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写作心理—感受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3/12/26 17:47:20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心理—感受

    感受是人对于客观事物的综合反映的心理特征。它有着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有赖于人的五 官开放。也就是说,作者对外界事物的感受,不仅要充分发挥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借以知 觉各种客观事物,而且要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作出综合的、整体 的反映。因此,感受就是作者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强烈的感受是在作 者的情绪、情感的强烈作用下产生的。离开了情绪、情感,就没有强烈的感受。写作者要怎 样才能培养感受能力呢?
   第一,要五官开放,身心兼用。感受能力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感情色彩的对于客观事物的综 合反映能力。这种能力的作用有赖于五官开放,身心兼用。也就是说,写作者对外界事物的 感受不仅要开放各种感觉器官,充分发挥人的外感受器、内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的功能,而 且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去分析各种感觉、知觉,并由大脑指挥自己的行为。
   感受既是写作者对自然环境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也是写作者对社会生活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而且如思格斯所说:“当我们按照我们所感知的事物特性来利用这些事物的时候,我们就让 我们的感性知觉的正确性受到确实可靠的检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写作者要 培养自己的感受能力,首先就要努力去感受自然环境的各种事物,感受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人 物和事物,并在感受的同时进行思考,也就是进行“确实可靠的检验”。
   第二,要五官开放,整体感受。人的感受具有整体性,我们在感受某一事物的时候,要从多 方面感受该事物的各种属性。人类生活的世界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这是一个有形有体 、有声有色、有香有臭、有动有静、有生有死、有分有合、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阴有阳 的客观的实体。这种立体的客观实体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具有整体性的。而 且,我们写作主体对这个客观实体的感受也是具有整体性的。这种感受的整体性表现在我们 感受某一事物的属性时,各种感觉、知觉往往作为一个整体发挥感受的作用。例如,从鲁迅 对百草园的描写中,人们就可以看到这种感受的整体性。
   第三,要五官开放,具体感受。能否积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感受具体感受人类的复杂的、丰 富的感情,这是一个写作者是否能够在文章中生动、具体而又准确、充分地表达情感活动的 关键。不论是生而即有的基本情绪,还是社会需要的高级情感,我们都要以积极的态度,通 过各种途径,深入各种场合,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具体地去感受,去体验。例如,愤怒这 种情绪的产生在人的机体上有什么变化,写作者只有自己对某人某事发生愤怒之后才能具体 地感受和体验到:呼吸是怎样加快,又是如何短促,心跳怎样加速,毛发如何竖起,胸部怎 样剧烈起伏,以及怎样横眉张目,紧握拳头。
   第四,要五官开放,独特感受。培养感受能力,要注意从生活中发现自己独特的感受。这种 感受往往会因其独特性而使写作者有所创新。这种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感受,是一种宝 贵的发现,只属于作者个人所有。一旦把这种独特的感受形诸文字,就会产生动人的艺术力 量。因此,写作者特别要注意培养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的感受能力,并且努力表现这种感受 的独特性。
   第五,要五官开放,通觉感受。通感是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各种不同的 感受器官的“暂时联系”或“接通”。这时,在作者的感觉中,颜色似乎有温度,声音仿佛 有形象,冷暖宛若有色彩和重量。例如《荷塘月色》中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 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用优美的文句写出了他的感受:由嗅觉感受到的荷 花清香,幽远飘渺好象是由听觉感受到的远处歌声。这种通觉感受是写作者的一种重要的心 理能力。如果没有这种心理能力,而仅模仿他人的语句,则只能学到皮毛,不可能从根本上 获得通感,也不可能真正掌握和运用通感。

    一个人如果没有记忆能力,要正常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对于写作更是如此。记忆可分为:形 象记忆、概念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形象记忆用于感知形象,如游过济南的趵突泉之 后,可以想起刻有“趵突泉”和“天下第一泉”的石碑和泉水的形象。概念记忆用于记忆抽 象的词语概念,如对“理性”、“文德”等的记忆。情绪记忆用于感情积累,如吴伯箫散文 《歌声》中那“感人的歌声”留给他的记忆。运动记忆是往昔学会的如骑车、游泳、书写等 活动而现在还会做的记忆,其中的书写对于写作尤为重要。 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称为表象。表象在记忆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了表象,作 者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才能拿过去的事物和当前的事物作比较,进行思维。所以,表象成 为作者从感知到思维的必要的过渡环节。
