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武警讲述舟曲救援经过 首次挖出灾民花费8小时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16 19:17:08
东方网8月16日消息:CCTV《新闻调查》8月14日播出:《同舟同家》,以下为节目实录:
杨勇飞:那个城啊,真的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城,就像一个火柴盒一样。小学的时候,同班同学都开玩笑说,我们等晚上划一根火柴,就能从城的这边走到那边,火柴不灭就把城走通了。在我的印象中,白龙江非常漂亮,我感觉在我的心里,白龙江就像我的母亲一样。
解说:每个人都以为这只是舟曲小城再平常不过的一个雨夜,但是……
同期:今天凌晨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滑坡,楼房已经是被冲刷得面目全非。
解说:8月7日爆发的泥石流,从舟曲县东北山脉一路咆哮而下,冲进舟曲县城,200多万立方米的泥石流,造成村庄被掩埋、房屋被冲毁、电力中断、通讯中断、交通中断,县城一片泽国。
杨勇飞:8号天亮的时候,我姐首先从厦门给我发短信,她说家里出事了,我当时首先是很担心。
解说:杨勇飞,今年26岁,在北京工作,她的家乡在舟曲县。
记者:家里边到底怎么样?发生什么?家里人员安全不安全?这些消息怎么得到的?
杨勇飞:我8号那一天,整天的时间就是打电话、发短信,基本上以前小学、初中、高中同学,能联系到的,联系不到的,我所有的人都给他们打电话。有的刚开始我还打电话,后来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就听见那边有人哭,然后我就打不下去了,后来我就发短信。
解说:总人口13.4万的舟曲县,在暴雨引发的泥石流中,截至8月12日,死亡1117人,失踪627人,4400多户受灾,被毁坏的房屋、车辆难以统计。
就在杨勇飞父母居住的村庄附近,月圆村、春场村、三眼村,几乎全被泥石流吞没。
记者:你们家在县里边哪个位置?
杨勇飞:我家大概位置,就在这里、这边。
记者:那很悬。
解说:杨勇飞万分焦急,父母还有家人,他们到底怎么样了呢?
记者:一天之内,会跟你爸爸妈妈联系几次?
杨勇飞:有时候是每两分钟、一分钟。
解说:8月8日下午一点,杨勇飞终于接到了侄女发来的短信。
杨勇飞:然后当时她就说,她说爷爷奶奶没有事,就是让我先不要担心。
同期:据当地政府初步估计,约有5万人受灾,昨晚的10点钟,当地发生强降雨,今天的0点左右,县城遭受了泥石流灾害。
记者:你喜欢看这儿这个花吗?
杨松林(杨勇飞的父亲):喜欢,我们院里还有花,都是淹掉了。
解说:在杨家的老房子前,我们见到了杨勇飞的父亲。
杨松林:有40多公分吧。
记者:这个就是你们家的房子?
杨松林:对,我们的房。
记者:这是哪年盖的?
杨松林:这个房是86年吧、86年盖的。现在进水,不多。
记者:正门在哪?
杨松林:门在那边,淹掉了。
记者:门不能进,门已经进不去了。
杨松林:进不去。
记者:现在这是有多深啊?这深,这下不去。
杨松林:两面的墙基已经塌掉了。
记者:在这个地方住了多少年?
杨松林:这住了,可以说是一辈子吧。
记者:出生就在这?
杨松林:恩,出生就在这,这个楼都淹掉了你看。
解说:8月7日夜里,老杨和老伴儿被屋外嘈杂的声音吵醒。当时,老杨带着一家人跑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杨松林:当天晚上水是城的东头起的,有些人开着车就跑着叫,全街到处喊,说是有泥石流,我说简直不敢相信,说是把白龙江截上了,水已经淹上了,好多店面都淹掉了。
记者:那时候你知道,姑娘每两分钟给你打一次电话?
杨松林:那时候通讯断了,两个姑娘都没有联系上,第二天联系到了。它的通讯整个都断了,电、什么都没有了,水、电(都没有了),这个手机打不了了。
记者:能说说刚刚跟姑娘通上话,当时什么心情?
