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挟尸要价》质疑者发新图 调查有望今晚出结果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法制晚报 选稿:黄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22 15:30:18
《挟尸要价》
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组委会对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的作品《挟尸要价》的调查结果有望今晚公布。参与调查人员表示,目前证据显示,照片没问题。
昨天,首个质疑该照片的长江大学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再次发表博文,称不捞尸上船是因为“晦气”,并公布了一组新照片。
该照片作者对本报记者表示,“挟尸要价”是一个持续几个小时的过程,争执那一刹那间是“挟尸要价”还是“牵尸靠岸”根本没有意义。
最新进展
质疑者公布新照片
第一个站出来质疑《挟尸要价》照片的李玉泉再次发表博文,回应为何尸体一直在水里泡着,李玉泉公布了之前没有公布的一组照片,来“证实真相”。
《挟尸要价》的系列照片,获得今年“金镜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后,李玉泉就发文质疑称该摄影作品与真相不符。
李玉泉在博文中表示,媒体当时在报道此事件时,对照片的解读为:船头着白色衬衫者与老师、学生牵着尸体谈价。事实是:在打捞中,两条船共同作业,着白色衬衫者手牵尸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牵尸靠岸”。
金镜头大赛评委之一、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文澜认为,评委会对照片的画面内容进行了分析,大家认为如果同意打捞尸体,尸体便不应被绳子拴着胳膊一直在水里泡着,而应给捞起放于甲板。
李玉泉在昨日最新公布的博文中回应了这一质疑:捞尸业就像殡仪业一样,是一个大家认为很晦气的职业,在这个行业中也有很多禁忌,比如,如果把尸体捞上船,就认为这个人的灵魂一直会呆在船上,从而对船主人带来不利。这就是他们不愿意把尸体直接捞到船上的原因之一。
李玉泉还强调,捞尸老人就是“城市里的农民工”,打工赚钱。李玉泉还表示,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还事实以真相。
今日上午,记者拨打李玉泉办公室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事发至现在,李玉泉甚少接受媒体采访,均是通过博文发表自己的意见。
组委会回应
目前证据显示《挟尸要价》照片没问题
记者在人民摄影网上看到“金镜头”组委会发布的调查声明。声明中称,本着对作者及所有当事人负责的原则,8月20日,“金镜头”组委会决定立即成立调查组,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当日上午,已收集到有关此事的大量素材。同时,希望事发现场目击证人或知情人士能主动与之联系,提供有力的证据。
今日上午,本报记者致电“金镜头”组委会参与《挟尸要价》调查的相关人士,该人士透露,组委会已经派记者到荆江进行深入调查,上午已经拿到最新的第一手调查资料,评审专家正在研究中,“据目前证据显示,照片没有问题”,该人士还表示,调查结果今晚将会在人民摄影网站上公布,“公布的最迟时间是23日零点左右”。
作者回应
“挟尸要价”是一个过程
8月21日,张轶首度回应质疑,将自己所拍的全套照片发布在网上。张轶告诉记者,除了《挟尸要价》照片所表现的画面,全套照片中还有打捞公司谈价、中途没谈好、等钱等过程。
张轶对本报记者说,对于目前的事件能演变成现在这样,确实出乎他的预料,并强调,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他绝对遵守了新闻道德,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对所有的读者负责,更对逝者及其家属负责。
张轶说,其实“挟尸要价”是一个持续几个小时的过程,并不光是获奖作品那一张照片上反映的那一刹那,因为打捞船是在跟长江大学的师生们讨要价钱后才开始打捞,“挟尸要价”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争执那一刹那间是“挟尸要价”还是“牵尸靠岸”根本没有意义,获奖的那张照片只是反映“挟尸要价”这一过程中信息量最足的一张。
今日上午,张轶告诉本报记者,因为质疑照片真实性一事,让他本人最近十分苦恼,工作亦受到困扰,目前已离开原先所居地。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