   在理解表象的概念和作用之后,还须进一步了解记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有三种:机械记 忆、理解记忆、情绪记忆。它们分别建立在意志、思维、情感三种基本的心理活动功能之上 。三者相互渗透,相补为用,是每一个写作者都要具备的素质。
    一般地说,科技写作要求作者有较强的机械记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文学创作则要求作者有 较强的情绪记忆能力。黑格尔在《美学》中强调指出,记忆对于文艺创作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他写道:“属于这种创作活动的,首先是掌管现实及其形象的资禀和敏感,这种资禀和敏 感通过经常在注意的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人心里。此外,这种创 造活动还要靠牢固的记忆力,能把这种多样图形的花花世界记住……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 材料里,跟它建立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一般地说,卓越的人 物总是有超乎寻常的广博的记忆。”
   创作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记忆是一种比机械记忆、理解记忆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它具有 四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古老与原始。沈从文从自己襁褓中的记忆追溯到他刚来到世界上四 个月的时候,这时他的祖母刚死不久,他说,仿佛记得被人抱着在一个白色的人堆里转动, “若不是我在两岁以后做梦,这点影子便应当是那时唯一的记忆。”(沈从文:《从文自传 》)
   第二,感性与新鲜。惠特曼说,他当年参加林肯总统的葬礼时,是一个四月的天气,棺 材两边堆满了紫丁香花。在以后的年月中,“由于一种难以解释的奇怪想法,我每次看见紫 丁香,每次闻到它的香味,我就想起了林肯的悲剧。”(荒芜:《惠特曼与林肯》)
   第三,可 塑与变形。鲁迅回忆童年生活时,写到当年安桥头水乡的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是那样 “无与伦比的鲜美可口”;他家故居中一个分明是杂草丛生的、半堵颓墙的后院,却变成了 色彩续纷、音响悦耳、充满乐趣的儿童乐园。鲁迅很珍惜他的这些情绪记忆,说是“它们也 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回顾……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朝花夕拾·小引》)
   第四,无意与不自然。柯岩曾写道:“人的记忆也是很奇怪的东西。有些事,有些情景,有 些话语,在你刚刚接触它的时候,也许并没着意,但不知为什么,它却永远留在你的记忆中 ,似乎铭刻在那儿了。”(1979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由于情绪记忆“是哺育作家个性的摇篮”、“是感情积累的库房”,“是驰骋艺术想象的基 地”、“是艺术欣赏中产生共鸣的琴弦”,因此我们在培养记忆素质的时候,有必要对它给 予充分的重视。

   马克思说,想象力是“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马克思思格斯论艺术》 第二册) 所谓想象,是人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组而建立新的表象的过程。 当人们直接或间接地感知某种外在事物之后,这种事物的形象会印在人的头脑中,以后它会 在遇到机会时重新浮现,并组成、创造为新的形象。
   想象是以感觉、知觉和记忆为基础的。三者的区别在于:感觉、知觉反映当前事物的形象; 记忆反映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形象;想象则反映未曾经历过的或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及各种妖魔鬼怪,都是想象的形象,是非现实的。 想象在科学论文和文学作品的写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受想象的启发 而获得的,无数文学人物的形象是通过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所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 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 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认为想象力是文学创作绝对必需的。例如,茅盾说:“创作文学时必 不可缺的,是观察的能力与想象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茅盾文艺杂论集》上集)
   想象力的基础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牢固的记忆力。较强的想象力表现为:善于控制想象的方向 ,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想象;善于提高想象活动的新颖程度;善于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非现实 的新形象;想象的内容是丰富的、多层次、多侧面的。这种较强的想象力主要是经由人的后 天教育与环境熏陶,通过实践的锻炼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重视并且认真培养、锻炼想象力,就可使想象活动在写作中发挥开拓思路、强化感情、促进 独创、深化主题的作用。
   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 写作中的想象按其创造性的本质来说,则都是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 造想象。科学写作中的想象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而文学写作中的想象具有主观性和虚构性 。