杨松林:很激动,就说是,她是问水淹掉了。她很高兴,我们也很激动。
同期:现在不顾一切,向现场进发。
解说:那时老杨和许多灾民并不知道,就在泥石流灾害发生的2个多小时之后,全国的救援力量已经开始行动,兰州军区、武警部队、公安消防、国家地震救援队等,分别组成的多支救援队伍,奔赴舟曲。
同期:泥石流灾害后,道路都冲黑了,整个就是从山上,绕小路走了将近4公里,战士趟水过来的,真正是摸着石头过河。
杨松林:四面八方的来了,捡垃圾的,有掏死人的,有抬死人的,有捡木料的,有掏粮食的,我很感动,特别咱们的解放军,这么多的部队来,这是舟曲来人最多的一次救灾。我没见过,我也走过大城市,这是个小地方,这个地方小。
记者:没见过有这么多人来救来救灾的。
杨松林:没见过这个场面。
同期:炮兵连这个地方,给我来上6个人。
同期:6个人够了吧?
同期:带锹、带镐,6个人。
同期:跑步,跑步。
同期:你们这6个人,你是小组长,然后这些人的安全由你负责,然后跟着他到那个地方,看看人员在哪,怎么挖,听见没有?
解说:这时距离泥石流的爆发已经过去了5个小时,舟曲4万多居民的食品和饮水供应非常紧张,而被泥石流掩埋的村庄是否还有生命的迹象?在白龙江上,堰塞湖已经形成,并在不断扩大,这是否会令劫后余生的舟曲重新陷入危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部队能否顺利到达,对舟曲展开全面的救援行动。
2010年8月8日上午,陇南市公安消防支队的救援队伍抵达舟曲县城,当这些身经百战的消防队员进入灾害现场时,他们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张立之(陇海市消防支队司令部参谋):500米宽,长度望不到头的这一个空白地段,根本看不到任何建筑物的迹象,没有一点像我们以前认识到的这种山洪造成的房屋推倒(那些房屋)还有一些,房屋建筑的结构的样子,还有房顶。
解说:张立之是陇南市消防支队司令部参谋,他曾参加过汶川地震救灾。但是,这样的景象,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到底该如何实施救援呢?
张立之:我既看不到什么地方有房屋,又听不到有什么被困的或者遇难的人员在哭喊的声音、呼救的声音,也不知道在这片区域到底他们被埋在什么地方,简直无从下手。
解说:消防队员们根据经验判断,从没有被完全摧毁的地方入手,在这里会有生还的村民吗?
同期:铁锹。
张立之:但是呢,我们费了好大的力气,拉开一个地方,发现了里面的人却已经死了,再拉开一个地方,发现里面的人,同样连续我们挖开了,好几处类似的地方发现里面的群众都已经死了。但当时呢,我们的心情也都是非常压抑的。
解说:在这些消防队员中,有不少人曾经参加过汶川地震的救援,他们不愿意放弃努力,每一个人都期望,能够像过去做过的那样,挽救生命。
张立之:当时楼顶上有人喊,楼下有人,我们就开始呢挖淤泥。我们挖了大约多半个小时吧发现了两具遇难者的尸体,但是楼上的人还喊,下面还有人,我们就继续在挖,终于在靠楼房最里面的地方,发现一个人,我们的战士就立即钻进房间里,将(他)背了出来。
解说:第一次成功的营救,令整整忙碌了一天的消防队员们备受鼓舞,他们不顾疲惫继续寻找生命的迹象,这一天,他们一共成功地营救出三名幸存者。而与此同时,在舟曲县的其它受灾现场,各路救援部队也成功地营救出了幸存者。
8月8日下午,武警甘肃交通六支队,经过8个小时的奋战,救出一名受困群众。
杨松林:我去那个现场,不认识那个解放军,那个汗流啊,(人)掏出后,我们老乡点着鞭炮,把那个人就抬着抬到医院去,不知道救活没有。那就是第二天的下午,那是我最感动的一件事。
记者:在现场看到救上来一个幸存者。
杨松林:人从烂泥中挖出来,我就很感动,禁不住眼泪就流下来,那时我最感动。
解说:兰州军区派出2800余名官兵,先遣队于8月8日10点15分到达灾区,就地展开救援。
同期:按照老乡提供的线索,迅速地展开救援,截至目前已经救出了9名生还者。
解说:8月10日,成都军区广元军分区救援民兵救出一名幸存者。
同期:楼上有没有人?还有没有人?
