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最大特点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0 10:29:35
- 杨金海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87年的光辉历程。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能够经常开展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活动。
为什么还要学
只有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党的肌体才能够时刻保持活力,革命时期如此,建设时期如此,改革开放30年这一新时期也是如此。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垮台,其原因固然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经常进行学习教育活动,这就必然使得党员的思想观念难以更新。特别是在长期执政和相对封闭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下,缺乏活力的执政党肌体,难以使自己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适应时代的要求。
进一步说,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所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的内容、方式都有很大不同。在党的历史上,这种学习教育方式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也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民主革命时期,以延安整风为标志,通过整风学习,使全党的思想统一于系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以1950年整风为标志,通过整风学习,使全党的思想统一于初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这两个阶段的理论形态集中体现为毛泽东思想。第三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整党学习以及后来的几次大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使全党的思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没有这种不断的学习教育活动,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辉煌业绩,也就没有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优良传统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特别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直接继续,同时又充分体现了这次理论学习教育活动的实践特点、时代特征和中国气派。
这次学习活动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从活动的名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可以看出,这次活动与以往有很大不同,突出了“实践”这一特点。以往的活动重点一般都在“学习教育”上,以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而这次,除了强调需要加强“学习教育”之外,更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目标任务很“实”。这次活动的根本目标是要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因此,将任务具体化,能够更有利于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认真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方法步骤很“实”。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共历时一年半,分三批进行,每一批半年。第一批目前正在进行。在半年活动中,又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习调研阶段、分析检查阶段和整改落实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有机整体。学习调研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学习提高,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分析调研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分析原因,明确方向,提出思路;整改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制定方案,提出措施,落实责任。这三个阶段实际上是要做一篇大文章,“文章”的主题是推进科学发展,而其内在逻辑结构就是三大部分,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篇“文章”又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层面上,要集中全党乃至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二是在具体工作层面上,动员每一个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科学发展之中,促进本地区、本领域、本部门的科学发展。
组织措施很“实”。这次活动的组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从中央到地方,就如同在实施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又好比在完成一项巨大的社会问题研究课题,有明确的组织机构、目标任务;有科学的实施环节,包括组织发动、调查研究、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制定预案、民意测评等。而且,在开展活动时,要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就是把活动与常规工作很好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与时代特征和中国气派紧密联系
这次活动所具有的实践特点,将其时代特征与中国气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的主题很好地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我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继续经济社会的科学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方式,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成果,包括系统论、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理论以及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试问,在人类历史上,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上,有哪一个政党开展过内容如此先进、规模如此巨大、动员如此充分、影响如此深远的理论学习活动?又有哪一个政党能够有如此巨大的组织能力和政治优势?这即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气派。
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开展全党范围的理论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业绩。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不断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必将全面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我们党自身的发展,带动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出康庄大道。 (作者为中共中央编译局副秘书长、研究员)
《 人民论坛 》(2008年第22期)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