   文学创作想象的主要特点是进行表象的分解与综合。只有在理解想象的特点的基础上,才能 经过不断的写作实践,培养出丰富的想象能力。

    思维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具体地说,思 维“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感性认识、特别是表象的基础上,借助于词汇、语言的工具, 以知识经验为中介而实现的。”(朱智贤、林崇德《思惟发展心理学》)因此,思维属于人的 认识过程,是人的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是整个智力发展的缩影和标志;思维 能力的发展,既依赖于其它认识能力,又赋予其它认识能力以有意性、深刻性、创造性,也 就是自觉的能动性。”(同上)人依靠思维这个心理特征,才有可能创造出灿烂文化和高度文 明。对于写作来说,“整个写作过程都有思维活动参加,写作水平的高低和思维能力的水平 有着直接的关系”(张寿康:美国写作教材《写作中的思维训练》的《译本序言》)。因此 ,在写作者的各种心理能力中,思维能力处于核心的地位。
  
写作思维能力主要有三种:
   一、逻辑思维能力
   它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得出结论,以认识和反映现实世界的能力。又称抽象思维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 就必须经过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的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即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因此,逻辑思维能力 是保证我们的认识活动得以正常地、有效地进行的一种重要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议论文、学术论文、文学评论、杂文写作所必需的,而且也是文学创作 所不可缺少的。张贤亮在《写小说的辩证法》中指出:“只有通过抽象——逻辑思维才会使 大千世界通过我的视听器官传到我脑子里的种种形象信息更为清晰和生动。而这种种形象信 息一旦在我脑子里抽象成了某种观念,在观念的支配下,种种形象信息还会生发,还会串连 ,以至衍变成一段情节。并且,也只有通过抽象——逻辑思维才能把这种种形象信息变为稳 固持久的形象记忆,就如只有理解了的古文才易于背诵一样。所以说,没有思考和分辨,作 家就无法驾驭他所要表现的内容。而思考和分辨能力,只能来自学习。”从他的经验中,我 们也可以认识到:第一,逻辑思维能力是写作者不可缺少的;第二,它不是天生的禀赋,任 何一个作者都必须经过学习、训练、实践,才能使自己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形象思维能力
   它是选取并凭借具体的有感性特征的事物,通过想象并伴随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态度, 舍弃非本质的东西,来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的能力。简言之,这是一种运用具体可感的形象 来进行思维的能力。
   现代人类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早期人类的形象思维能力已有很大的不同。马克思在《〈政治经 济学批判〉导言》中认为,现代人类的形象思维是“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人类 认识的二重化和概念的两重性的突出表现。这种“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在文学创 作、新闻写作、学术研究中普遍地存在着。
   作者的形象思维能力,除了有强有弱,还有类型的不同:有人长于实在的形象思维,有人长 于艺术的形象思维。实在的形象思维常用于日常生活、劳动实践、科学发明等思维活动,而 艺术的形象思维则多用于文艺创作。这是因为,实在的形象思维能力作用的结果是类型形象 ,即一般的、不具艺术性的形象,而艺术的形象思维能力作用的结果是典型形象,即特殊的 、具个性特征的形象。实在的形象具有科学的理性价值,艺术的形象则具有审美价值,能唤 起人的美感。
   在写作实践中,我们既要运用实在的形象思维进行日常实用文、科技文章、新闻通讯的写作 ,又要运用艺术的形象思维进行文学写作。作为初学者,应同样重视实在的形象思维能力和 艺术的形象思维能力的锻炼。
   三、灵感思维能力
   灵感思维能力是人脑在高度兴奋情况下所出现的信息纷呈并互相沟通从而取得预期结果和效 应的心理特征。这种“顿开茅塞”的能力又称为顿悟思维能力。
   诗人艾青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即消 逝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最愉快的邂逅。”(《诗 论》)
   在创造性写作中,灵感是整个思维的起点——写作的冲动。但确切地讲,它又不单是一种创 作冲动,而是作者在创作活动中精神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时出现的一种奇妙的现象。当 作者为某一客观事物所激动而引起创作欲望时,为了表现他心中的意念,展开了积极的联想 和想象,调动了他记忆中丰富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并十分活跃地在脑海中寻找各种足以表现 它们的材料和形式,一旦找到了最满意的材料和表现形式,作者也就获得了“主观世界与客 观世界的最愉快的邂逅”。这种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就是灵感涌现时的心理活动现象。 灵感不一定是属于天才的,灵感思维的能力是多数写作者都能通过勤奋写作获得的。
   培养灵感思维能力,除了读书、研究、观察世界、深人生活、体验感受、加强平时的积累外 ,最重要的是写作时要精神高度集中,饱含激情,展开积极思维活动,以求出现思如泉涌的 情景。如同袁枚所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 妙词。只要平时平时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感情体验,并用心艰苦思维,平凡的夕阳芳草? 就会因灵感??诗情的触发而变成妙语佳作。