解说:夜色降临,救援工作继续进行。
救援队员衣服上的反光标识,如同暗夜中的点点星光,这一夜,又有幸存者获救的消息传来。
正当人们刚刚开始对异常艰难的救援树立起些许信心的时候,气象预报却显示8月9日,白龙江上游地区有小雨,未来的几天里舟曲县以及白龙江的上游将有雷阵雨,局部地区还将出现中到大雨,甚至暴雨。
离预报的大暴雨来临只剩下一天了,作为地质专家,黎志恒要在大暴雨到来之前勘查完最后一片区域。
同期:在水里装药也不是那么好装的。
同期:我们就是问一下具体时间。
解说:堰塞湖的问题还在解决之中,每天的行程中都会遇到一两次,因为爆破而戒严的情况。
与黎志恒一起来到舟曲的,还有另外230多个地质专家,他们的任务就是对舟曲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考察,并制定可行的避险预案。
黎志恒(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主任):这个和有一句成语是一样的“千里大堤溃于蚁穴”,裂缝虽然小,但是它在降雨的因素影响下它是要发展的,而且一旦出现以后,在降雨沿着裂缝就容易渗进去了,渗进去就把里头的土体就软化了,软化了它强度低,它就非常容易快速地失稳滑动。一旦滑动,对坡脚处的居民就产生压埋,对山上把它也就拉着下去,也就破坏了。
同期:你这里有个隐患,这里路很近,直接威胁到这个地方安全了。最近甘肃省气象台发布了一个暴雨的警报。
同期:说是13号。
同期:你都清楚,给你们通知了是吧?
同期:我兄弟是萧山军校毕业,现在分到石家庄了,在那儿打过电话,我们老家在陇南,赶紧搬下去。
同期:就跟你说的意思,咱们保护自己的生命是第一位的。
解说:这次考察在舟曲县城周围,排查到了9个滑坡泥石流隐患点,这些隐患点在强降雨的作用下,很可能发生滑动。
张国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我们调查评估灾情、排查灾情隐患,然后通过调查和排查,提出搬迁、避让,还有工程治理的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形成调查报告和规划方案,提交地方政府,将来在整个实施灾后重建过程当中作为最基础的依据,同时我们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就是在整个抢险救灾过程中,我们随时掌握天气气候的变化,避免二次发生灾情。
解说:锁儿头村坐落在舟曲县境内一处大的滑坡体上,这个滑坡体每年都会有1到2厘米的滑动,而在山脚下住着1600口人,如何防范类似的泥石流灾害是专家们最为担心的问题。
记者:既然它又在一个断裂带上,又是在一个大的滑坡体上,512重建的时候肯定征求过你们的意见,当时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地方这个村整个给迁走呢?
专家组成员:当时我们在经过周围多方论证,没有适合1600人居住的一个安全的地带,舟曲的地形、地质、地貌条件决定了没有这么大的一块地方适合1600人这么大的居民区搬迁。
记者:也就是说,虽然这个地方不太安全,但是整个舟曲也找不到可以1600人住的更安全的地方?
专家组成员:相对来说,这个地方比其它地方还要安全一点。
记者:12日到13日预报局部可能会有大暴雨会有70到90毫米,相当于那天发生大泥石流灾害的那天差不多了,如果发生那么大的暴雨,就在这条沟的话,现在你们最担心的是哪个部分?
专家组成员:目前是这样,根据目前的滑坡变形和稳定情况,如果仅仅是一场大暴雨的话,根据这个滑坡的规模,诱发这个滑坡或者激发这个滑坡突然整体失稳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对锁儿头村来说,危险的是或者说危险相对较大的是,滑体中间发育了一条泥石流沟。
黎志恒:灾害就是防和治,我们现在目前来说暂时只能就是防,预防为主。我们主要采取我们国家惯用的,也起到很好的作用的群测群防措施,我们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威胁对象,这次主要是以转移避让为主,因为涉及的点多,人员也比较广。治理、预防这些是来不及的,所以我们主要是作预防,把危险地区的群众暂时搬迁到安全的地方去,撤离到安全地区进行避让。
解说:1600人的紧急避险是个大问题,这其中涉及人往哪里转移?基本的生活如何保障?老人和孩子怎么办?
