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原发改委专家称GDP增长要使全体国民得实惠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30 15:30:19
中国第二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许多学者指出,中国GDP数量很大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那么,中国GDP大而不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提升GDP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本报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刘福垣。
人均GDP排名落后
问:“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的消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您如何看待这一排名的提升?
刘福垣:“GDP世界第二”是我们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经济总量应该是全球最大的。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工商业GDP超过农业,占整个GDP的80%多,这说明我们作为一个工业国家已经不成问题了。我国GDP在世界排名座次的跃升,标志着整个经济已经进入市场经济轨道,总体发展势头好,相信我国GDP总量日后也会成为世界第一。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冷静看待这个“第二”。虽然自己和自己比上升很快,但GDP总量大不等于国民富、国家强。由于我国人口多,我们的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在100名以外。我们现在人均GDP大概是3500美元,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提高人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这方面我们还差得很远。我们GDP增长量大了,那是和历史比,和自己的潜能比;我国GDP增长10%,不如美国增长1%的绝对额大,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GDP丰产老百姓不丰收
问:我们GDP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刘福垣:大而不强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是我们的GDP靠大量投资拉动,大量占有资源甚至污染环境。二是把劳动力当消费品使用,对劳动力保护不够,在分配关系上没有真正落实按要素分配、等价交换、同工同酬的原则。三是我国GDP很大程度上是靠外商、外资、外贸这“三外”拉动的,GDP大,GNP(国民生产总值)小。按性能价格比,中国的产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我们没卖出价钱来。这是由于我国财政包干体制形成的地区同构、产业同构,国内竞争过于激烈,人为地压低了物价、工价、钱价(也就是汇率),造成送礼性出口。
最要害的问题是GDP丰产老百姓不丰收。我们工资占GDP的比重过低,国民收入占GDP比重也比较低,相当一部分利润被外国人拿走。这样,GDP再大你也还是一个弱国。为什么?判断一个国家是强国还是弱国关键看利润、剩余价值往哪流,剩余价值往外流的国家就是弱国,往里流的国家就是强国。所以说,我们虽然GDP总量大了,但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不要陷入GDP拜物教
问:那么您认为造成我国GDP“虚胖”、大而不强的原因是什么?
刘福垣:原因在于我们过去陷入了西方经济学达标运动的陷阱,陷入GDP拜物教的迷雾。把GDP作为核心指标,靠投资来拉动和堆积GDP,而不是靠消费和就业带动,没有真正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果我们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处理好增长和发展的关系,我们用发展来带动增长,用转变人的社会身份、提高人的消费能力来带动GDP增长,我们的GDP就是实的。要防止GDP增长了,利益却被少数人拿走了,被外国人拿走了,创造GDP的人没有得到实惠。出现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GDP分配有问题。
以人为本加快经济发展
问: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升GDP的质量?
刘福垣:按照中央提出的转变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真正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来推动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就能提高GDP质量。要改变人们的社会分工、社会身份、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通过消费来拉动投资、拉动GDP增长,从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这样,GDP质量就提高了。要使消费能拉动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就必须改变分配体制和方式。所以“十二五”采取的措施是以分配体制的改革带动消费结构的变化,以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升级能够提高我们GDP的质量。分配体制改革,不只是收入差距问题,而是所有制问题和特权问题。分配不公不是收入差距大的不公,关键是那杆“秤”的不公,是分配标准不对。
要想做强做大,不但要把GDP搞上去,也得把科学技术水平搞上去,要大幅度提高人工价格,提高人们的收入分配水平。同时,我们的汇率也应该提高。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是较强的,人民币确实是低估了。但是我们不能猛然地提高10%、20%,我们需要缓慢地提。物价一年涨3%—5%,人工价涨10%—15%,汇率涨0.5%—1%。按这样的比例搞几十年,我们才能成为强国。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