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战国人口与兵力
- 战国人口与兵力
- 作者:军旅同心 文章来源:转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13 14:39:39
http://www.f81.net/dv6/dispbbs.asp?boardID=73&ID=43155&page=1 作者zrx1989
现在,专家们普遍认为战国时中国人口两千万。他们的推算大抵是由汉书中所说西汉末期人口数倒推回去的。但是,如果我们对照战国的兵力来看,战国人口却并不只有这么点。
先说秦朝。秦始皇时,修筑始皇帝陵、阿房宫的服役者有70万。戍守长城的士兵50万。迁往南粤(现在广东、广西,当时是新征服土地)的人有40-50万。这些人肯定都是男丁。总量有160万左右,人民便不堪重负。而考虑到战国兼并战争杀人极多,男丁数量偏少,我们定兵役征发上限为300万,也就是3/20得兵民比例。这个比例比1/7还小,似乎不太科学。
现在,看战国各国的兵力
统一战争时,秦在北方灭赵军队(人数未知)尚未撤回的情况下,能蒸发60万灭楚大军,秦的征兵能力应在80-100万之间。排除秦扩张的因素,至少也有75万。
赵国,由长平之战来看,主力应有45万人。而数年后燕国侵赵,赵国派出了20万左右兵力来看,赵应有55~60万兵力。战国策中白起也说长平之战,赵国兵士死者十之八九。
魏国,战国策中有两篇都说魏总兵力为36万,应当可信。
韩国,从国力来比拟,韩国兵力可能在25万左右。而燕国比韩国略强在30万左右。
齐楚两国兵力大约稍逊秦国,在70万左右。
(注:《史记·苏秦传〉中的六国兵力完全不可信,是秦甚至楚汉之际的辩士编造的。其中苏秦说齐王的一章尤其可笑,七万户可以征召21万兵,简直是天方夜谭,扯淡,基本常识都没有)
好了,这样看来,战国总兵力有370万,而这只是下限。那么战国兵民比例近于1/5,似乎是神话。
在看战国的生产力:汉书中说:
是时,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百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曰: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籴至于甚贵者也。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上孰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孰自三,余三百石;下孰自倍,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故大孰则上籴三而舍一,中孰则籴二,下孰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粜之。
就是说一个只有一名男丁的五口之家,常年耕种百亩,可以收获粟150石。缴税15担,若一个士兵一年需24石,就要1.6家人养他,也就是8人,算他自己,9人。兵民比为1/9。那么战国人口应当为3400万以上。秦时也有2700万人。
赵括后人,纸上谈兵,仅作参考。
说道军队的规模首先要从国力说起,要养活军队就要给饭吃,要给饭吃就要有人种田,就要有劳动力下田干活。首先我们看看养一个士兵最低花费是多少:
曹魏时政府救济贫民一天为五升米/人/天,一年算十八斛米,而士兵体力消耗大加上守土有责,每年有二十四斛米合计四十八斛谷(《宋书》卷八六《刘(面力)传》),衣着每年两匹绢约合十斛米(战国时期生产力低下可能要合的多一些)。那么养一个士兵一年至少需要五十八斛米。十万士卒一年消耗六百万斛米想必已是最低限度了吧。那么我们再看看当时的生产力所能够提供的支持。
当时一个劳动力可以耕种多少土地呢?还以曹魏时期的资料为例:正始年间邓艾在淮河流域建立军屯,四万人耕种两万倾土地,一人合五十亩。而西晋《占田令》规定一个男丁种五十亩女丁二十亩。
产量呢,汗健安年间平均每亩收入三斛(谷)。
这样一个男丁一年的产量为一百五十斛,一个女丁每年六十斛。战国时期的产量应该较低,就算男丁一百二十女丁四十应该比较合理。按照战国时期的平均租税水平为什五制即百分之五十。那么一户一男一女交给国家八十斛粮食,可以养活一又三分之一个士卒。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