专家组成员:我问一个问题,如果咱们这个锁儿头(村),一旦出现泥石流或滑坡灾害的时候,按照群测群防方案,有没有一个合适的预先选定好的避险场所和避险线路?
张润林(甘肃省舟曲县锁儿头村党支部书记)有,花果堆,花果堆。
记者:在什么位置?
张润林:就在我们村庄的以西。
记者:西边。
张润林:紧挨着我们村庄,那个地方,如果全村都撤退到那个地方的话,全部能容纳下。
记者:1600人都够,都够站啊?
张润林:对,没问题。
记者:离这儿有多远?
张润林:离这,离这村委会,半公里。
记者:有半公里,走过去要多长时间?
张润林:有20分钟。
记者:最多要20分钟,包括小孩和老人吗?行动不便的,都可以。
张润林:都可以。
记者:因为之前告诉我们说,像8月7日这样的灾害,泥石流下来的时间是半个小时到40分钟,所以这次的撤退要求,是要希望能够在30分钟之内,所有人都能够到安全的地带,那您带我们去试试看吧,我们看看,从现在计时,12点差5分,我们看看走到那儿,需要多长时间。
张润林:好,走走走。
记者:大家都知道该走哪条路吧?
张润林:都知道。
记者:12分钟的时间,我们现在可以到这块避险地,除了这块平地之外还有坝子上这一大块,应该是1600人可以待得下。现在关于上来的速度问题,我不担心孩子,你看我身后那三个孩子,跟着我们上来的,跑得比我们快比我们轻松,但是由于一些比较窄的路段,挺难走的,我还是有几个地方让人扶了一把。所以,书记,我现在是比较担心村里的老人,老人上来的话,20分钟、30分钟行吗?
张润林:老人啊,第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因为我们村子上的这个小路,最起码三轮车小路通着呢。就通着那些房子,如果老人孩子可以坐上三轮车,用不了20分钟,可以运过来。
记者:那就放心多了。
张润林:那么其他的人就可以顺着这些小路,往这个地方走。
记者:避险地您觉得足够安全吗?
专家组成员:从地形、地貌上来说,应该说这里是相对来说安全的,因为后面有这条这个山梁子作为屏障,把后边来的洪水挡着了,这边是一道坚硬的灰岩,山体相对来说是稳定的。但是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我要问一下,一旦我们的人撤离上来以后,我们饮水、食品这些东西,怎么供应上来?
张润林:饮水,你看这儿,这是我们村子的饮水水井。
记者:就是这块地就是。
张润林:对,就这儿。水可以在这儿,水就在跟前。
记者:食品呢?
张润林:食品就通过这些小路。
记者:那你怎么通知全村人,我看你们村子那么大?
张润林:因为我们村委会办公室楼上,按照不同方向安着三个喇叭,高音喇叭,随时我们通过高音喇叭给广大村民通知。
解说:8月11号晚上8点半,大雨如期而至。
张润林:喂,村民请注意了,今天晚上全村村民,老人也好、小孩也好不能睡觉,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再一个就是做好撤离的准备。
解说:虽有些紧张,但锁儿头村还是安然度过了这个夜晚。
8月11日晚上,雨下了三个小时。
同期:下雨的时候,心里面反正有一点恐惧,好像会不会和那天一样的,心里边比较害怕。
解说:白龙江流经舟曲县城的江段,由于8月7日晚的泥石流冲进水道、抬高河床,江水流量大大减少,已经形成了一个堰塞湖,尽管工程兵已经进行了几天的疏导。
但是8月11日的降雨,又使得这个堰塞湖的面积增大了,更糟糕的是,在白龙江的上游,另外一个堰塞湖也形成了。
老杨正在清扫帐篷里的积水,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除了要回家看看之外,还参加了居民们的志愿者队伍,负责清理生活垃圾。
记者:像以前捡得多的时候,像这样的黑色垃圾袋能捡多少袋?
杨松林:能捡三袋多半,三袋半。
记者:主要都是些生活上的垃圾?
杨松林:生活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
记者:今天我看到你捡得很少。
杨松林:今天的少,昨天的、前天的志愿者都捡完了。我们没捡的了。
记者:志愿者多了?
杨松林:嗯,多了。
解说:对于昨晚的降雨,以及天气预报,老杨的反应只是手里多了把雨伞。
记者:我看您这出门都带着伞,对这天气有担心?
