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旅游自驾-军旅文学 >> 武隆自由行 >> 社会纵横 >> 正文
重庆綦江发现侏罗纪晚期1.4亿年大量木化石
重庆綦江发现侏罗纪晚期1.4亿年大量木化石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大渝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20 10:28:23

重庆商报讯 1.4亿年前的綦江,究竟是怎样一幅面貌?綦江古剑山上被雨水冲刷出来的一些木化石,给我们推测出了这个答案:那时满山遍野都是茂密的高大乔木,恐龙在这些植物下栖息,在水边不停地打闹,“主宰”着綦江这块土地。后来,地质构造发生变化,大量的乔木被掩埋在地下,经过一亿多年的历史变迁,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这些木化石。昨天,綦江区国土房管局相关专家表示,这些极具科研科普价值的木化石,将被展出或在原地保护。

  地下两米深挖出木化石

  发现木化石的地方,位于綦江区古剑山海拔800米的一条公路断面上,那里属綦江国家地质公园地段。

  古剑山管委会工作人员张学锋告诉记者,上山的那条公路修建于2011年,从山的一侧凿开后,公路从中间穿过。张学锋说,当时修公路时,从地表下面约2米深处挖出了一些形似煤炭的黑色东西,工人不认识它,便扔在公路右侧堆放起来。今年11月15日上午,他路过现场时,发现左侧约50米长、6米高的一个断面上,被雨水冲刷出来有些像炭的东西,他怀疑是木化石,于是赶紧向綦江区国土房管局报告。

  昨天上午,记者随綦江区国土房管局副局长王丰平一行来到现场看到,该地段除上山的右边堆放着一些“黑炭”外,左面岩层上也裸露出数处这样的“黑炭”。王丰平副局长在现场经过鉴定后,初步断定这些“黑炭”就是木化石。

  张学锋用卷尺测得直径最大的一块木化石约74厘米,其树皮纹理清晰可见,上面还有一圈一圈的年轮,树脂早已炭化。在左侧的公路边,王丰平发现一块木化石的木质部分已硅化,树木中间的裂缝也有钙化成分。他小心翼翼地剥下一块炭化了的树脂,用打火机点燃后,发出一股浓浓的橡胶味。

  与恐龙同时代属侏罗纪

  这些木化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当时綦江一带的地质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地质专业出身的专家型学者王丰平推测称,这些木化石大约形成于1.4亿年前,属侏罗纪晚期。侏罗纪是举世闻名的恐龙时代,那时綦江一带气候炎热潮湿,分布着高大茂密的乔木,成群结对的恐龙在这些植物下面或周边活动,或在水边相互嬉戏打闹。

  他指着那些埋藏在该断面泥岩中的木化石分析称,“这些木化石表明是在水环境中形成的,它含泥沙较重,离岸边较远。”他说,这些高大的乔木倒下后,被水不停地冲刷并堆积在一起,经过沉积成岩作用后,变成岩石,后来地质构造发生变化,地壳抬升,再经风化和剥蚀作用,最终形成了现在看到的这些木化石。

  王丰平副局长说,这个推断与在该国家地质公园内发现的北渡恐龙化石、老瀛山恐龙脚印是一致的,“那时綦江一带恐龙繁生,它们是綦江的主人,主宰着綦江这片土地。”

  极具科研科普观赏价值

  王丰平副局长介绍,这些大量出土的木化石,极具科研价值,它对推测当时的古环境、古地理、古气候等具有一定的科研作用,能让我们穿越历史,回归到当时的情形。其次,它还具有科普价值,能让社会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等认识恐龙时代和了解当时的植被以及木化石的形成过程,能给他们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此外,王丰平还称,它们还具有观赏价值,这些木化石表面看是木头,摸起来是石头,但在显微镜下观看却能看到木质的细胞结构。

  将在博物馆展出或原地保护

  谈到这些木化石的保护,王丰平副局长说有两种可能,一是把这些已经出土的木化石搬进綦江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里展出,到时可供游客观赏。

  另外,綦江区国土房管局已联系上了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专门研究木化石的权威专家。专家一行将于11月底或12月初来现场考察,届时将提出或制订具体的保护方案。如该断面出土的木化石既多又好,届时有可能采取措施在原地加以保护。


更多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信息录入:烟灰缸    责任编辑:烟灰缸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