出,考核各级干部的政绩,既要看经济建设的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的成果;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这说明,对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摈弃形式主义的政绩观,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

  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尊重客观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党的十七大以来,许多同志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争创新业绩的热情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强调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发展、推动发展、评价发展,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含糊地去改,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政绩观是利益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培养和保持光明磊落、公道正派的品格,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境界,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践行者。

  树立锐意进取的思想作风,转变因循守旧的思想作风

  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的发展实践需要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和体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树立锐意进取的思想作风,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实践。3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倡导解放思想,呼吁打破思想僵化半僵化的状态、改变照抄照搬照转的风气,要求党员干部和群众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培养不惧风险、不畏干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

  不容否认,当前在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着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畏首畏尾的思想作风,这是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符合的。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坚持锐意改革、奋勇创新,自觉反对不求进取、得过且过,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断保持和增强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真正推动出现一个广大干部奋勇争先、与时俱进、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思想作风指明了方向。

  (作者为国防大学副政委)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