杨松林:嗯,有担心。因为我身体不好,有时候胃疼。
记者:老预报呢,这两天也下点雨。
杨松林:有时候看一下水,也拿伞。
记者:那你对这个天气有没有什么担心?
杨松林:没有,不怕不怕,我不怕,这么大年龄了。不怕,那怕什么,没用的。
解说:而远在北京的杨勇飞,对于天气,似乎与父亲的反应不太一样。
杨勇飞:我首先第一反应是:水要是再涨,我家也就完蛋了。
解说:担心归担心,杨勇飞的决定却是找老板请假回家。
杨勇飞:我家最近(灾情)比较严重,我可能最近得赶回去一趟。然后就是跟您请个假,我现在已经约好了一个同学,她现在在上海工作,我们俩打算在兰州会合,会合完了以后坐车一块儿到这边,然后走回去。
记者:过几天阴雨天还会持续,特别是还有可能会有大到暴雨。
杨勇飞:嗯,对,对。我们同学都劝我最好先不要回去。她说,万一你回去,你们家再有那个(泥石流),把你也搭上了。但是我不想再考虑那么多了。现在最关键的是,和我亲人在一起,让他们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心,这是最重要的。
记者:那你跟她们说了吗?就是你要回去这事。
杨勇飞:对,说了。我妈妈不让我回去,但是我不管她,我不管他们的想法,我想回去。
解说:杨勇飞开始收拾回家的行李。
记者:准备住多久?
杨勇飞:我预计是想呆十天左右,但是就是不知道,当地的物资紧缺不紧缺,要是紧缺,我可能呆的时间比较短。就是把吃的、水呀这些,更多的留给他们。手套可以带着去帮他们干活。
记者:你觉得你能干什么活儿?
杨勇飞:我能干的活很多。我可以帮他们去挖东西,然后我小时候也是一直帮我爸爸妈妈干活,所以,对那边现在需要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说刨挖啊,或者说是帮那个……我自己学过医学,然后我可以去医院帮忙。
解说:杨勇飞还想给家里带些日用品和药品。
记者:他们缺的话,肯定也不是缺的一点半点。你能带多少呢?
杨勇飞:对,我现在能联系到的同学,他们说需要的,我先带一点。能帮一点算一点。我能再拿一个,那个叫什么……
营业员:清热解毒的?
杨勇飞:不是,有一种药叫……就是拉肚子之后(要的),整肠生。
营业员:这个需要的我给你开票。
杨勇飞:好的。整肠生要两瓶。
记者:这次爆破的行动和以前你们所执行的几次任务有什么不同?
爆破官兵:这次的爆破行动主要是,因为前几次我们爆破以后,上游的水量明显增大了,上游的口子都已经打开了。另外,昨天这块都不泛水花,今天这块水花特别大。今天我们要把这块疏浚通,所以这段装料量相对较大,但是因为距离建筑物比较近,还要设置好自己,装料量不能特大,在确保完成任务的情况下,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期:截至8月13日中午十二点,舟曲白龙江堰塞体上断面入水流量为每秒一百立方,下断面出水流量达到每秒一百零七立方。与今天上午八点相比,整体水位下降0.12米。尽管上游因为降雨使水流量增加,但目前,舟曲县城区江段排水量仍大于来水量。
魏宝君(甘肃省抗旱防汛总指挥部秘书长):据预报和水文分析,估计今天晚上的8点,要来一个将近300(每)秒(立方米)的洪峰。目前我们经过分析,这两天的洪峰,按照现在这个量级,不会对(舟曲)城区段再次造成大的灾害。我们分析,华长桥那个地方最大的水面升高0.8米,现在不会升高那么多。即使升高0.8米,也没有达到原来堰塞湖没有基本解除风险时最初的那个水位。所以应该是安全的,没有问题。
杨勇飞: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读书,我觉得那个地方那么小,那么偏僻,我就想离开那个地方。在城市生活一直都是我的梦想,现在我真的融入城市生活当中了,可是我发现那个像火柴盒一样大小的城,在我心里的份量是最重的。就那个城,那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城,她承载了我生命最初的所有的幻想和憧憬,以后无论我走到哪里,在这个世界上走得多么远,它都是我心灵上永远走不出的家园。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