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9月16日消息:“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对着月亮一看,大吃一惊,怎么月亮上面这么多疤痕哪,太丑陋了!”昨天,被誉为“嫦娥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南京大学举办“深空探测”讲座。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中国人的探月之梦开始了漫漫征程。相比“嫦娥一号”,今年准备发射的“嫦娥二号”距离月球更近,看得也会更精细,为未来“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顺利着陆做好先导工作。
“嫦娥二号”是对“嫦娥一号”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后研制的,性能比“嫦娥一号”更好,图像分辨率更高,科学数据自然也会更丰富。执行对月球进行“精细探测”的任务,以利于今后更安全地在月球表面着陆。
欧阳自远说,要在月球上着陆,就必须精细地了解着陆点的地形地貌。为此,“嫦娥二号”的激光高度计作了一些改进,一次可以测5个点的高程数据,较“嫦娥一号”一次测1个点有很大提高。
与此同时,“嫦娥二号”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小于10米,并将在距月球约100公里的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的距月球200公里高的轨道要低,也就是卫星轨道距月球表面又近了一倍,“看得更加精细”。
2007年发射上天的“嫦娥一号”取得了成功,这里也有南京天文专家的功劳。而对于今年要上天的“嫦娥二号”来说,同样也包含着南京专家的心血。“在‘嫦娥一号’上使用的,由紫金山天文研制的伽马射线谱仪,改进后继续用在‘嫦娥二号’上。”欧阳自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