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旅游放在“管理”的角度上很难符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目前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远不能满足对中高端旅游人才的需求。对于旅游这样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大产业而言,其教育也要进行配套升级,重新构架体系。
我国旅游教育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由单到全的历程,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旅游管理专业位列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这一先天不足使旅游教育存在两大误区,从而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智力支撑等方面难以满足建设旅游强国和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要求。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应走出两个误区。
误区一:旅游教育等同于旅游行业服务和旅游管理教育。
我国旅游教育结构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形成。在学科设置上,我们充分吸收了西方的理念。由于西方早期的旅游教育多侧重于酒店管理和接待业管理,旅游教育被定性在“管理”和“服务”两个层面,“旅游管理”学科为“工商管理”下面的二级学科。1997年,教育部将原来属于经济学科下的“旅游经济”专业调整至管理学科,定名为“旅游管理”,隶属于工商管理并成为大多数院校旅游教育的专业固有名称。不论专业倾向酒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服务与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区域旅游规划、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济或笼统的旅游企业管理,也不论其专业依靠的院系背景是语言、经济、地理、历史、文化或管理等,大多数都是以旅游管理的名义招生。
包罗万象、大而无当的旅游管理系带来如下严重后果:
一是院校发展缺乏特色。我国大多数旅游院校都是依靠原有学科背景、学科优势和特点,拼接或参考国内外其他院校课程设置,确定自己的专业设置,毫无自身特色可言。真正分方向细化专业办学的旅游院校并不多见,主要是一些中等职业类的院校,这些院校由于受学校性质的影响,在专业细化培养方面走在旅游教育的前列。
二是课程设置流于形式。旅游院校培养计划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不强,不但经常变动,缺乏应有的稳定性,而且课程设置上因人设课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旅游院校由于受原有学科背景的影响,依赖原有学科优势和特点设课的现象比比皆是。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比例不够科学,特别是基础课的知识结构老化,专业必修课的门类划分过细,而专业选修课的门类也偏窄。
三是人才结构比例失衡。目前研究生数量比例偏低,本科生比例过大,专科生和中等职业学生相对合理。根据我国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一概而论的定位,致使我国旅游院校不论培养什么层次的人才,高职、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都向这一目标看齐,且基本都是服务型技能人才,导致我国旅游教育培养的旅游人才都在同一层次上竞争。
误区二:旅游人才培养等同于旅游传统行业人才培养。
受学科地位低下、办学理念落后的限制,我国目前的旅游教育尚停留在围绕六要素中某些要素的服务与管理的小旅游教育的层面,导致学界、商界、政界对旅游人才的认识长期局限在酒店、旅行社和景区等传统领域,忽视了旅游人才的时代变化性和范围的扩展,更忽视了对高中低不同档次、不同细分市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行业人才沦为低端人力资源。由于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教学体制限制、旅游教育资金投入不足、设施设备不健全等情况的制约,加之迟迟不能建立官、产、学、研之间资源优势互补的旅游教育互动机制,也没有形成官、产、学、研之间的信息共享、旅游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规格等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旅游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致使学生无法完成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导致院校对传统行业人才的培养始终停留在低端旅游人力资源阶段。
第二,新兴市场、中高端人才极为缺乏。我国目前急需的旅游规划人才、旅游咨询人才、旅游策划人才、会展旅游人才、旅游产品研发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高级导游人才、度假和休闲管理人才、旅游理论研究人才和旅游教育人才等,旅游教育很难为市场量身定做,远不能满足我国旅游业对中高端旅游人才的需求。在学生的专业实习方面,大多数旅游院校只安排酒店、旅行社和景区等,这种实习的局限性必然导致学生就业的局限性,忽视了其他专业方向人才的发展。在旅游人才的成长方面,由于薪酬制度问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等因素,旅游人才跳槽和转行频繁,不利于低端旅游人才向中高端旅游人才升级,进一步加剧了中高端旅游人才的匮乏。
走出以上两个误区,是旅游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今天,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的紧迫压力,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其产业地位今非昔比。因此,把旅游放在“管理”的角度上很难符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对于旅游这样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大产业而言,其教育也要进行配套升级,重新构架体系。如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旅游教育体系加以合理引导和改革创新,使其脱离原先的小旅游、小专业、传统行业教育或者对旅游者服务的技术性教育的窠臼,不仅很难最大程度地分享到旅游教育带来的好处和成果,反而有可能对我国旅游业发展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和损失。
为此,在战略上,必须建立自上而下综合性的、本土化的大旅游教育体系,升级旅游学科地位,创新旅游教育架构,强化旅游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在全球旅游教育体系中的话语权。在战术上,应逐步建立自下而上的立体化特色专业体系,一方面促进高等院校转向中高端、综合性的旅游教育和科研领域,另一方面鼓励职业院校不断开拓新兴细分市场,构建学科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