   需要指出的是:写作者的国家、民族不同,所受的教育、文化修养和信仰不同,其思维 的内涵和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如中国和其他东方人与美国和其他西方人由于文化背景不 同而形成不同的观念,于是用完全不同的观念评价事物。例如,美国的书店里有《自杀方法 大全》公开出售,而这样的书在中国是不能出版的,更不要说公开出售。为什么会有这样大 的不同呢?员文、李盛林等在《现代美国生活方式》(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写道:
   美国人自由的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是人人平等,其二是个人权利不容侵犯。而 这里所谓个人是指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因此个人权利不容侵犯。切记这是西方社会构筑的最 基本观念,是西方人思维的最基本观念。当他们裁断《自杀方法大全》能不能出版的时候, 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写书人和一些心态不正常的读者有这个权利写和读,其次才考虑它会不会 影响其他人的权利——有些人在书店无意翻阅此书可能诱发自杀念头。最后这本书被裁定可 以出版销售,但必须用塑料纸封住,无法直接翻阅,必须购买后才能读内容。这样既保证了 作者和某些有心的读者的权利,又保证其他人不受侵害。但是在我们中国等东方国家里,我 们的思维角度则完全不同。我们评价事物首先考虑的是它对社会的意义,像《自杀大全》这 样一本书的出版对社会只可能有害而几乎毫无益处,那我们就会认定不允许它出版。
   这种由宏观及微观的思维角度,决定了东方人评价事物的许多观念与西方人不同。很 难说由宏观及微观的思维方式就不如由微观及宏观,反之亦然。思维方式的产生总是与一个 民族的特点和特定的环境相适应的。记得曾经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外教让大家分组争论?允许 个人携枪的利弊?时,竟然很快争论就结束了,正方反方都认为个人携枪有害而无益。这使 外教非常吃惊,她不得不亲自出马与大家争论。 美国人说美国好,中国人说中国好,大家为此争论这似乎还可以理解。可是如果美国人指责 中国这不好那不好,中国人指责美国这糟糕那糟糕,这就显得非常无知和可悲。

    写作者的多种心理能力是在写作者的生活过程、写作实践中培养和形成的。虽然良好的生理 素质是良好的心理能力的基础,但是生理素质却不能现成地决定写作所必需的心理能力。写 作者为了强化自己的写作心理能力,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培养。写作者养成良好的写作心理能力的基本的途径是:
   (一)爱好与勤奋
   写作心理能力的发展与写作的兴趣和爱好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力与爱好作为心理待征,二者 是互相制约的。写作的爱好吸引我们去从事写作活动,而写作活动又促进写作心理能力的发 展。写作心理能力的增强,能使写作活动产生良好的效应,写出好的文章,反过来又会强化 写作的爱好与兴趣。
   对于写作心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的还有勤奋。没有主观的勤奋努力是不可能获得良好的 写作心理能力的。叶圣陶说:写作要“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 ,手头纯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集)
   (二)生活与教育
   个体的生活史与心理能力的养成有密切的关系。以写作来说,古今中外的大作家,其中多数 人是从幼年起就开始练笔的,这种练笔有的是因师长、父母的督促,有的是因生活的逼迫或 激发,有的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年长以后,生活和实践的需要使他们的感知、体验日趋深刻 ,思维更加敏锐、严密,想象力愈为丰富、强烈,言语能力也越来越熟练、精湛。
   大中学生是受教育者,必要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教学不仅能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精神 、情操,而且能培养我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心理能力。在接受教育的过程 中,我们既学习思想,掌握知识,又锻炼各种心理能力;在学习做人的同时学习作文。
   (三)调节与治疗
   写作者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态势。这就需要进行良好的心理导向锻炼。凡是写作所必需的良 好心理,如感知的鲜明性、记忆的牢固性、思维的敏捷性、想象的活跃性、言语的新颖性, 以及坚强的意志、超人的胆识、进取的精神、热烈的追求、思索的习惯等等,都要自觉地进 行锻炼。对于不良的写作心理,则要进行自我心理治疗或者请教师、亲友帮助治疗。如写作 前不去观察或者观察不深入、不细致,不重视感受、体验,对人类、社会和自然淡漠,感情 贫乏而又不重视感情积累,记忆力差而记忆方法又不科学,思维迟钝、呆板,常受心理定势 束缚,不会联想更不善于想象,口拙舌笨和言语方式缺少变化……这些都是不良的写作心理 ,需要进行心理的调节和治疗。
   不良写作心理及疾病的调节、治疗方法主要有:
   一、自由联想法。即在教师、医生、亲友的指导下,通过自由联想挖掘出深埋在心中最底层 的不良动机和欲望——潜意识,努力予以根除。
   二、自觉分析法。即作者自觉地进行分析,意识到自己存在哪些不良的写作心理,并采取有 力的措施,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写日记。例如,你可以在每天晚上 ,通过写日记对自己一天写作中产生的烦燥不安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后设法加以 克服。另外,记观察笔记和写思维笔记,也有助于不良写作心理的调节和治疗,应该坚持进 行。
   三、强制医疗法。对于某些不良的写作心理,当写作者自己已无能为力改正时,就应该实行 此种方法。如对写字潦草成习惯又不自觉改正者,可强制他按规定写工整,并抄写多少遍, 直至改正写作心理疾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