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在胡锦涛总书记的今年“七一”讲话中,“青年”一词出现的频率较高,结尾部分更是用专门段落对青年寄予厚望。赢得青年,是执政党走过90年历程仍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也是新时期基层党建需要创新的重要工作。
信仰之光:引导应创新
怎么抓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信仰教育?这似乎是个棘手的问题。“他们思想太活跃了。我们才勉强搞懂了博客,结果他们又玩‘微博客’了,总感觉跟不上。”一位基层宣传干部对半月谈记者如是说。
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负责人李未柠认为,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可缺失,但如果方式方法不对,甚至可能起到“反效果”。尤其对于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教育和引导时,一定要了解他们的心态,使用他们的语言,倾听他们的声音。
“我们发现,积极探索开展青少年工作的新形式、新手段、新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动漫、手机等,将各类时尚元素注入工作当中,能大大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和青少年的认同度。”共青团重庆市委书记王志杰说。目前,重庆共青团组织已经设立了“红岩微博”,开通了一批特色“微账号”,组织了一批主流“微活动”,引导了一批热点“微话题”,树立了一批校园“微达人”,利用微博具备的草根性、原创性、便捷性和交互性等特点,让党的活动赢得青年人的喜爱。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而地方探索的一些事实表明,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的党史、国情教育活动往往效果较好。清明节期间,重庆团组织开展了“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活动,还开通了“永远不能忘记”网上祭奠专题网页,让青年人在网上缅怀革命先烈事迹,寄托哀思,结果吸引了50余万青少年参加。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黄金华告诉记者,要做好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人选也是关键。必须培养一批关心青年、了解青年的人,特别是中青年专家学者,才能让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青年人的内心深处。
上升之路:公平是关键
如何畅通青年向上流动的通道,保障公平的发展机会,是青年普遍关注的话题。某高校一位大四学生说:“同学们都面临毕业,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出现就业不公平现象,例如家里有关系的就早早找好了工作,没关系的普通职工子女、农村孩子就要四处求职,到处碰壁,甚至遇到所谓潜规则、‘萝卜招聘’等等。”
发展的公平问题,已被全社会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当前,中央和地方正致力于为青年人搭建更广阔的参与社会管理和运行的平台。
被称为“80后局长”的冯军全曾是一名“网络红人”,他不到30岁就当上重庆永川区工业园区港桥管委会招商分局局长,其后又通过选拔成为永川区纪委预防腐败室主任。半月谈记者来到冯军全家,发现他和妻子都是农家子弟,亲戚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家里是一座破旧土房,冯父50多岁还当石匠。
“如果论家庭背景、后台,怎么也轮不到我。”冯军全告诉记者,组织上公正选人,让他心存感激。“我非常感激党委政府,实行了公平公开的‘三考’选人。我会努力工作作为回报的。”
刁春梅是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云阳县的一名大学生村官,现在她已是村民口中能干的“刁书记”。她说:“大学生村官政策不但带动农村发展,而且确实给大批青年人创造了机会、找到了出路。”
从2008年起,重庆实施“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选派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今年已选派2700人。财政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为其落实了工资待遇。更为利好的政策是,重庆规定服务满2年的大学生村官,考核合格后可录用为公务员,之后仍愿意留村工作的,给予相应的职级待遇。
刁春梅说:“这个政策很公平,让我们青年人服气,因为在农村基层,你的工作一定要老百姓认可才行,所谓的关系、背景是吃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